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洪铁城
有人说,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也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早在四十多年前笔者著文写到,建筑是百科全书。为什么有这几种说法呢?因为,建筑里面深藏着力学、地质、结构、构造、材料、水文、气象、防灾以及生产、生活、生理、卫生和历史、人文、美学、哲学、伦理等方方面面数不胜数的专业知识,是各方面匠师用聪明才智与满腔热情建造岀来的,古建筑不但需要滿足人舒适的使用要求,能够千百年坚固安全地存在,而且能够让世世代代人安居乐业,欣赏并热爱它。
兰溪不可移动文物,从建筑学的角度考量,大类分遗址遗迹、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与近现代文物,甚为齐全。古建筑大类中,各小类均有大量实物保存下来,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从这许多保存的建筑中,我们可以深入进去读到造型的、空间的、装修的、材料的以及施工的、使用的知识和奥秘。
兰溪不可移动文物,从类型学角度考量,仅古建筑可分为民居、祠堂、寺庙、公建及牌坊、桥梁等等。
拿民居类进一步细分,按时限又可分明代早、中、晚期住宅,清代早、中、晚期住宅,民国期间前、后期住宅;按户型结构又可分半合型、对合型、前厅后堂型等;按业主又可分官宦住宅、文士住宅,按经济状况又可分富商住宅、中等人家住宅、贫民住宅等等。配套公共建筑也可进一步细分,按功能就可分岀四五十种,此处不再赘述。十分可喜的是,在兰溪的古建筑中,仅类型学就有读不完的东西。
兰溪不可移动文物,从结构学角度考量,大的方面仅古建筑可分为砖木结构、泥木结构,然后还有石柱、石梁、石板墙体的石结构。而拿民居而言,一是楼上厅楼下厅之分;二是大堂大厅抬梁式中缝,有月梁、扁作梁之分与五架、七架架数多少之分等等;三有半合型、对合型等户型结构区别。内容丰畗至甚。
从构造学角度考量,以兰溪民居为例,简单一点说到屋顶,有用不用望砖之别;说到天井,顶到前檐墙者叫吸壁天井,前檐墙设一阶沿者有设不设井鼔架之分。如果拿二楼挑晾台而言,牛腿、琴枋的构造大同小异,但花篮栱形式和栏杆木雕花式,东西部的构造就有较多区别。许多细微的变化中,掩藏着不少鲜为人知的故事。
从规划学角度考量,兰溪有惊人的成就。100平方米左右小户型的岀现,使一个500平方米左右的大户型用地,变成可以安置五户人家,这在规划角度而言是节约、集约用地的好模式,在过去以农业为主导产业的时代和当下以保护生态为重的时代,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兰溪不可移动文物,从美学角度考量,例如宗祠大梁上的雕刻装饰,有渭水访贤、三顾茅庐、空城计、孔明借东风、唐明皇梦游月宫等画面。最有特色的牛腿雕刻,四面镂空,雕有孟获骑狮子、陈伦骑黑虎、老寿星骑鹿,还有八仙骑兽。额枋、檐檁下皮一般深雕双狮戏绣球,此外还有其他飞禽走兽、花草虫鱼、山水人物等等,应有尽有。总的特点:在美的前提之下,一讲究用吉祥物,二讲究寓教于乐。
1 诸葛村信堂路6号前厅后堂宅
2 长乐村象贤厅
3 芝堰村衍德堂
从堪與学角度考量,兰溪旧时建筑首先是风水定位。建房多请阴阳家看风水。住宅常见的是坐北朝南。但不是绝对的。从“三普”的1500多张民居平面图可见,东西南北各个朝向都有。笔者言之:风水不讲朝向讲座向。座向比朝向更重要。不能选正北正南,因为南为火,夏天日照时间太长,下午三四点钟日头照来太“毒”——这是民间的说法。现在城市规划多定正北正南,其实是弄错的。
