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晶
〔摘 要〕纪录片首要是讲人,关于人的欲望。欲望是内在线索,是叙事的内核。纪录片不限于认知,服务于哲学主题。本文旨在以纪录片《功夫少林》为例,从叙事的设计、纪录片的核心表达和纪录片关键要素逆境信息的推进三个层次,来探讨纪录片的叙事策略研究。
〔关键词〕叙事设计;功夫少林;核心表达;逆境信息
相较于讲事物、讲道理的专题片,纪录片首要是讲人,关于人的欲望。欲望是内在线索,是叙事的内核。当人的愿望成为片子核心推动力的时候,片子就有了向前发展的原动力。大型纪录片《功夫少林》由中国中央电视台和河南卫视联合摄制,展现了少林功夫的博大精深以及中国传统功夫奋发图强的精神,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高清纪录片。全篇共分五集,每集预算都超百万,是中央电视台重点扶持的纪录片制作项目。纪录片《功夫少林》所呈现的价值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摄制组用长达两年的拍摄周期,精心挑选人物,寻找故事,成就了优秀媒体纪录片典范。
一、敘事的设计
要成就一部好的媒体纪录片,作者70%的努力都用在了叙事设计上。叙事无一例外都取决于深入的调查研究,你需要发现你的主题,继而寻找故事构成六要素答案的过程。故事构成的六要素包括:这些人物是谁?他们想要什么?为什么想要?他们将会采用怎么样的方法去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什么将阻止他们?其后果是什么?①在《功夫少林》第四集《江湖》中向观众呈现了这样一个女孩:她是鹅坡武院的学生,是一名学武术的普通孩子;她的欲求是通过全国武术比赛进入好的大学,完成学业;有此欲求的原因是因为妈妈,她生活在单亲家庭里,和母亲相依为命,她希望自己能更好,长大后能为妈妈撑起一片天,为了爱,她不断努力;得到欲求的方法就是让自己更加刻苦训练,拼尽全力,忍常人不可忍,及常人不可及,她的目标就是争第一,争取那个只有一个的冠军而且必须是自己的冠军,这是让自己强大的必经之路,也是唯一之路;阻力发生在她比赛的前一晚,训练时候不幸腿骨折了,医生让她马上打石膏,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努力的成果无法得到证明,她的情绪也到达高点,泪水喷涌而出,在她看来,比赛是她的一切,是她的命,她无法忍受就此放弃,毅然决然带伤参加比赛;比赛的结果出来了,虽然妈妈不远千里放下工作赶到现场为她加油鼓劲,但是由于腿伤的影响,她最终只获得了铜牌,遗憾地离开了赛场。虽然故事很短,只有10分钟,但是构建在人物关系中重点的家庭关系里,起承转合都很自然,让观众在《江湖》这一集六七个人物中对张钦标这个人物印象深刻,可见好的叙事设计是一个整体,不可剥离。武术的一招一式能让摄影手法千变万化,可看性很强,大量高速、延时和航拍镜头的使用,画外音、同期声、解说词交叉叠加,剧本的娴熟操控等都体现出强大的导演功底。导演肖崴曾说过,你需要在开拍前发问自己“用一句话想清楚片子要干什么”“一个片子只讲一件事”,保持冷静清晰的头脑掌控故事,这是作为导演最基本的要求。
二、从“核心表达”到“恩宠时刻”
