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河南府进士家族考

2020-07-18 03:30刘林坤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许氏灵宝进士

◎刘林坤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桂林541000)

科举制度作为古代中国一项重要的选官制度,自隋炀帝开进士科,经过唐宋两代的不断完善,至明代时已极为成熟,“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世”[1]。鉴于特殊的时代背景,明朝初期,科举的地位尚不如后,众多官员出自学校,如“洪武二十六年尽擢监生刘政、龙镡等六十四人为行省布政、按察两史,及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等官。其一旦而重用之,至于如此。其为四方大吏者,盖无算也”[1]。洪武后,科举的地位逐渐稳固。英宗以后,朝廷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1]的局面,吸引着无数知识分子投入到科举事业中来。终明一代,科举为最重要的选官方式。

一、明代河南府进士家族数

受长期以来宗法观念的影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形成的家族,成为社会最基层的组织单位。而随着科举的不断发展,金榜题名不仅是个人,更是一个家族的荣光。古时士人特别注重家风的传扬,以保证自己的家族经久不衰。科举时代,那些名门望族,则需要一代代人不断地考取功名,以保证家族名望的延续性。进士家族,往往都是当地的乡绅代表,对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些进士家族为保证家族的延续性,特别注重家族子孙后代的教育。聘请教师,设立族学等,对推动当地文教事业的发展也起到积极的作用。河南府在河南作为一个较为发达的地区,其进士人数在河南省排在第三位,在历次的科举考试中也产生一些进士家族。学界一般将五代直系亲属以内有两名以上进士定为进士家族,笔者也以此为标准进行统计。有学者统计,明代乡试的平均录取率仅在3%至4%之间,会试平均录取率也不到9%[2],因此一名读书人考中进士的难度很大,而一个家族多人考中进士更是难上加难。一个家族如果有多名进士,其他家族成员在这样良好家风的熏陶下,贡生、举人等低阶功名更多。

河南府隶属于河南布政使司,范围大致为现豫西洛阳、三门峡一带。气候类型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降水量适中,属于半湿润区。西周时,周公兴建洛邑,是为东都。平王东迁,以洛邑为国都。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置三川郡,郡治在雒阳。西汉时将三川郡一分为二,东部为河南郡(大致范围为今河南洛阳市、郑州市),西部属弘农郡(大致范围为今河南三门峡市、南阳市西部、陕西商洛市)。河南从此成为地名,一直沿至清末。河南郡、河南尹、河南府这样的称谓,都特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明沿袭元制,“洪武元年为府。领州一,县十三。东距布政司三百八十里”[1]。辖洛阳、偃师、巩、孟津、宜阳、永宁、新安、渑池、登封、嵩、卢氏、陕州、灵宝、阌乡。其中,卢氏、嵩县分别于洪武元年(1368)、洪武二年(1369)由南阳府改属河南府,除此之外,未有较大变动。

根据《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雍正《河南通志》、乾隆《河南府志》和各地方志统计,明代河南府共有进士261人。其中洛阳124人,偃师9人,宜阳5人,孟津13人,新安10人,巩县9人,渑池5人,永宁8人,嵩县19人,登封8人,陕州14人,灵宝21人,阌乡5人,卢氏11人。其中不乏许多进士家族,如新安吕维祺家族与洛阳董用威家族,均是一门七进士。但吕氏六人为清朝进士,因此不算作明代进士家族;董氏三人为清朝进士,在此仅统计明代进士。根据盛子邺《类姓登科考》、乾隆《河南府志》和各县方志统计,明代河南府有进士家族28个,涉及进士67人,占全部人数的四分之一。其中洛阳有12个,其数量居全省之冠,分别是毕亨家族、吴瀚家族、侯明家族、董尧封家族、翟瑄家族、陈大壮家族、温如春家族、刘登庸家族、刘谦亨家族、史官家族、张以谦家族、邢绍美家族;孟津有1个,陈惟芝家族;宜阳有1个,王邦瑞家族;登封1个,焦子春家族;永宁1个,张论家族;新安1个,张钺家族;渑池1个,戴珙家族;嵩县3个,分别是董相家族、李兴家族、汪焕家族;灵宝3个,许进家族、何钧家族、杨炼家族;陕州2个,王瓘家族、赵文家族;卢氏2个,耿九畴家族、李炳家族。这些进士家族主要以上下代关系为主,同代兄弟关系为辅,涉及上下代的有19家,涉及同代的有13家,其中二者兼备的有4家(张钺、董相、许进、董用威家族)。

