古代中国儿童绘本的发展概述

2020-07-18 14:12刘文婷
读天下 2020年15期
关键词:古代儿童绘本发展

摘 要:“绘本”,顾名思义,就是绘画的书本。是一种以图画为主,文字为辅,以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的文学读物,是儿童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绘本”这种直接的称谓,但这种“图文互补”的创作形式早已问世。本文梳理了古代中国儿童绘本的发展演变过程,追溯其源头对于今天中国绘本的创作和实践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古代;儿童绘本;发展

一、 古代中国儿童绘本的定位

儿童绘本,归属于儿童文学。中国虽古无“儿童文学”一词,但是为儿童服务的文学则是“古已有之”。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概念,应当结合中国古代历史条件和实际情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四类古代文学作品都应当纳入儿童文学的概念范畴之中,即:民间口头文学作品;注重故事性、具有文学色彩的读物;经过专门编纂的“陶冶性情”的成人文学作品;古典文学中那些符合儿童特点,也常常为儿童读者所选择和接受的作品。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那些符合兒童审美观、为儿童读者所喜爱、能够引起儿童情感共鸣的作品,便应当归于古典意义上的儿童文学作品。而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儿童绘本”作为儿童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以一种隐性状态依附在各种文本载体之中,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二、 春秋、战国、两汉时期的“儿童图纹作品”

图纹即图画纹饰。春秋战国时期,许多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和事件发展脉络的装饰图纹便被铸刻在青铜器上。从内容上看,这些装饰图纹主要记载攻战事迹过程、劳动和狩猎场面等,通常能为儿童所理解和喜爱。同时,在陶瓷装饰中表现儿童嬉戏和玩耍的画面又称婴戏纹,多数用于装饰瓶、罐、盘、碗等器物。1985年于浙江温州瑞安塘下场桥龙翔寺三国墓出土的一尊瓯窑百戏谷仓罐上的婴孩堆塑造型,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婴戏纹作品。在该罐的肩部和腹部,堆塑有33尊正在玩杂耍和舞乐的小人像。这些堆塑的小人被4只小罐分隔成了4组,分别表演有体育类的玩球和拳击,杂技类的倒立和叠罗汉,乐器类的吹笙和弹琵琶,以及舞蹈。

两汉时期的图纹作品主要出现在绘画、壁画,以及石刻、雕刻等造像之中。多个造像组合在一起,可以构成完整的故事情节。例如,在长沙马王堆西汉墓漆棺上的“土伯吃蛇”和“羊骑鹤”图画十分生动,非常符合儿童的审美情趣:汉代武梁祠画像里,包含了很多单幅故事画,这些画像故事情节完整,画面清晰流畅,流传至今从而被现代儿童所熟知,如“孟母断机”“荆轲刺秦王”“完璧归赵”等。画像内容上,多为能够体现封建社会传统伦理道德、具有说教意义的神话传说故事和历史传记故事,适合儿童阅读。汉代后期,这类图画除了在内容上日益充实之外,开始增加了“榜题”(即文字的说明)。这种图文结合、通过文字对图画内容加以说明的表现形式,完全体现了绘本“图配文”的基本特征。

三、 唐、宋时期的“儿童图画作品”

唐代随着雕版印刷术的应用和推广,“图纹”逐渐演变为“图书”,逐步开始了写本图书向印本图书的转化。再加上对儿童的描写和刻画是唐代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之一,因此,以图画、文字、诗歌等形式来描述儿童的文学作品日益增多,其所呈现的自然界美好景物,生活中趣闻趣事,以及爱国思乡之情等,对提高儿童的审美情趣,产生了积极的作用。百家学说、科技常识、文学艺术等各类图书的插图绘刻,契合儿童性情,是最易为孩子们接受的文学读物。

古代儿童图书作品在宋代达到了鼎盛时期,数量繁多,内容丰富。从内容上看,有呈现击球、藏迷、斗蟋蟀、晨课、采桑、逮鸟、玩傀儡等各类游戏场景的婴戏图书,还有以史无前例的深入程度表现儿童们生活情景的货郎图书,生动描述了儿童们因货郎售卖活动引出的打闹、嬉戏、谦让、欢乐、好奇、失望等系列情景。从风格上看,从前只用来表现宫廷或贵族儿童、赋色华丽的“富贵气象”,也开始出现在描绘市民儿童上;质朴淳厚的“田园风格”画法,也被一些宫廷画家所采用,不再只用于表现农村儿童。而且,宋代讲故事的风气很盛,大多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语言通俗易懂,颇受当时学生们的欢迎。直到今天,《司马光破缸救人》《李超比武》《文彦博树洞取球》《孔融让梨》等故事对我们创作儿童历史故事都有借鉴作用。

四、 明、清时期的“儿童连环画”

进入明代后,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蓬勃发展,小说的创作进入了鼎盛期。明代文人通过对宋元讲史话本的整理和加工,创作了大量的小说,这些小说大都配有精美的连续插图,深为当时孩子们的喜爱。其中,《幼学琼林》堪称中国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图书,编著者为明代末期的西昌人程登吉(字允升)。元代郭居敬撰写的启蒙读物《二十四孝诗选》,在明洪武年间由福建书肆刊刻为《全相二十四孝诗选》,讲述了中国历史上24位有名的孝子的事迹,用以宣扬忠孝礼义。明代嘉靖年间所刊印的《日记故事》如今被称为世界上最早有插图的儿童读物,至明代末期,连环画刊本从形式、内容到体裁不断推陈出新,中国连环画逐步走向成熟。

清代由于官方刻书机构武英殿修书处的设立,此前民间书籍作坊所无力企及的连环画巨作得以产生,由此连环画的水平被推向了新的高度。清乾隆年间,以在单张年画中通过多幅连续图画来表现一个故事内容的“年画连环画”出现了。年画连环画通常都是一张年画表现一个故事,大多是彩色或敷彩本,由于其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图画精美,文字简单,成了每家每户孩童的必备品。1916年,左右两面对折的折子式画报由《潮报》首次印制并装订成袖珍小册子,成为沿袭至今的“绘本”的最初样式。

五、 结语

古代儿童绘本萌芽于春秋战国,生长于唐宋时期,成型于明清时期,发展过程漫长而悠久。从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上的装饰纹样,到明清以来的连环画,儿童绘本体裁形式不断演绎变化,题材内容也不断丰富发展,成为“图文结合”、极具观赏性的文学手段,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孩子们。对古代中国儿童绘本发展史进行追溯和梳理,是今后开展儿童绘本创作实践的必要过程,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志明.中国古代连环画的形式体裁与题材内容[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4):102-109.

作者简介:

刘文婷,四川省绵阳市,西南科技大学。

猜你喜欢
古代儿童绘本发展
区域发展篇
中国古代山水画色彩研究
儿童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
美国儿童绘本出版中的性别理念研究
中国古代与现当代语境下的语文写作教育观比较研究
日本古代的贡举制度
儿童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