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位于河北省保定市,1921年始建于天津,最初名为天津工商大学,其后历经天津工商学院、津沽大学、国立津沽大学、天津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等时期,1960年改建为综合性大学并定名河北大学。2018年学校由“省部共建高校”升格为首批“部省合作共建高校”,并纳入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序列。
求学:请介绍贵校的人才培养模式。
河北大学:我校按照准确定位、突出特色、优化体系、强化实践、协同育人的总体原则,构建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
一是科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开设了“生命科学星辰班”(与中科院动物所联合开设)、“生命科学菁英班”(与中科院微生物所联合开设)、“生命科学凤凰班”(与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联合开设),充分利用国家顶尖科研院所优质教育科研资源,注重对學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是校企(政)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与河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合作开设“注册会计师方向班”,采用“导师制+研究生助教”的培养模式;与英利集团合作创建了“英利试点班”,企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置换,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训。新闻传播学院与河北省委宣传部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双方共同打造服务于河北省的传媒发展智库;质量技术监督学院与西门子、富士康、英利集团等知名企业分别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每年为企业定向输送一批优质人才资源。
三是“卓越系列”人才培养模式。在法学、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专业入选国家卓越教育培养计划后,学校开设了“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实验班”和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两个专业的“卓越工程师班”。
四是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6年,开设“文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班”,依托文学院高端学术平台,着力探索基础学科精英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2017年,组建“英语+法学”“数学+金融”两个双学士学位试点班,着力开拓复合型人才培养新途径。
此外,各二级学院结合自身专业特点,形成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经济学院作为河北省唯一的经济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创立了“知行思”(读书、求索、思考)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新闻传播学院积极探索智媒时代“大师+工作坊+项目”和“分层多阶晋级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设置“学术训练、创新创业训练和就业训练”三条轨道,整合校内外各种资源,构建了“一核双翼三轨道”的人才培养模式。
求学:贵校在“新工科”相关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新举措?
河北大学:针对当前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缺口巨大的现状,2020年学校新增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两个新兴专业。
人工智能专业培养方案围绕人工智能的核心知识体系,突出机器视觉、智能安全等专业特色,设置了学术研究方向和就业创业方向的专业拓展课程。学校与中科院合作建立的雄安高等研究院,其中重要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是人工智能。学生将在学习、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环节获得系统化的培养,从而适应数字河北、智慧雄安的建设需要。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依托河北省机器学习与计算智能重点实验室、河北省计算机科学技术重点学科、河北省机器学习学会,配备多套高性能大数据计算平台及大数据专业实验室,与多个企业签署学生实践协议,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相关专业课任课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和高级职称,具有坚实的研究基础及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研究背景,这些都为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基础。
求学:贵校在转专业方面有哪些要求与限制?
河北大学:我校的转专业工作一般在一年级的第二学期初进行,转出不设特殊限制条件,一年级在读学生均可提出转专业申请;文理工医各专业(类)均可互转(艺术类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除外,详见学校政策)。
另外,学生在二年级结束时,还会有一次专业分流机会,相当于在学院内部各专业之间进行转换调整,可以部分地实现第二次转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