从人居环境学角度考量,兰溪为我们提供了诸葛村、长乐村、芝堰村等不少范例。这些范例的保护价值在何处?在村庄格局风貌保护的原真性、整体性,在传统建筑保护的原真性、整体性,还有更重要的村庄山水环境保护的原真性、整体性上。因为作为适于人诗意栖居的不仅仅是一家一户的私有空间,更重要的是要有适于大家共享的、诗意栖居的、无限大的大环境。这几个村清澈见底的自流水渠告诉我们,这几个村虫鸟的啼叫声告诉我们,他们拥有适于诗意栖居的人居环境。
在这里,笔者把兰溪保存的众多古建筑,比喻为卷帙浩繁的四库全书。因为,兰溪保存着的众多古建筑,不但数量众多类型众,年代跨度大而全,而且具有经、史、子、集般的珍贵度与保护价值。下面分别评述。
“经部”两个字,是《四库全书》对历史上常规性、规范性、典范类著作的一大归类。又称“甲部”。这里借用,把兰溪历史上被认可的建筑形式,如半合型、对合型、前厅后堂型等归为“经部”。因为这几种建筑形式,以规范性、标本性存在,似同规范性、典范类著作,标准化设计,被世世代代兰溪人喜爱,敬重,广泛应用。
其中,应用于民居,有半合型、对合型、前厅后堂型;应用于祠堂,有排抽型、半合型、对合型、前厅后堂型、回字形、后凸形、工字形;应用于寺庙,有排抽型、半合型、对合型、前厅后堂型;应用于其他配套公建,有排抽型、半合型、对合型、前厅后堂型,分别形成为“经部”的不同专题,不同篇章,不同册页。
让读者从中可以认识半合型、对合型、前厅后堂型,是被广泛应用于民居、祠堂、寺庙和其他配套公建中的建筑形式,是最为经典的建筑形式,充满了对称、均衡、平实、稳定、上下、里外、虚实、和谐、阴阳、明暗、晴雨、冷热、尊卑等等智慧,是研究建筑设计、城乡规划、人居环境、家庭结构、人文历史、哲学思想、行为规范等方面的指南,重要的参考书,有特別的保护价值。
“史部”两个字,是《四库全书》对记载过去历史的书,各种历史性文字、著作的一大归类。又称“乙部”。这里借用,意在把蕴藏着不同时限历史信息的兰溪代表性建筑归为一类,称之建筑“史部”。因为这些从宋元,到明代早、中、晚期,到清代早、中、晚、末期,到民国前后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的建筑,包括民居、祠堂、寺庙、其他配套公建等等——不可多得的“著作”,林林总总有北宋太平天国八年(983)僧如契创建的洞源栖真寺(正殿已毁现存两边配殿),南宋淳熙八年(1181)三泉世德堂中进大厅;元代至顺四年(1333)姚村古井;明代洪武年间渡渎余庆堂,嘉靖元年(1522)马四章氏旌节门、四年(1525)旧宅覃恩堂、四十五年(1566)告天台,万历年间焦石凌云邵氏石坊、香三村范氏贞节坊,崇祯年间山后塘白山庙,明代晚期社峰村积庆堂(家谱记载);清代顺治年间石港塘望月亭与殿前村严氏家庙,康熙三十八年(1699)庐山世德堂、四十七年(1708)施宅新厅祠堂、五十一年(1712)穆坞王氏宗祠、五十六年(1717)下凌花流庙以及后续年间施宅新厅(树滋堂)、夏塘村夏塘东路10号民居、垷坦永丰桥、皇回禅院普同塔、皇回禅寺墓塔、圆应感大师之塔,雍正元年(1723)滕氏宗祠(锡类堂)、七年(1729)下宅范氏节孝坊以及后续年间叶家百分桥、游埠潦溪桥、马二大章庙,乾隆八年下周村钱庄庙、四十八年(1783)泽基缵绪堂民居、泽基周王殿,五十七年(1792)姓王方氏节孝坊以及后续年间宋宅村宋濂祠堂、盖竹里村徐新富宅、全华垄村蒋光华民居、侍郎岗古戏台、盖竹里村收租屋、永昌童氏旌节坊、沈家戴氏节孝坊、翁家胡氏节孝坊、石埠头村陶氏节孝坊、黄坑边村徐氏节孝坊、坑边村蒋氏节孝坊、下埠头村施氏节孝坊、范坞村王氏节孝坊,嘉庆十四年(1809)赫灵庙,十五年(1810)三峰殿口村三峰殿,二十三年(1818)上李章氏