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全村奔小康,7年为山沟沟换新颜

2020-07-18 15:56王小槑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豆包年糕全村

王小槑

没有自来水、没有公路、房子破旧不堪、手机没有信号、耕地用的还是牛和马……2012年,赵丽杰跟随丈夫董蒙回到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新城子镇双兴村时,眼前的一切让她震惊,“仿佛回到了解放前。”

生在呼伦贝尔草原的她,从小便感受着农业机械化的优势,“我十几岁的时候就会开拖拉机。”父母不同意她嫁到农村,“好不容易培养出个大学生,不在城市里找份体面的工作,回农村干什么?”然而,赵丽杰并没有退缩,“我喜欢农村,既然回来了,就不走了。但不能听天由命,得想办法改变!”

嫁妆“换”来拖拉机

“瞎折腾”寻得脱贫路

观察了一段时间,赵丽杰发现,村里的土地荒废现象十分严重。“这也太可惜了!在我的老家,家家都是机械化种地,哪有土地荒废现象。”于是,没和家人商量,赵丽杰便“自作主张”用全部嫁妆买了一台小型拖拉机。这让老人们很生气,丈夫成了唯一“支援”她的人。

越是没人理解她,觉得她“瞎折腾”,她就越要干出个样儿来。拖拉机只是第一步,赵丽杰又靠着土地流转整合了村里撂荒多年的300亩土地,然后没日没夜地干了起来。中午饿了,就着咸菜吃从家中带的干粮,渴了就喝从家里灌的凉水。很快,赵丽杰的手上就磨出了茧,一层层地往下掉,浑身酸痛到睡觉翻身都困难。就这样,她和丈夫一直忙活到了秋天。“一下子打了10多万斤粮食,全村都轰动了。”

这一年,赵丽杰卖粮挣了近10万块钱,此后,她又踏出了更大胆的一步。2014年起,在党中央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和政府扶贫资金的双重支持下,赵丽杰注册了自己的家庭农场,并成立了荣盛达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陆续购置了两台大马力拖拉机、一台收割机和9台小机械。虽然事业干得风生水起,但她还是没能赢得家人的支持,“他们害怕,说我胆子也太大了。而且,他们也不希望我留在农村,我和丈夫这种干法,他们心疼。”

尽管如此,赵丽杰却从未动摇。养牛、养羊、种大棚、办加工厂、搞电商,主动联系贫困村民,为他们量身打造脱贫计划。这个村民眼中“待不长”的漂亮姑娘,就这样在双兴村稳稳地扎下了根,更在带领全村脱贫致富的路上坚定不移地前进着。

凭着这份特有的执着努力,赵丽杰的事业蒸蒸日上,老人们这才放了心。“2017年,他们彻底改变了想法,发自内心地替我们开心。”如今,她已经流转全村土地6000多亩,整合托管土地3万多亩。

电商培训辟新径

豆包“蒸”出好日子

一路走来,赵丽杰认为国家的惠民政策、政府及妇联的帮扶起了极大作用。

2016年,赵丽杰参加了赤峰市妇联组织的京蒙帮扶电商培训。没想到,短短几天的培训,竟成了她致富路上的重大转折点。

“为什么不把杂粮进行初加工和深加工,再通过网络进行销售呢?”说干就干的赵丽杰却在“招兵买马”上遇到了难题。为了完成“手牵手带动一户贫困家庭”的培训作业,她一遍又一遍地走访村里的贫困家庭,在了解情况的同时,寻找带动贫困户的办法,结果却让自己陷入了迷茫。乡亲们都说:“咱这穷山沟能有啥啊?也就老三区杂粮还有点名。”

恰巧到了年根,家家户户都准备蒸豆包了,赵丽杰灵机一动,“要不就在网上销售粘豆包吧!”赵丽杰找了贫困户崔广芝大妈一起干,崔大妈负责蒸,她负责卖。谁知,崔大妈根本不相信她能把豆包卖出去。为了打消崔大妈的顾虑,赵丽杰打了包票:“您只负责蒸豆包就好,其他一切费用及销售都归我,赔了算我的。”自家种植的大黄米、红芸豆、林西白糖,白大衣、厨师帽、一次性用具,万事俱备,“电商豆包”之旅开启了。

