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成都建筑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2020-07-18 12:05刘祯贵
建筑 2020年13期
关键词:建筑业成都疫情

文 / 刘祯贵

后疫情时代成都建筑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机遇。建筑业作为传统产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和疫情考验下的艰巨挑战。疫情后成都建筑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迫在眉睫。

一、清醒认识到疫情发生前成都建筑业的地位

据《成都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9年成都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224.5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18年增长4.3%;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502.4亿元,竣工产值2143.1亿元;房屋施工面积29707.8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918.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19.9%。2019年,成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是612.18亿元、5244.62亿元、11155.86亿元。2019年,成都建筑业增加值超过成都第一、第二产业的增加值,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占比为10.98%。由此可见,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清醒认识到疫情发生前成都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意义重大。

二、准确研判疫情对于成都建筑业的影响

疫情对成都建筑业的影响,体现在复工、劳务招聘、材料采购、物资运输、招投标等各个方面,从而对在建工程的工期和费用产生影响。最直接的影响是建筑企业停工停产,导致建筑企业存在复工难验收、劳务用工难、资金周转难、供应链保障难、防疫物资采购难等困难。建筑企业因疫情拖延施工进度,影响合同工期。现场停工还造成建筑企业资本浪费和管理成本增加,如施工现场成本维护费增加,防疫成本投入开始产生。同时,因疫情原因,原材料等上游供应链断裂,致使建筑企业原材料、运输费、人工费等成本增加。疫情导致整个建筑企业用工难,且劳务成本增加。

概括起来,疫情对成都建筑业的影响主要体现为对建筑业经济的直接影响。防控疫情需要人口避免大规模聚集与流动,隔离防控,工厂复工、工人返城延迟,企业停工减产,房地产、基建投资短期基本停滞,这些都给建筑企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建筑企业、弹性薪酬制员工、农民工等受影响程度较大。

三、认清后疫情时代成都建筑业面临的机遇

疫情虽然对成都建筑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在某种程度上,也为成都建筑业发展带来新机遇,驱使成都建筑行业改革和发展。后疫情时代,成都建筑业将朝着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风险中酝酿机遇。

一是装配式建筑加速发展,迎来难得的利好时机;二是建筑业将同智慧城市建设紧密相连,疫情促使建筑行业重塑认知,驱动智慧城市快速发展;三是线上协同办公将成为未来建筑企业的潮流;四是建筑企业应重视大数据运用与供应链管理,未来建筑企业的竞争是数字化的竞争,通过数字化转型提高管理效率,提升建筑企业效益;五是建筑企业应重视现金流管理,抓住新基建带来的机遇;六是建筑企业应补齐短板。对于成都建筑企业来说,正确树立危机意识越发重要,未雨绸缪,防范未然,企业才能可持续发展,整个行业才能稳步向前。

四、多措并举,化解疫情对成都建筑业的影响

结合疫情对成都建筑业的影响,采取多种措施支持建筑业复工、复产,化难为机。

第一,积极应对因疫情而出现的经济下行态势,促使建筑施工企业降本增效。政府相关部门应协调处理因疫情造成的停工纠纷,对建设工程合同工期予以相应顺延,延期的违约金予以免除或适当扣减;将防疫物资纳入物资保障供应链,帮助建筑企业解决当前复工复产防疫物资的紧迫需求。另外,政府有关部门要为建筑企业原材料运送车辆进行“交通管制”上的松绑,保障建筑企业物资运送网络的通畅。

第二,疫情期间,所有在建工程无一例外面临工期延误、合同不能及时履行、停工期间施工单位直接损失等问题。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出台文件明确工期顺延的起止点,停工的损失具体包括哪些内容、如何计算和分担。同时,鼓励建设单位与施工企业、工程总承包企业加强互助,合理分担损失,协商提高工程款支付比例。对于疫情防控期间建筑企业的存量、到期贷款办理续贷或展期,建议银行部门以行业发展基金支持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

第三,建议施工企业必须重新审视疫情期间粗放式管理引发的问题,增强对施工机械进行精细化管理的意识,将管理方式由线下转变为线上。结合疫情防控需要,鼓励建设单位采取电子邮件、网上交流等信息化手段,解决项目过程结算和竣工结算,及时足额支付应付未付款项。建议推动建筑行业供应链平台建设,建立建筑业集中采购及金融服务平台。

第四,政府行政审批部门应简化办理流程,实行“一站式”办理。在税收优惠、用工补贴、运营补贴、社保等方面,政府应给予建筑企业政策支持。完善建筑产业工人的社会保障体系,推行建筑工人生活营地物业化管理,吸纳新生代农民工充分就业。

五、转危为机,推动后疫情时代成都建筑业转型升级

成都市应以此次新冠疫情为契机,进一步推广装配式建筑,推广数字技术、智能建造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促进建筑业加快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成都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第一,加快构建建筑业生态圈,推动成都建筑业转型发展。支持外地建筑企业到成都落户,构建以成都为中心的建筑业总部基地。引导建筑企业延长产业链,培育“投建管营”一体的成都建筑行业领军企业。鼓励建筑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发展道路,培育一批特色专业资质承包企业。为成都本地建筑企业“走出去”提供咨询服务、开放平台、交流模式,鼓励建筑企业对外发展。

第二,推动建筑企业科技创新。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成都建筑企业发挥“产学研用”综合效应,建立研发中心,推动企业科技创新。指导企业优化施工组织方式,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推进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应用,支持企业创新施工方式,推动工程建设总承包模式,培育全过程咨询服务,推进绿色建筑发展。

第三,扩大建筑业有效投资。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优化城市发展格局,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按项目属性分类施策,启动一批项目,加快推进政府性投资项目,稳步实施房地产开发项目,积极鼓励社会投资项目建设。储备一批项目,为可持续发展、分类推进城市建设打下基础,逐步消除疫情对建筑业的影响。

第四,发展现代建筑制造业与服务业。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支持发展现代建筑机械、建筑公用设备制造,分类构建建筑制造业生产基地,建立现代化建筑材料生产保障体系。发展全过程咨询服务业,推进专业化建筑中介服务业发展,培育完善建筑要素交易市场,创新建筑金融服务产品。

第五,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招投标制度、工程投融资模式改革,完善信用体系建设,转变建筑行业管理方式。通过强化建筑业财税政策引导,加快建筑人才队伍建设,夯实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基础。强化工程安全质量监管,建立项目与债务匹配机制,提升建筑行业防范风险能力水平,确保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建筑业成都疫情
战疫情
山西省建筑业协会
动物“跨界”建筑业
甘肃建筑业将采用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毕赛端 “从事建筑业,我乐在其中”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