节孝石坊以及后续年间朱排村徐兆雄宅、板桥村古南殿、姚村雨(戏)台、姓叶村陈氏节孝石坊,道光二年(1822)严宅严氏宗祠、四年(1824)雅滩村雅滩桥、十四年(1834)横塘村范氏石坊、二十八年(1848)邱村胜塘殿以及后续年间后郑村崇本堂、上甲山村友恭堂、下畈村金龙殿、夏塘村一心亭、施宅村洪溪古庙、浣江村杨氏贞节坊、施宅村陈氏贞节坊、尖坑村长生桥、童家村倪家奉先桥、板桥村怀清桥、仁山书院(家谱记载),咸丰(太平天国)年代溪滩村徐崇德堂、巨富住宅元龙厅,同治(1862~1874)重建的兰溪城隍庙以及后续年间重建的金文安公祠,光绪五年(1879)重修下方底真教寺、十年(1884)厚伦村厚伦桥与迪塘钱钱氏宗祠、二十八年(1902)重修陶宅陶氏宗祠、二十九年(1903)皂洞口村北路495号郑云龙宅以及后续年间下潘潘氏家庙、聚丰酱油商胡氏住宅、下潘袁氏节孝坊、姚村锁潆桥、马涧维新桥,宣统元年通津村通津桥;民国初年樟林花厅祠堂与三益堂作坊及佣工房、三年(1914)新宅村方樟明宅、四年(1915)重建的洪塘里蒋氏宗祠、七年(1918)徐车门村31号民居、八年(1919)重修的溪口周周氏宗祠、十年(1921)重建的《庚子西狩丛谈》作者刘焜故居叙伦堂、十六年(1927)下潘毛涧桥与下盘山惜字炉、十七年(1928)鹤山东路16号民居(思善堂)、二十二至二十五年(1933~1936)舒村舒氏宗祠、二十七年(1938)尖坑老桥、三十年(1941)樟林桥头献袍桥、三十五年(1946)上李清白堂与上孟塘村23号民居、三十七年(1948)厚伦村方翠屏桥、三十八年(1949.12)的下杜徐氏家庙以及后续年间国民党少将童崇基住宅、潦溪桥大夫第、黄沙圩大财主住宅、名医王静斋往宅留余堂、画界名人陈永源旧居、溪源村方氏宗祠(思荣堂)、东张赞绪堂、上李张氏宗祠、仰天田五圣殿、清塘何净土庵、桃花坞塔下殿、茆竹园清宁庵、新桥山背何姚庙、上唐白山庙、游埠伍龙庙、前叶金台殿、永昌德济堂药店、永昌古街糕饼店、上包学堂旧址;1947~1948年黑虎巷4号民居,1947~1953田里村陈银升民居,1950年里宅村赵锡良民居,1957年塘里18号移民屋等等百余个。它们都有纪年,准确无误,是建筑断代中不可或缺的标尺,万分的珍贵,是可以确信无疑的,立体的建筑史,立体的文化艺术史,立体的科学技术史,立体的经济发展史,立体的社会进化史,有着极为丰富的信息与内涵,不可低估的历史价值。
“子部”两个字,是《四库全书》对诸子百家著作、宗教著作等的一大归类。又称“丙部”。这里借用,旨在把兰溪除了主体建筑民居、祠堂、寺庙之外的桥梁、牌坊、门楼、路亭、古井、古塔、栈道及城墙、码头、堰坝、水渠、池塘,包括名木古树等等历史环境要素,归为一类,昵称为:“子部”。
试想想,如果没有桥梁,人们怎么走过江河?如果没有水井,人们到何处取饮用水?如果没有渠道与池塘,人们怎么保证生活生产需要?如果没有树木……
我们大家知道了,理想的人居环境的构成,不但要有供人生存的建筑,而且还要有不可或缺的生存环境配套——即上述各种类型的环境要素。
在保存1000年的历史环境要素上,其中有极为宝贵的1400多年的香榧树、罗汉松。人们可以从中看到兰溪人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知和坚守;可以从中看到兰溪人构筑宜人生存环境的智慧所在,可以从中看到兰溪人在建设宜人生存环境方面作出的科学性贡献。
“集部”两个字,是《四库全书》对历朝历代所有文学作品优选之后的一大归类。又称“丁部”。这里借用旨在把兰溪历朝历代文化名人、官宦、巨商,包括普通人捐建、筹建项目归为一类,昵称之为:“集部”。
兰溪这些历朝历代文化名人、官宦、巨商包括普通人捐建、筹建项目,有故事,有担当,有情怀,有贡献,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不应该忘记他们。
