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与措施

2020-07-18 15:34王力
农民致富之友 2020年21期
关键词:种植者籽粒含水量

王力

一、环境因素对优质小麦栽培的影响

在优质小麦栽培过程中,温度、降水、光照、土壤等多种因素都会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产生影响,种植者应当掌握和了解本地的栽培环境,有的放矢地采取适宜的种植技术。

1、温度因素。小麦在生长的不同阶段需要合适的温度。在成熟阶段,小麦温度应保持在摄氏二十度左右。适宜的温度会对小麦籽粒里的物质产生作用,会影响营养积累的过程,减少灌浆期所需的时间,从而提升籽粒中蛋白质的含量。但种植者应当注意,如果温度太高,就会造成小麦的粒重下降,从而减少产量。

2、降水因素。水分是小麦生长所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对蛋白质含量具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小麦中的水分过多,就会造成蛋白质成分出现下降的状况。就我国而言,由北到南,各地的降水量通常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而湿度亦渐渐下降。对于河南泌阳县来说,种植强筋小麦符合当地降水状况。

3、光照因素。光照强度对小麦的营养成分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决定了小麦籽粒中的蛋白质成分。在光照强度上升的情况下,小麦籽粒中的蛋白质成分则会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在光照强度下降的情况下,小麦的籽粒重量就会减轻,从而减少产量。此时,由于籽粒里的氮元素成分上升,蛋白质成分将随之增加。

4、土壤因素。土壤也是决定小麦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种植实践来看,在土壤的性质从砂土转换为黏性土的时候,小麦中的蛋白质成分就会呈现曲线增减的变化。在泌阳县,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以砂姜黑土较高,以砂质潮土最低。如果我们选择高肥力的土质环境进行栽培,小麦不但能够在产量上超过中肥力区,同时籽粒中的蛋白质成分等指标也显著高于中肥力区。

二、优质小麦标准化栽培技术

当前,不少农户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对优质小麦种植技术缺乏了解,地方政府在产业发展中对此也缺乏重视。为了提升优质小麦的产量和品质,种植者应科学选种,做好基肥的配制和施用工作,提高播种质量,实行冬前春后管理

1、合理选种。在小麦种植中,种子选择是决定病虫害防治效果的关键环节和关键因素。因此在这一阶段,种植者应保证选种符合本地小麦的种植环境。种植者应当优先选用国家正式批准的具有防风、抗寒以及抵御病虫害能力的小麦品种。在这一基础上,再根据本地特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科学确定所需品种。

2、整地施基肥。在播种开始之前,种植者应使用播种机等农业机械进行深耕,以达到改善土壤结构的目的,有效消除残根现象。在整地的过程中,种植者要保证土壤水分充足、平整、细密,使土壤呈现上虚下实的状况。此外,种植者还应合理施用基肥。施用基肥的目的是增加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比例,为小麦幼根提供充足的养分。因此,应用标准化栽培技术一般要使用有机肥,肥料可分为生物肥料和植物肥料,一般在每亩中施用四千公斤左右即可。种植者应当严格控制化肥的用量,每亩地应施用尿素三十五公斤,磷酸二铵二十公斤,钾肥十公斤,锌十五公斤。

3、提高播种质量。种植者应确保足墒播种。播种期通常应当按照本地的雨季时间进行确定,保证其生长期间能够获得充分以满足生长期间的水分要求。当土壤含水量达到百分之七十至百分之八十的时候,最佳播种期为定向播种。因此,如果土壤含水量比例没有达到要求,种植者就应当利用灌排水的手段来提高土壤的含水量。若在这一阶段能保证适当的土壤水分,就能有效地防止土壤水分不足或水分过多的问题。在播种之前,种植者还应根据本地区的气候环境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播种量应根据本地种植面积和常规种植密度加以确定。如果种苗过于稀疏或过于密集,都未能符合标准化栽培的要求,将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4、冬前管理。首先,在播种后,种植者应仔细检查播种的情况。如果某一地块出现稀疏分布现象,应及时进行补种,以确保产量。其次,要锄除田间杂草,保证土壤养分能够被小麦所吸收。在操作中,采用竖直操作的方式,只需要重复三次,在下雨的时候可以减少次数。再次,化学调控。化学调控主要用于小麦的分蘖期,一般采用25ml的植物调节剂和30ml水混合,喷洒在小麦的表面,能够有效提高分蘖的效果。最后,要合理用水。對于含水量充足的土壤,种植者只需定期浇水,但如果本地的土壤比较干燥,种植者应采用灌溉方法,确保含水量满足优质小麦生长的要求。

5、春季管理。首先,种植者要及时划锄。划锄时间的确定应符合本地田间的习惯,早田麦应确保土壤的松驰度。因此,选择在雨后或潮湿气候下操作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松土,从而提高小麦对养分的吸收效率。其次,种植者要合理施肥和浇水。在旱苗补充灌溉后,种植者应施用15g的尿素肥。生长良好的苗区只需使用8g左右的化肥。最后,要进行化学调控。为了防止小麦产生随风倒伏的现象,种植者可采用中耳乳油进行防治,按20:45的比例加水拌匀,然后喷洒在田里。

6、病虫害防控。在栽培过程中,种植者应对病虫害有针对性地采取物理、生物或化学防治措施。首先,采用物理控制手段。保证小麦具有抗病虫害能力是开展病虫害防治的关键因素。因此,种植者应选择在这方面表现较好的品种,并尽可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施肥过程中,种植者应平整土层,有效清除杂草,保证肥料吸收具备均匀性,施肥应以生物肥料为主。其次,应用生物控制手段。为了降低成本,种植者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比如,在麦田中培育一定数量的螳螂、瓢虫等益虫,营造出“益虫消灭害虫”的环境,达到减少虫害的目的。从种植实践来看,这种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而且不会对本地原有生物链产生不良影响。最后,应用化学控制手段。在病害发生初期,就要立即使用药剂进行处理。

(作者单位:463700河南省泌阳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猜你喜欢
种植者籽粒含水量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籽粒苋的特性和种植技术
结合Sentinel- 1B和Landsat8数据的针叶林叶片含水量反演研究
玉米机械脱粒籽粒含水量与破碎率的相关研究
一次冰雹过程成雹机理的数值模拟
商麦1619 籽粒灌浆的特性
踏花行论坛2016年非洲紫罗兰展作品选登
基于两相混合流理论PEMFC含水量特性分析
液氯中含水量测定注意事项及改进
美国《温室种植者》推介的2008年花卉新品种(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