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强
摘 要:高中地理的核心素养包括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而实践是检验真知的重要手段,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高中地理;地理实践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8-0110-01
自从地理课程改革后,地理实践力一直备受关注,但是高中地理的课时却并不像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课程的课时那样多,每周也就两三节而已,所以对于教学质量的要求就更要有所提高。可是应该如何培养地理实践力素养呢?这是教师们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那么对于众多基础知识参差不齐的学生,教师应该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呢?
1.地理实践力的内涵
地理实践力指的是人们在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应该具备的品质和能力,它包括内在行动意识、习惯品质和外显的行动能力两个方面。内在就是学生心中的想法和思想,有意识的决定自己应该怎样做,制定具体的学习计划,实践计划。习惯就是学生要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在不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下自觉的去学习应该完成的功课,在课后能够自主的利用空余时间学习教师课堂上没有讲到的知識,开拓自己的视野,让自己在地理上普及更多的知识。外在的行动能力指的就是学习完相应的理论知识之后,能把这些知识和实际结合起来,甚至日常生活中遇到相关的地理问题都能巧妙的运用地理知识来解决。这三者都满足的情况下,基本上在地理实践力上就成功一大半了;所以对于学生本身而言,给予他们正确的教学方式固然重要,但是主体还是需要学生自己有足够的觉悟,让他们深刻的认识到地理实践力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并且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所有的教学都要围绕学生来布置,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是学习地理的重要环节,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培养,比如,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文化知识水平、核心素养等来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够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2.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的策略与方法
(1) 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兴趣
教师不能让学生产生懒惰的心理,但是要让他们自觉的去探索,其前提就是让他们掌握课堂,知道自己是每堂课的主体。而教师要在他们学习、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指导和监督,起到一个推动作用,只有学生自己成为了课堂的主人,才不会像教师讲课时那样有压力,而是可以跟着自己的心走,每个学生都有着不同的思维,所以也各自有着不同的想法。在不是以教师讲课为重点的时候,学生肯定会选择做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事,那么学习也不例外,学生不可能完全喜欢一门课,这时候,教师不要强迫他们,让他们自由选择,但是不可以超出地理范围之外,其他的随意选择,学生得到教师的支持后就会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探索和学习,教师也要告诉学生,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教师或者和同学一起讨论自己的想法,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久而久之,就习惯了这种学习方式,最终就有了主动学习的习惯。只有每个学生感觉到自我的价值,才会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自愿的动脑思考、动手实践。
(2) 通过实地考察培养地理实践力
在充分学好理论知识之后,剩下的就是实践。地理知识博大精深,覆盖面广阔,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和地理打交道。比如,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了山地的垂直分异,那么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或者假期和小伙伴一起去武夷山,感受那里的一草一木,观察山与山之间的变化,最后真正理解山地的垂直分异;在海水堆积地貌这一章节中,可以利用学校或城市中有海滩的地方、组织学生一起去探索海滩上的地貌状况,当学生看到海滩中不仅仅有海水、还有浪沙时就会不自觉的问自己这是什么现象,然后探究;还有海蚀地貌这一现象,一般海滩或者沙滩旁边都会有一些大石头,甚至有的地方就是这种石头形成了悬崖,这就是地理中俗称的海蚀崖。而喜欢游山玩水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刚好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性,让他们在游玩中进行实地考察地理,探索其中的奥妙,在快乐中提升实践力。
(3) 利用地理实验室
毕竟地理课时不够多,所以教师和学生呆在一起教学和共同探讨的时间就变
的格外珍贵,要在一周只有两节或三节的课时中带着学生出校实地考察,这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只有在周末或者其他空余时间才有机会;因此,学校应该出于大局的考虑,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造一间地理实验室,所有的地理设备尽量配齐,比如,地球仪这种象征性的设备。如果有了地理实验室,那么很多需要实地考察和实践的部分就可以在实验室内虚拟完成,既不会浪费学生空余时间,还可以在课堂上让理论知识结合实践操作;这样,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得到了提升,学生的成绩自然而然的明显提高。
(4) 培养学生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
高中地理中很多知识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必修一中的《常见的天气
系统》就是明显生活中的现象。因为天气是学生在生活中长时间接触的,比如,夏天的大太阳,秋天的阴晴不定,还有冬天的寒冷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也能亲身体会,然而学生却不一定能够了解和掌握其中的规律。那么教师在正式开始讲课之前提出问题:“知道为什么在不同的季节里的温度是不同的吗?”学生对这一类生活中的问题是十分感兴趣的,然后再导入课堂的知识,这样会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自主的向教师提出问题,并且和同学一起讨论解决问题,使整个教学效果更加显著和明显。
学生有了自觉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生活中若遇到关于地理的问题,也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从而提升他们的地理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程菊,徐志梅.地理的四大核心素养如何落地生根[J].高中地理教学参考,2016(09)
[2]庞前.核心素养在江苏地理试题中的体现[J].高中地理教学参考,2016(08)
[3]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