诸如兰溪人李渔,他是著名的戏剧家、小说家、园林家,他建的夏李村永公堂,占地455.8m2,三开间三进两明堂,就像他写的长篇小说《连城璧》,气势磅礴;他建的位于永昌街道伊山头村东南部且停亭,就像他写的随笔《闲情偶寄》,寓意深长;他建的横跨夏李溪,长9.7m、宽1.6m、高3m,用红条石砌筑的堰坝,后人为纪念他特改“石坪坝”原名为“李渔坝”,就像他写的戏剧《凰求凤》,声情并茂。
其实,从这些项目上,后人更多地还读到了李渔他们爱家乡、爱人民的赤子之情,还读到了他们成名之后,记着多做好事、善事,回报家乡回报社会的感恩之心。
“仁义礼智”,是儒家伦理思想。孟子云:“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智之实,知斯二者弗主也;礼之实,节文斯二者(使事亲、从兄两种行为有节度,有文釆)是也。”兰溪旧时建筑如何体现“仁义礼智”,下面分别论述。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规范。“仁者人也,亲亲为大。”指人与人应该相互敬爱。体现在居住的房屋里,有高低大小适当的比例尺度,有粗细宽窄恰妥的梁架门扉,有色彩质感宜人的局部装饰。兰溪旧时民居,小规模的户型,小尺度的天井。精雕细刻的木雕、砖雕,亲切、温馨,处处透岀仁爱的心愿。
兰溪的诸葛村、长乐村、芝堰村,老街小巷纵横交错,粉墙黛瓦的住房鳞次栉比,街坊邻里见面都认识,坐在一起拉家常,哄孩子,亲如家人。这就是《论语》中的“里仁之美”。“里者,民之所居,居于仁者之里,是为美。”
“义”,事之宜,正义。《辞海》注:指思想行为符合一定的标准。“义”,利人。做有情有义的人,做有情有义的事。古时的义仓、义田、义庄,为防饥荒而设置的粮仓、安排的农田与庄园。还有为村里孩子读书识字办的义学。
兰溪保存的饥食堂、公屋、书院、学堂和众多桥梁、路亭、堰坝等等,就是古时践行义举的标本、证物,极为难能可贵。
“礼”,是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是儒家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荀子曰:“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说到最最要害之处了。
“礼”其实就是规章制度。兰溪旧时建筑如何体现“礼”?兰溪方方整整、规规矩矩三间对合、三间半合民居特别多,其实就是遵守朝廷制定“庶民宅舍不过三间”的规定,就是遵纪守法体现讲“礼”的证物。
三天二地显现阴阳和谐,主次有别区分尊卑关系,房屋坚固求其老少三代安祥的同灶而居,都是传统的伦理道德在住房中的物理性表现。其空间秩序与结构模式,似同一条条写得明明白白的家训、族规、民约,所以说古建筑其实是立体的道德规范。
大家都认识到,人在这样规规矩矩、精雕细刻的空间环境里出生,成长,可以天天耳濡目染接受礼制教育,可以从小树立规规矩矩做人、遵纪守法做事的法制观,可以从小养成尊敬师长、喜好读书的好习惯,可以从小知道尊敬长辈、兄弟和睦、夫唱妇随的重要性,可以从小接受诗词书画艺术的熏陶,会因此更加热爱生活,热爱人生,热爱家庭,热爱故乡;可以从小孕育珍惜一草一木、勤俭节约的好品德,可以从小生发热爱山山水水、热爱家国的好情怀,可以从小建立讲志向、讲理想的雄心壮志,可以从小懂得阴阳、凶吉、生死等方面的初步知识,可以从小明白变则通的真谛所在。
“智”,《辞海》注:智慧,智谋,聪明。有句成语“智圆行方”,解释“智虑要圆通灵活”,而“行为要方正不苟。”
在建筑中体现“智”是兰溪人的一个强项。
