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周 虹
作为国内最早开展超低建筑能耗技术研究的企业之一,北京住总集团从2008年就开始关注德国的超低能耗建筑,2012年正式启动超低能耗建筑相关的技术研究工作。时间并不久远,约莫十年光景,北京住总跻身国内超低能耗建筑技术领域佼佼者行列,成效不仅体现在对相关理论、材料、技术、产品的深入实践,更体现在发展绿色建筑的坚定决心和“为生民安其居”的内生文化。而身处其间、参与多个重大示范项目的技术开发中心副主任周宁心里知道:十年磨一剑背后,有多少困境已突破在前,有多少努力在成全之后。
2003年,周宁从中国矿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彼时,国内对超低能耗建筑的探索还处于一片空白。随着全球环境污染治理、节能减排大形势的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发展受到了中央、国家及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在这样的契机下,住总集团依托自身全产业链优势,开始进军超低能耗建筑蓝海领域。
“要想做好这件事,没有人才支持是肯定不行的。”周宁意识到,要想真正抓住这门技术,必须先做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和团队采用“引进、消化、吸收”的策略,首先与德国被动房研究所建立了深入合作,邀请德国专家就全套被动房知识体系进行培训。由于当时国内超低能耗建筑技术还未驶出“无人区”,所有教材、授课,甚至考试卷子都是全英文,且需要扎实的建筑专业知识为基础。因此,为了顺利通过培训,拿下PHI国际被动房咨询师证书,周宁将满腔的热情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午休时、下班后,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进行学习,“真的是从零学起,我感觉自己就像小学生一样。”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全部通过培训考试,成为国内第一批被动房专业技术人员。马不停蹄,他抓住合作机会,带队亲赴德国学习,与德方人员一起工作、交流,通过向国外先进技术学习,回国后又进一步吸收、总结、提升,团队渐渐形成了一整套自主的技术体系。
从无到有,从0到1,是技术的突破,更是信念的扎根,“在学习过程中,我也默默立下一个初心,就是为中国建筑节能减排事业作贡献,为中国的节能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而奋斗。”
“在国内超低能耗建筑领域,他绝对是走在前列的。”同事们这样评价。
2018年,雄安城乡管理服务中心项目启动,这是北京支援雄安建设的第一个示范项目,这是首都国企在雄安的第一个落地项目。本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建设理念,雄安城乡管理服务中心以其完备的功能、优美的环境、智能的手段,为群众打造了一个未来生活体验中心。
周宁则有幸全程参与了这项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的项目,负责技术咨询和超低能耗建筑部分施工任务。“2018年6月开工,同年10月竣工,当时国内外专家都认为这几乎不可能完成。”回顾建设之初的场景,周宁说,“由于工期紧张,当时面临没有设计方案支撑的困境,我们与各方积极交流意见,充分领会设计意图,合理给出技术建议,引导建设技术做法选择,最终做到了施工与设计同频共振。”
克服边设计边施工难题的同时,摆在周宁和同事们面前的还有另一座大山——气密性施工。
在施工中如何保证建筑整体气密性,是重中之重。国际和国内的通用做法是在外墙室内侧做气密层,而当时团队面对的情况是后道精装工序已经开始施工,从一开始就没有预留作业面。
几轮方案论证,团队提出了在国内外尚属于首例的“外墙室外侧做气密层施工工法”,逐层指导施工、查验效果,在各分项工程相互制约的情况下,与外门窗单位气密性实施同步协调,圆满完成了外立面的气密性施工。在此之前,钢结构、装配式、超低能耗建筑三者结合的项目在国际上还没有气密性测试成功的经验,这项研究真正填补了此类技术的空白。
“这四个月我们吃的最多的是泡面。”但让周宁欣慰的是,雄安城乡管理服务中心项目先后取得“绿色建筑三星”认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超低能耗被动式示范项目”认证、“德国能源署高能效低能耗示范项目”认证,这一契合雄安新区绿色、智能、创新、宜居整体建设理念的工程也成为展现住总集团技术优势的一张“金名片”。
从翠城D23居住公服,到武清大自然广场酒店,再到雄安未来生活体验馆;从国家产业化基地,到城市副中心被动房展厅,再到延庆山地新闻中心项目,住总集团逐步奠定了在超低能耗建筑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此时,变化也在周宁身上发生着。
周宁依然记得刚入门时内心的诸多忧虑,也记得碰到难题时一个人在办公室思考的孤寂,更记得拿下一个个项目、一个个课题时的骄傲和欣喜。当被问及“你最想带给企业的是什么”时,周宁坦言,“入门时,我就像一张白纸,是集团为我提供了构建知识体系和亲身实践的机遇,如今,我们在建筑节能领域从‘跟跑’实现了‘并跑’,未来,我希望做‘领跑者’。我的愿景是:对外打造一个国际交往平台;对内打造一个建筑节能推广平台,真正担起社会责任。”
多年来,他以“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决心专注于技术自主创新,特别是在外保温施工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业绩。
他先后主持、参加多项国家、行业及地方标准和技术导则的编制,主持、参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市建委等部门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他和团队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中施企协科技创新成果一等奖一项、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三项、国家级工法四部。他参与编制了北京市“十三五”建筑节能规划(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部分),确定了“十三五”时期的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政策、目标和措施等。2014年,刚刚35岁的周宁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成为住总集团乃至北京市最年轻的教授级高工。
十年能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人生的价值究竟在何处?坚守初心使命的周宁早已留下了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