二、明代河南府进士家族时空分布特点

河南府的28个进士家族,同进士人数一样,在时空分布上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是时间上,进士家族的出现集中在明代中期。28个进士家族中,出现最早的为卢氏耿九畴家族的耿九畴(永乐二十二年甲辰科),最晚的为孟津陈惟芝家族的陈爊(崇祯十六年癸未科)。英宗之前,仅有耿九畴一人,明末天启、崇祯年间,除陈爊外还有张鼎延(天启二年壬戌科)、李蛟祯(崇祯四年辛未科)两人。河南府的进士家族与进士人数在时间上的分布是同步的。元末由于长期战乱,使得一向富庶的河南府成为榛莽丛生的荒岭丘墟,人民流离失所,水利工程大多废弃,良田成为荒地,社会经济一落千丈,严重影响了文教事业的发展。加之明代前

期科举录取人数较少,因此明代初期,很少有进士家族出现。明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文教事业也呈现出繁荣景象。除此之外,官场的环境与官员的待遇较明初有了很大的改善。英宗之后,进士成为进入国家中枢的必由之路,这就使得许多官员为保持家族的传承和既得利益,更加注重对子孙的教育,这便为后代的科举之路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条件。

明代河南府进士家族名单表

注:本表根据《明清历科进士题名碑录》《类姓登科考》、雍正《河南通志》、乾隆《河南府志》和各地方志统计制作。

其次是空间分布上的不平衡。进士家族是在进士的基础之上产生的,进士人数的多少和密集程度直接影响了进士家族的地域分布。进士人数占河南府半数的洛阳,其进士家族最多,占全府的42.8%,而有多个进士家族的灵宝、嵩县、陕州、卢氏,其进士人数也相对较多,空间上的分布与进士人数一样,表现出了强烈的集聚现象和不平衡性。

继而便表现在进士家族的延续性上。大多数进士家族表现为一代或两代,绵延三代及以上的家族很少。成为进士需要诸多条件,个人的天赋、经济基础、教育和努力等都不可或缺,且每次科考名额有限,加之考生众多,成为进士需要打败众多的竞争对手。进士家族延续的必要条件,是其子孙中要有天资聪颖成为进士的潜在人才。经济基础和教育方面,进士家族均可做到,而最为关键的后天努力环节,进士家族的子弟往往不如寒门子弟。比如灵宝许进家族,“八子六登科,父子四尚书”,到了第三代,仅一名进士,四名举人,而到了第四代仅有两名举人。明代入仕途除了进士外,举人、恩荫皆可入仕,一些进士家族的子弟中,有不少通过恩荫或中举后便入仕为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进士家族的延续。到了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有了很大的转变,一些家族的子孙,养尊处优,沉迷享乐,往往不能坚持艰苦的科举之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由于受到家族自身和社会环境的双重作用,进士家族的传承往往囿于影响,很难出现绵延数代的大家族。

这些进士家族中,“八子六登科,父子四尚书”的灵宝许进家族,可谓是明代河南府最辉煌的进士家族。许氏家族的崛起,也是经历了一个过程。根据灵宝许氏家谱载,灵宝许氏的始祖为许威,“许威,元金吾卫上将军,河北等路兵马都元帅,佩金虎符,因西征过灵宝之梁村,爱其风土遂家焉”。尔后家道中落,到许进的祖父许实,以卖饭为生。“许实勤劳敦厚,乐善好施,为邻里称道”[3]。虽然家道中落,但仍有良好的家风传世,为日后子孙的飞黄腾达奠定了基础。到许进父亲许聚,以贡士任安定县教谕,“性耿直,教育有方,安定科目日盛。后改教丰润,安定诸生立生祠祀之。其治家严整,三世同灶,举无间言”[4]。良好的家风,对子孙的培养至关重要,许进自幼聪敏过人,凡事必究,随父许聚在安定县研习礼经,在许聚的培养之下,终于成化二年考中进士。在许进的严厉教导之下,其子许讃(三子)、许诰(次子)、许论(少子)依次中试,开启了许氏“八子六登科,父子四尚书”[5]的辉煌历史。其长子许诏为成化癸卯科经魁,五子许诗为嘉靖戊子科举人,六子、七子均以恩荫入仕。许进后人在明清科举中出现了七名进士,九名举人,但其五世孙后,多散居外地,灵宝许氏家族也渐渐没落。

