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晶宝
2011年3月,预判车联网在商用车尤其卡车上的应用前景可期。
现在,无人驾驶卡车已在港口、物流园区等场景率先商业化运营。
随着信息娱乐系统等网联功能在乘用车上的大范围应用,车联网也逐渐被普通消费者熟知,并已成为行业的热词和产品的最大卖点之一。随着5G的发展和普及,车联网的应用广度和深度还在不断提升。
早在2011年,《汽车观察》就开始密切关注车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当车联网在乘用车上率先出现并成为时髦之时,《汽车观察》对车联网进行了深入了解,并在2011年3月封面文章《掘金车联网》一文中重磅提出全新观点:未来5-10年中,车联网将在商用车特别是卡车上深度应用,由此引发的商用车领域的深刻变革,必将进一步推动车联网的跨越式发展。
在中国车联网市场上,丰田是第一个“吃螃蟹”的车企。2009年,丰田率先将装备了G-BOOK系统的雷克萨斯第三代RX350引入中国市场,标志着由汽车厂商主导的Telematics服务在中国正式商用。
车联网的启蒙虽说发生在乘用车上,但真正的深层次应用,却是在随即发生的商用车进军车联网的浪潮中。我们知道,车联网远不止我们所熟悉的信息娱乐,GPS导航、车辆防盗跟踪这些只是车联网最肤浅的应用。深层次的车联网应用要能带来更加有序的交通和效率的提升,而让车联网率先实现这一价值的是普通消费者更加陌生的商用车领域。
“虽然在车联网技术上,乘用车走在前列,但未来车联网时代,商用车将大有作为。”《汽车观察》在当时报道的文章中这样描述。在商用车领域,利用车联网技术可以让车辆更节油、更安全,从而提升车队运营效益。对商用车而言,车联网是运营商和制造商共同利益的结晶。
现阶段,随着智能驾驶的兴起以及车路协同技术路线的确定,车联网也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商用车作为生产资料的特殊性、对司机人工成本的敏感性以及使用场景的单一性,行业内已经形成普遍观点:自动驾驶将率先在商用车上完成落地。如今应用了车联网技术的无人驾驶卡车已经在港口、物流园区等场景率先开啟了商业运营,再次印证了《汽车观察》的观点。
“车联网作为未来交通的发展趋势,将助力商用车,特别是汽车物流的升级,成为其‘中枢神经系统。”当时的判断放在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适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