这方面实例甚多,例如在祠堂建筑中,用聪明才智创造了“回”字形平面和后凸形平面,为他处所罕见。这不但需要建筑设计上的手法突破、思维突破和技术突破,更需要具有把新款设计形式推岀的说服力和可信任度。没有过人的智慧,过人的胆魄,过人的实力,怎么可能落地,怎么可能独树一枝,怎么可能流芳百世。
村庄里,千百年的池塘,依然波光粼粼的,人们在洗涤衣物,在垂钓;千百年的水渠,依然清流汩汩,人们在淘米、洗菜、洗衣物。这些池塘、水渠,不但可以灌溉农田,可以供生活所需,是防火的水源,而且还可以洗涤净化空气,还可以给村庄增加景观的优美。
村庄外,是稻苗齐刷刷的农田,桃花盛开的低丘缓坡,溪流环抱,绿树四合,虫鸟啁啾,在任何位置、任何角度,进入眼帘都是天然画图。
老街小巷都打扫得干干净净,店铺里的荞麦烧百步瓢香,家家户户过春节贴的门联、挂的灯笼,仍然红红亮亮地显现着喜庆地气氛。
马头墙高高地昂向蓝天,抒发着凌云壮志;砖雕的门楼额枋上鲤鱼吐珠,可闻水声咕咕;木雕的梁架、挑晾台腾蛟起凤,唯妙唯俏,有看不完旳画面,听不尽的故事。
老年人三五结伴在檐下晒太阳,妇女们闲坐一起嘻哈着打牌,小狗小貓在一旁打盹,孩子们穿得五颜六色的跑来跑去。
夜晚,碧空如洗,皎月似钩,万籁俱寂,人人都可以神仙一样悠然入梦……
世外桃源般的秀美,世外桃源般的恬静,世外桃源般的小康。
这是哪里?这是兰溪的诸葛村,诸葛隔壁的长乐村,长乐不远的芝堰村。
这三个村,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内为数不多的整体进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村落。
这三个村,山青水秀环境优美,历史悠久,人文积淀丰厚,保存文物建筑众多,老村形态结构完整,生活、生产功能齐全,而且千百年来活态存在,极为罕见,极为宝贵。可以称之最最真实、立体的《富春山居图》标本,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有不可替代的保护价值和研究价值。
在兰溪,原汁原味的婺派建筑多出现在东部。兰溪业内人说东部与义乌、浦江相邻有关。浦江、义乌、东阳是婺派建筑的大本营,清一色的大户型大院落巨宅。往西柏社乡、马涧镇,大户型大院落巨宅也有,再往西跨兰江过女埠永昌到诸葛、黄店、水亭等乡镇,中小型住宅占主流。兰溪业内人说这与西部相邻的老金华县及龙游、建德有关。这里先不说谁影响了谁,不管怎么样,在兰溪形成了中小户型与大户型并存的状况,使婺派建筑住宅模式因此显得更为多样,使婺派建筑文化显得更为丰富,使婺派建筑人居环境显得更为现实,是对中国住宅建筑史作出的重大贡献。
兰溪以新概念、新尺度、新形象创出的中小户型,骨子里血液中的婺派气质、婺派风格、婺派体态、婺派性情却依然如故。这是万变不离其宗的创新。
小而全的兰溪民居模式,保持三间上房主体不变,大胆删去两侧大比例的厢房、洞头屋,新在体量小巧玲珑,新在尺度亲切宜人,新在宜居、宜业、宜学,新在更加适于子孙后代可持续发展。这是成功的发明创造,是值得大书特书的重大成就。
因此,笔者特将兰溪婺派建筑定为经济型的“小康版”。
从宋元,到明清,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1000多年来保存的众多实例上,我们可以看到兰溪人永不停滞的创新精神,不但表现在“小康版”民居的创出,表现在与民居同形同构的祠堂与寺庙的创出,表现在远近极为罕见的“回”字型大型祭祀建筑与后凸形祭祀建筑的创出,表现在人神同在、众生平等的空间模式的创出,而且表现在为世人推出诸葛、长乐、芝堰这样优秀的人居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