许氏家族之所以兴盛,除了先人为后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和丰富的科举经验外,归根结底还是靠自身的努力以及个人过人的天赋。许诰,“生有异兆,出就外传之年即治礼经,善文”[4]。许讃,“性颖悟,博学”[4]。许论,“幼从襄毅公,历边事,辄以操戈布阵为戏,喜谈兵。始就外传,善属文,襄毅公心奇之”[4]。由此可见正是靠着个人的天赋和努力,许氏父子才会取得辉煌的成就。

许氏家族能成为中原望族,并为世人称颂,与许氏家族的品性亦不可分。许进性格耿直,廉洁奉公,能谋善断,能大胆任用有识之士,量才而用。“陈钺激变辽东,为御史强珍所劾,进亦率同官论之。汪直怒,构珍下狱,摘进他疏伪字,廷杖之几殆”[1]。因得罪太监汪直,被构陷下狱,遭廷杖,几乎打死。许进父亲去世,许进弃官守孝,孝满三年后,迁为山东按察司副使,任期善辩疑案,被人们称为神明。“满三考,迁山东副使。辨疑狱,人称神明”[1]。明末文学家凌濛初,在其小说《二刻拍案惊奇》中便有两篇故事取自许进所断的真实案例。“其时山东巡按是灵宝许襄毅公,按临曹州,会审重囚”[6]。“那个察院,就是河南灵宝有名的许尚书襄毅公。其时在山东巡按,见是任命重情,批与州中审解”。结案后受害者家属恸哭“望空叩头道:‘亏得许公神明,仇既得报,银既得归。愿他福禄无疆,子孙受享!’举家顶戴不尽”[6]。对许进极尽褒奖。弘治七年(1494),“迁陕西按察使”,九年(1496)加右副都御使,移抚陕西。在陕西任职期间,许进整饬吏治,遍访民情,加强边防,整治军务,兴利除弊,“关中人瑶曰:‘明镜张,许重光。’进巡抚陕西,力格彊御,不为势怵,驭下有权,吏民无不神明其政”[7]。使得陕西政治清明,百姓富足,深得陕西百姓拥戴。在许进的影响教育和严厉要求下,许氏子孙得以教育成材,铸就了“八子六登科,父子四尚书”的佳话。

三、结语

通过对明代河南府进士家族的考证,探析河南府进士家族在时空分布上的特征以及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科举家族的形成和延续,往往需要一个家族数代人的努力。而且一旦中断,便很难恢复。一些进士家族之间,互为姻亲,保证了家族的传承。洛阳凭借着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地理等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河南府文教最为发达的地区。相比之下,其他的州县就显得十分暗淡,在进士家族的数量上有很大的差距,也隐晦地表明教育资源在各地区之间的分配十分不平衡。教育是立国之本,是民族兴旺的标记,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个地区的教育与其经济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由于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差异,其教育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文化底蕴的传承对该地区具有重大的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文化传统,往往对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

猜你喜欢
许氏灵宝进士
基于河南省道S250线灵宝—朱阳段改建工程的地质灾害特征研究
水温变化对近海网箱养殖中许氏平鲉摄食及生长的影响
四进士(上)
《进士or近视》
灵宝人大:认真履行“两个机关”工作职责
名医妙用单方治好胃下垂
我家娘子是把剑
仙君,你的宝宝掉了
许氏平鲉早期异速生长模式的研究
进士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