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义 何频捷 王继军
[摘 要] 从工科类人才的特点及培养现状出发,在深度剖析存在问题的基礎上,结合地方高校的特点,借鉴先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政策和支持体系,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总结出了一种集基础知识、工程技能、创新创业素养于一体的创新创业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工科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提供了一些方法和经验。
[关键词] 工科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 袁 义(1981—),女,讲师,研究方向:知识图谱;何频捷(1982—),男,讲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王继军(1981—),男,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信息安全。
[中图分类号] C9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25-0164-02 [收稿日期] 2020-03-04
一、引言
随着传统制造业、服务业的不断革新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在传统行业的普遍应用,使得对工科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而地方高校在工科类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然而,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上仍然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课程体系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课程设置过于宽泛不能体现专业特色,造成学生横向知识面不宽;教学内容由任课教师主导,部分内容相对陈旧与学科发展不相匹配,有些教师只注重理论的传授,而在一定程度上轻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纵向专业知识不深[2];缺少学情分析,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式落后,不能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很多学生仅满足于课本知识的学习,缺少对知识的拓宽与探索,导致学生创新意识不强。很多地方高校在教学设施和资源上不能完全满足专业培养的需要,致使学生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弱[3]。针对地方高校和工科类学科特点,研究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是当前地方高校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
二、工科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地方高校软硬件资源不足。部分地方高校生源基础相对较差,且工科类学科由于技术更新快、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要求高,而在工科类学科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上往往需要更多的设备和师资,这也预示着更多的经费投入。另外,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模式也不能完全照搬部属院校的培养模式,因此,地方高校如何利用有限的软硬件资源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就成为一大难题。
2.地方高校学生知识广度不足。部分地方高校尽管设置了相对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但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只要能精通一门技术,甚至学好一门主流的开发语言就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因此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认为唯有专业课程是重要的,把主要精力都花费在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上,而淡化了用于扩展知识面的选修课程的学习,很多学生对道德修养、职业素养、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关注不够,导致知识面过窄,不利于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很难感知创新环境。
3.地方高校学生专业技术深度不够。工科类专业知识更新较快,但部分教师缺乏对专业新理论和新技能的学习,授课内容一成不变,与当今主流技术脱节,且实践教学环节仅凭教师自身经验提供简单案例,不能真正开展项目式实践教学,对接企业真实需求。学生实验实训设备及软件更新较慢,实习实训手段单一,学生实践水平和创新能力有限,专业技术深度不够。
4.地方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素养不强。部分地方高校已经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课时较少且课程一般都由一些没有实战创业经历的教师承担,缺乏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团队,所授内容过于理论化,没有真正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教育理念没有真正融合到专业教育体系中,形成长期有效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和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收效甚微,学生创新创业素养不强。
三、工科类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实践
1.构建地方高校工科类创新创业平台。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要求“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要搭建学生科学实践和创新创业平台,推动高质量师生共创,增强学生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4]。学校通过精选企业的实际项目,对其进行标准化和模块化处理,从中抽取技术和行业知识点,借此构建以项目驱动为主的创新创业实践支撑平台,教师在平台上进行任务分配和管理,学生利用该平台进行实际项目开发。通过该平台不仅可以直观、准确地评判学生的学习结果,还可以对学生的项目学习和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良习惯,为项目驱动的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全面、灵活的策略支持,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2.注重学科交叉,开辟多途径跨学科学习。开放交叉学科课程,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通过双专业或双学位制等途径帮助学生跨学科学习,教师开放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免费的教学咨询和课程服务。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设名家讲坛,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和学者、知名IT企业CEO和CTO进行讲座。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教学活动,如科技指导创新活动、考察实习活动等。通过大力开展课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活动的主动性,为学生间实现跨学科交流提供广阔的平台。
3.开展专业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大力鼓励和资助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或个人独立参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和专业竞赛活动,以“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ACM程序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机器人大赛、计算机作品大赛等各类科技竞赛活动为载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和大力开展自主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学校尽可能为学生各类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全力支持和帮助,促进学生发掘更多创新成果以及成果的推广应用。
4.注重科研训练和校企合作。将教师科研活動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相结合,选拔优秀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研团队中,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开发、新技术应用研究,帮助学生在项目研发中养成科学思维,形成完备的实践体系,同时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等项目,提高项目策划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科研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另外,学校要加强与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合作,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多方协同育人新模式,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企业出经费和核心技术人员,与优秀学生团队进行创业或产品研发,既能帮助企业节约人力成本,也能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际项目研发中,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剖析地方高校工科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不足,提出搭建以项目驱动为主的创新创业实践支撑平台,通过开展多途径跨学科学习、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以及科研训练和校企合作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解决工科类人才的社会需求问题。
参考文献
[1]蒋宗礼.关于研制计算机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10):52-55.
[2]李国毅,王为一.对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5,(6):67-71.
[3]郭迎春,阎刚,周颖,薛翠红.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本科生科研工作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1):91-94.
[4]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2018-10-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atus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 cultivation in engineering disciplines,and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combin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ith the concepts,policies,and support system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advanced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An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training model that integrates basic knowledge,engineering skills,and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literacy is established and can provide methods and experience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wareness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thereby promoting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talents.
Key words:engineering;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talent training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