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健利 王东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及体制的不断改革,大学生人数剧增,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是与学生接触较多的工作者。许多学者站在不同的角度对高校师生关系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博弈论视角下的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是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研究的文献进行了综述,并指出利用博弈論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师生关系;博弈论;综述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令第24号):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所以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影响高校实现高质量教育的关键。
一、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博弈的发展与回顾
(一)国外相关研究
AdamLipowski在进化博弈的角度研究了学生是继续教育还是选择工作的难题;Hector Correa 用博弈理论分析了学生对老师采取更大的努力的积极或消极反应,并对有约束力的合作协议进行了探讨;运用博弈理论,在变化能力及职业道德的基础上分析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Hamburger(1979)第一个将博弈理论应用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上,分析了一个教师与一组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但其假设导致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囚徒困境。Correa和Gruver(1987)将假设进行了扩展,即教师和学生在策略选择上的无限性和持续性。1997年又在模型中考虑了在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中班级规模的影响。2003年考虑到教师与学生具有不同的能力及工作态度,分析了1个教师和n个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David N.Figlio研究了教师激励和学生表现之间的关系,并指出从精神鼓励、奖金、教师评价及教师终止等方面对教师进行激励。但是最近的相关研究比较少。
(二)国内相关研究
张立杰、吴映曈、曹雪梅基于多任务委托一代理理论对高校教师激励机制进行了研究;孙淑军、傅书勇从委托代理理论视角探讨了高校与辅导员之间存在的利益博弈关系,并提供相应的激励模型;随后何独明、胡燕生、高菲等都对高校辅导员激励机制进行了相关研究。孙世民、张玲玲等多位学者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方面,在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博弈分析;卢和民、丁宁宁等对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系列问题进行了博弈分析。
刘艳(2009)建立了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探讨了高校学生的欠费问题;在委托代理模型的基础上,对辅导员的工作行为及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激励机制做出了有效探讨。随后就有许多学者对高校教学过程中委托代理关系博弈分析。
毛海峡(2012)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得到了影响辅导员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的激励因素的重要程度分布;建立了薪酬激励机制的浴缸模型,对绩效考核激励机制进行了博弈分析,并构建了精神激励机制的网络模型。
臧小芳(2015)利用委托代理理论分析高校教师和学生分别作为代理人的委托代理模型,结合模型分析如何激励教师和学生努力;利用博弈论的有关知识,分析高校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合作的倾向,并分析了影响教师和学生之间关系的各种因素。
谢红雨(2018)指出:辅导员与大学生的信任具有不对称性、间接性和特殊性;在现实生活中多是放任型、依赖型,要想实现理想型的师生互信模式、构建师生间良好的信任关系需要社会、学校、家庭、辅导员及学生的共同努力。
二、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博弈模型
假设辅导员(或群体)和学生(或群体)都是理性的,均站在各自的角度考虑自身的得失。在现代高校教育中,若忽略学校的相关干预,只考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则两者是双向选择的且双方的行为都会影响到对方的得失,因此,在博弈过程中辅导员与学生是对等的,则以下只详细叙述辅导员先做决策的情况,而学生先做决策的情况将进行简述。
(一)静态博弈
双方都有两个可以选择的策略:协作与非协作。下表1-1是辅导员与学生之间博弈的一般形式(或战略式表述)。当双方都进行“协作”时,两者的效用均为;当双方都进行“非协作”时,两者的效用均为;当只有一方协作时,非协作方在博弈过程中就会出现“搭便车”的现象,相对于自己的付出就会获得更多的效用,而协作的一方相对于自己的付出就会获得较低的效用,双方的收益分别为且且。
上表表示的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博弈就是“囚徒困境”:若学生选择协作,由于,则辅导员就会选择非协作;若学生选择非协作,由于,则辅导员就会选择非协作。反之,学生也会选择非协作。所以此博弈模型的均衡为(非协作,非协作)。
在实际学生工作中,辅导员和学生都可以依据对方的选择调整自己的决策,而且有可能是重复循环,即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博弈应该是动态博弈。
(二)动态博弈
为了研究方便,将从完全信息与不完全信息两个角度进行考虑。
1.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若学生与辅导员之间能够充分了解对方,知晓对方的相关决策,即两者之间是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如图2.1辅导员先进行决策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树。
经过分析,辅导员先进行决策和学生先进行决策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均衡与静态博弈均衡一致。
2.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辅导员及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可以在不同的时间根据自己的不同需求做出不同的决策,但是这些都是未知的或是都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彻底的了解,所以,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博弈可以看作是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如图2.2辅导员先进行决策的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树。
由图2.2可知:由于信息不对称,后决策者不知道先决策者的行为,其两个决策点属于同一个信息集(在同一个虚框内)。学生要根据辅导员的行动,修正自己的进行协作或不协作的概率,做出对自己最优的策略。
三、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的研究方向
新时代的高校教育在不断地改革,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形式及效果与传统均有不同。根据许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可知:针对教师或学生的的行为、制度、激励机制等都已有了比较成熟的研究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关于政府、学校与教师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及博弈分析,而且已有部分学者以某地区或某所高校为例研究了辅导员的相关理论。但对辅导员与学生的相关文章较少,而且大多是进行定性分析或是以相关的规定为背景进行一定的理论叙述。为了对现代高校教育活动中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博弈实质、形式、效果,尤其是可以进行实例分析的相关的模型是重中之重。所以,根据现有的文献及个人的想法,以后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探索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相处的高校方式;争取建立能够进行实证分析的博弈模型;把政府、学校等相关部门的各种因素因子考虑到模型中,建立与实际比较接近的模型;尽量进一步探讨高等教育中一些特殊(尤其是学生工作十分突出的高校)的情况,进而能够各个高校普遍借鉴,为高等教育的发展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令第24号,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S].
[2] 刘艳.博弈论及其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9.
[3] 毛海峡.高校辅导员激励因素分析及机制构建研究[D].燕山大学,2012.
[4] 臧小芳.我国高校教学过程中师生间的双向委托代理博弈分析[D].云南:云南大学数学系,2015,24-26.
[5] 谢红雨.辅导员与大学生信任关系构建研究:以重庆市高校为例[D].重庆:重庆工商大学,2018.
[6] 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