豆包好蒸,销售不易,那些日子赵丽杰真是急到满嘴起泡。“别看我现在摸出了点电商销售的门道,那时可真是两眼一抹黑,只会发发朋友圈,宣传和推广效果真是微乎其微。”在她最难的时候,妇联、镇政府和对口帮扶单位中蒙医院的领导、职工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在尝过粘豆包之后,不但积极购买,还帮她在朋友圈吆喝,一下子就打响了双兴村粘豆包的“名气”。

为节约成本,赵丽杰每天都是自己开车跑来跑去。天不亮就得赶到崔大妈家,跟着蒸豆包、撒年糕,做好之后按照订货单分装,下午驱车赶回林西,尽量在天黑前把新鲜的豆包、年糕送到客户家。订单多的时候,跑到晚上七八点钟也是常有的事儿。北方的冬天寒风凛冽,多一份订单就要在寒冷的街巷多穿梭一次,赵丽杰的手上起了冻疮,脸被风吹起了皴,家人又心疼了。“可别瞎折腾了,能挣几个钱?”她却不为所动:“世上哪有好走的路,哪能这么轻易就退缩?”

一个冬天下来,2000多斤粘豆包和年糕卖了出去,崔大妈一个月纯收入就达到了6000多元。到了2018年,赵丽杰的“粘豆包”事业迎来一个小高潮,共计销售豆包、年糕、杂粮十几万斤,纯收入达20余万元。为了拓宽销路,她购入了真空包装机,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提供真空包装、精包装、礼盒装3种包装规格。6户贫困户妇女和12名周边村妇女也加入了这项红火的事业。

产业链提档升级

更多村民富了口袋

电商之路将豆包的市场扩大至全国,不起眼的粘豆包摇身一变成了双兴村脱贫致富的金豆豆。不过,赵丽杰依然不满足。她首先解决的是传统豆包只能在冬季生产的问题。建设厂房、冷库,将从前只能在冬季生产的面食进行储藏、运输和配货,实现长期化生产,“让顾客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咱家的‘粘豆包。” 2019年,豆包的销售额达到了40万~50万斤,为全村带来60万元的收入,而每家都能创收1万~2万元。

“还得探寻更宽广的致富路,延伸附属产业。怎么才能更好地把新兴科技手段和新型农业知识结合和运用到我的小事业中呢?”带着心中的疑问,赵丽杰积极参加包括北京市妇联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地区妇女发展能力提升培训班在内的各类培训,萌生了转型的想法。“向加工业和服务业转型,这样既能带领村民们致富,还能将村里好的农副产品賣给更多需要的人。”

在进行了专家咨询、市场可行性研究调查之后,2018年,赵丽杰开始进行食用菌种植,利用废弃秸秆和树枝的同时,再将种植完的食用菌料施用到地里,进行有机循环利用,培育出双兴村有机杂粮。“循环的产业链产生循环的经济利益,这正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利用本地资源进行大棚种植,并增加采摘和观光项目,赵丽杰不仅搭建起了小产业链,更解决了周边160名女性的就业问题。

从2012年嫁到双兴村,赵丽杰用7年时间帮助双兴村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实现整体脱贫。“我能取得现在的成绩,离不开村里人的信任和支持。现在村里还有很多生活困难的老人,他们年纪大了,大多丧失了劳动能力……”逢年过节,她还会带着自家出产的农特产品去老人家中探望,打扫卫生,陪他们唠唠嗑。

要问2019年最火的8个字是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是答案。而在某种程度上,赵丽杰的生活和事业恰是对这8个字最好的诠释。她喜欢农村,所以选择回到农村,扎根农村;她希望全村百姓都过上好日子,于是开动脑筋,搭乘“乡村振兴”的快车,带领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至今,她的理想依然坚定,“将来我能更好地发展,带动我们全村的老百姓都致富。”

猜你喜欢
豆包年糕全村
年糕
全村唯一收件人
年糕
不爱洗澡的豆包
红豆包的故事
巴铁
Beams Up
为我代“盐”
那片土地 那座村庄 那个家
抽自家鱼塘救全村1400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