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缝

2020-07-17 09:48支贤
参花(上) 2020年8期
关键词:红鱼火炉腊肉

支贤

新鲜鱼最好单独蒸吃,或瓦锅煮吃,不撒盐,不放油,吃的是鱼的正味。当然,吃时浇上或蘸点自制的带姜葱蒜的香油酱油,也不错。深海鱼做鱼生、腌鱼,是最粗暴的吃法,口感也最直接。说到鱼干,加姜丝蒸肉,煮腩肉生蒜,味道也很好……不同的食材搭配,可以演绎出不同的风情。在所有以鱼制作的美食中,鱼干咸饭是我最深重的念想。

南方寒冬料峭的天气很少,印象中只有小时候有。嗖嗖寒风中最暖的是火炉,最吊胃口的是火炉上那一瓦锅正冒着香气的鱼干咸饭。

那时,一日三餐,做饭仿佛是母亲的专利。只有做鱼干咸饭,父亲大人才近庖厨一次,严格来说,他连厨房都没进去。天特冷,火炉就放在厅里,供烤火取暖,也因天特冷,父亲不用外出忙碌,才做鱼干咸饭。听到这个好消息,我们几姐弟马上丢下手头的事,围着火炉,争取机会帮忙。实际有什么忙可帮呢?只是想靠火炉更近,靠饭香更近罢了。

父亲就着放在厅里的火炉,搁上大瓦锅,放上淘好的大米,等煮开一会儿,饭面冒点时,放红鱼干、腊肉,浇上白酒,小火焖透。红鱼干、腊肉都是父亲自制挂在天井屋檐下风干的珍品。

独特的饭香从锅盖边缝霸道地飘出,饭好后多焖一会儿的时候,是最兴奋也是最难熬的时候。连氤氲水汽也带有魔力,吸引我们不自觉地端着小碗等在旁边。每人分一碗,呵着热气,围着火炉吃,每一颗米粒充分包裹着鱼香、肉香、油香、酒香,可以吃到黏滑咸香的咸饭和久违的“珍品”,那种满足感可以说是瞬间爆表,这也算是当年天寒地冻时的土豪餐了。等饭盛得差不多时,用小铲子刮锅底锅边,油亮焦黄的锅巴片片剥落,拿在手里吃,使劲地咬得“嘎嘎”响。

我从小就喜欢鱼干咸饭,百吃不厌,闻其香就足以让我垂涎欲滴,吃起来更是奋不顾身,每每务必吃光,才大呼过瘾。

长大了离开了家,偶尔还吃到父亲做的鱼干咸饭,虽用上了煤气炉,但父亲做这道饭时,还保持着柴火烧、瓦锅煮的地道操作。慢慢地这样的机会却越来越少。

后来在外行走,才知道,在很多地方这个咸饭是非常家常的东西。但凡逮住机会,总要试试。

如晋江咸饭菜谱的内容非常随意,饭里可以加的东西相当多,一般是肉与干海鲜,还有各种蔬菜的搭配。初时闽南咸饭也是重大节日里的主角。现在大街小巷仍有许多咸饭店,可见当地人对咸饭的喜爱程度。吃了当地号称最好吃的咸饭,姜母鸭去骨留肉加鱼干和汤一起做,吃的時候淋上红葱油,加斜切丝的大蒜叶,再加一勺自制甜辣酱,大家直呼好吃,我却觉得名不符实。

如果说咸饭普遍有重味的气质,我如今口味已经改邪归正了,也试过清淡点的上海汤泡饭,试过像日剧《深夜食堂》里面的茶泡饭,咸的、淡的,都含有我喜欢的鱼元素在内,为何留在我心中的还是那一碗鱼干咸饭的味道?

最奢侈的天津羊肉咸饭也没有改变我口味的固执,但与咸饭有关的“溜缝”一词却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在天津,人们饭后喜欢喝点稀的,就是把咸饭粥熬得稀稀的,他们认为可以作为饭后“溜缝”之用。“溜缝”本来是建筑方面的一个词,用在此恰到好处地解释了其作用,就是说我们吃的食物在胃中有缝隙,恰好用此粥将缝隙填满。

回酒店的路上,我似乎找到了答案,固执的口味如烧红的烙铁,留在身上的烙印总是隐隐地痛,挥之不去的是父亲细心的准备和烟熏火烤的制作过程,包含了他惦记我饮食爱好又不善于表达的深沉。原来,心中的那碗鱼干咸饭一直起到一种情感上的“溜缝”作用。(责任编辑 王瑞锋)

猜你喜欢
红鱼火炉腊肉
腊肉飘香
闲话“腊肉”
出苗量增长30%仍畅销!养殖面积、饲料容量再增!这条“网红鱼”开年拿下第一局
《红鱼》创作感言
红鱼
吹了七天七夜的腊肉
温暖的大火炉
温暖的大火炉
腊肉香,故土情
基于PID控制的火炉温度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