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文化视野下班级特色文化的创建

2020-07-17 16:17张旗祥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0年78期
关键词:客家文化

张旗祥

【摘要】文化繁荣是国家民族繁荣的重要支撑,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繁荣中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客家文化是重要的分支,是宝贵的财富。因此,弘扬客家精神,传承客家文化,创建特色教育课程,利用特色创新实现文化传承与互利教育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对客家文化视野下班级特色文化的创建作了系列探讨。

【关键词】客家文化;特色班级;文化创建

客家文化源自中原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客家人在生产生活中产生的精神和物质文化的总和就是客家文化。其包括很多方面,如戏剧、舞蹈、语言、工艺、民俗、建筑、饮食等。史学界曾为客家精神作了小结:勤劳刻苦,锐意进取;重教崇文,耕读传家;团结协作,海纳百川;敬祖睦宗,爱国爱乡。客家传统文化在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情况下,应如何完美地融入现代化的教育工作中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

一、创建富有客家文化元素特色班级的必要性

第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客家品质。中原文化是客家文化的重要来源。客家文化不仅有中原文化的特征,还有一些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特征。客家文化要素在教育过程中的渗透和应用,可以有效地推广客家文化理念,让学生传承客家文化吃苦耐劳、艰苦朴素的品质与个性。在融入客家文化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团结友爱。

第二,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设计思维。客家文化作为少数民系文化,在文化要素方面,如客家的山歌、采茶歌、汉剧、木偶戏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要素,能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还能够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思维意识。

第三,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当今时代是信息膨胀的时代,在广泛接受外部信息和文化观念的过程中,中华民族自身优秀的文化正被人们忽略。而客家文化之中拥有许多优秀的文化精神,是宝贵的财富,应当通过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与发扬。

二、营造特色文化环境

为了营造有特色、内容丰富的班级文化环境,给教师和学生奉献更多的精品,我们自己动手设计了文化长廊,长廊中有客家名人故事、客家围屋绘画、客家堂联、名人画像、客家谒后语等,将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既给人以赏心悦目的美感,又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让师生浸染在客家文化的浓厚氛围之中,在美的熏陶中感受快乐、体验幸福、实现进步。

三、开展特色主题教育

积极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在班级内开展带有地方特色的主题活动,让学生亲身体会客家特色,能够更好地传扬客家文化。

第一,分专题进行课题研究。以学校的研究课题作為先导,带领学校师生共同建设,从而共同创建特色教育环境。学校的每一个研究专题周期为三个月。重点研究专题依次为:客家由来、客家民俗、客家方言、客家谚语、客家山歌、客家名人等。通过不同形式的研究活动,帮助学生学习、了解客家文化中的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精神。将客家文化精神渗透到每一个层次,传达给每一个教师和学生。

第二,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活动。例如,结合客家“中元节”(七月半)弘扬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以及济度六道苦难众生的节日意义。“七月半”,本该在七月十五举行,但在梅州客家地区是七月十四进行。相传,南明承相文天祥抗元失败后,来到梅州,阴差阳错下,幸为客家妇女所救。为了躲避元军的围杀,故客家“七月半”提前了。文天祥起兵勤王的忠勇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人志士,从洪秀全到孙中山,再到叶剑英,他们戎马一生,为国为民,让学生在节日纪念中接受教育,秉持为国献身、革命必胜的信念。

第三,按年龄特点开展活动。低年级学生可进行背诵、阅读有关客家名人的故事和歌谣,并进行客家山水简笔画活动。中、高年级学生则以更为丰富活动为主,如了解客家美食、学唱客家山歌、客家文化演讲,客家文化黑板报评比、手抄报评比、征文比赛等,让客家文化深入学生心中。比如,教习客家中广泛流传的童谣:“生子不读书,不如养大猪。”“蟾蜍罗,哥哥哥,唔(不)读书,矛(没)老婆。”如此一来,客家文化中重视教育的精神能够得到传承,让更多的学生认真读书。

四、开发特色课程资源

由于本土的文化资源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内容丰富且实用性强,受到了很多教师的欢迎。

第一,按学科特点创新活动,实现课程资源的整合。例如,语文教师在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融入本地资源,寻找二者的契合点,在课堂上为学生展示丰富的客家文化特色。还可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对不同的客家歌词进行分类总结。以有关爱情的山歌为例子,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欣赏词句的过程中提升文学修养。如歌词:“入山看见藤缠树,藤生树死缠到死。出山看见树缠藤,树生藤死死也缠。”这四句运用了隐喻、比兴的手法,语言生动通俗,代表着坚贞不渝的爱情。又如,美术教师可以收集有关客家建筑的文化知识,以图片视频的方式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仔细观摩;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物写生,让学生对客家文化了解更加得深刻。教师还带领学生参观带有客家文化的特色公园、特色景点等,让学生了解客家民间艺术,比如客家山区汉剧、采茶剧、木偶戏、山歌、汉调音乐等,这些方法都能够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客家传统文化,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这是隐性和显性教育的完美结合。

第二,开发创新校本课程。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编写与客家文化相关的校本教材,这样就能在全校范围内传承和发扬客家文化,还能够打造特色的课堂。在客家文化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以班级课堂为平台,深入挖掘课内、课外的资源,将学生和教师相关的生活经验转化为与课程相关的课程资源,为特色班级的建设积蓄内涵。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2019年度课题“客家传统文化视野下班级特色文化创建研究”研究成果,编号:XKT2292  ]

参考文献:

[1]王立群,周淑萍.关于小学班级特色文化的创建措施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3):34-35.

[2]马善民,孙琦美.小学教学中融入客家文化的有效性研究[J].新时代教育,2020(2):54-55.

猜你喜欢
客家文化
“客归何处去”
元数据国际交换共享的客家古民居数字记忆工程建设
唐开大庾岭路、赣水交通与石固神信仰
“闽学四贤”理学思想与闽西北客家文化特质
客家优秀传统文化与“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谈客家擂茶文化及其传承
浅析赣南客家文化的开发策略
客家文化外宣材料英译研究
客家文化视阈下的赣州市城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满意度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