从严格意义上说,主题是一个特定故事的总体的潜在的中心思想。它往往阐述人类关于某方面的一个持续性观念。②主题是价值观的表现,是关乎爱和真谛的一句话,是灵魂。好的纪录片叙事,一定有精彩的戏剧冲突,用困境和情节直击人物内心,通过升华主题引起观众的共情。主人公面对客观现实和重重障碍,都源于一个简单的,主观精神或者情绪上的障碍。为了克服所有的现实障碍,主人公必须跨越这一障碍。这个攻克精神障碍的过程,才是主人公的整个经历,是整部片子的核心表达。在《功夫少林》第二集《秘籍》中导演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人物:在河南登封隐士沟有一个叫史文杰的庄稼汉,机缘巧合之下他学会了少林南院四百年前传下的功夫。作为外姓人,他能学到这套功夫已是破天荒之举,因此他也向师傅发誓不论什么时候,何种原因,都不会将功夫外传,就是自己的儿子也不可以。虽然得不到家人的理解,他也始终坚持,认为“规矩大于天”。这个人物在导演处理下分成了两个片段:前一个片段主要是描写史文杰的执拗和固执,一根筋地坚守规矩。主角坚守诚信,誓死不愿收徒不愿出手,也不配合纪录片的拍摄。正当导演准备放弃这个人物的时候,一个微妙的戏剧性转折点产生了,要知道意外和新发现是可遇不可求的,这也正是纪录片的魅力所在。一个噩耗传来,史文杰的好友“七星螳螂拳”掌门人心梗突然去世,这对史文杰的打击很大。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在“规矩”与“规律”的对立中,他违背了对师傅的誓言,决定将死守了一辈子的功夫传给后人,将传统功夫传承下去,不让它在自己手上失传。因此在后一个片段,剧情进行了大逆转,在老拳堂里,史文杰的三分钟情绪长镜头进入到戏剧情节的“恩宠时刻”,达到了精神层面的升华,也为主角举步维艰的决定给出了解决之道。正如解说词中提到的“秘籍传承的规矩,象征着中国人对于生命价值的最高礼赞,那是忠义、诚信、智慧与坚守。而当遭遇特殊情况,因时因地地做出改变,也是中国人圆融变通的处世哲学” 。③在师傅坟前,史文杰连说几句“师傅原谅徒弟吧”,接连跪拜,泣不成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活着一世就是为了去维护师傅传下的规矩,这也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坚守的东西。但是在时代和个人之间,所有的承诺都在改变,而最重要的莫过于功夫的传承。规矩是他自己的,而规律是整个功夫人的,这就需要进行取舍。如果说功夫的传承是这个段落的皮肉,那么规矩才是这个片段的精气神。成功的作品必须要有“道德前提”,是真善美的表达,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三、关键要素——逆境信息的推进
纪录片所表达的终极目标,一定是很难实现的。在每个故事中,人物都会处于某种危险之中,人们总试图做什么事情、得到某种东西或者完成某个使命,来为故事创造张力。那么,哪里能找到张力呢?这就需要冲突,故事主人公所处逆境的展现决定了最后的能量释放。观众情绪与导演情绪产生共情的时刻一定有困境因素的出现,不论这个困难是大灾大难还是小小挫折。其中《功夫少林》第三集《神兵》里面向我们展示了这样一个人物:陈五经在河南登封以前是叱咤风云的一代枪王,由于八年前的一场意外,老爷子就再也没有站起来,他心爱的十三枪也从此蒙上了尘灰。他在内心的自我困扰和外部现实环境的矛盾关系中度日如年,痛不欲生。导演组找到这个人物时,他已经卧病在床,不能动弹。如何来体现这个人物对于自己兵器的那种痴迷不舍和热爱,导演组成功将人物回归于他所处的典型环境之中,让所有的事件和情节在这一“场”中发生——制造“寻枪”片段。通过交叉剪辑,一边是老枪王抓着悬在屋顶上的绳索费力起身、颤抖扣着纽扣,以一个功夫人的姿态正装迎接自己八年未见的老伙伴;另一边是家人为了怕他触景生情把枪藏起来,时间太久以至于他最心爱的兵器如今都堆在一堆废旧农器中,枪头早已锈迹斑斑的残酷现实。当主人公看到自己心爱的兵器以后,情绪再也无法自控,真实感、震撼感随着他的话语“以后我再也不能拥有你了,只能再等来生了”直击观众内心。虽然全身已然不能动弹,但一拿起枪,主人公的精气神瞬间被找回。一招一式、一个眼神都如此有力,他最后教授了儿子一招出枪,这也成为主人公最终的定格。带着无限遗憾,陈五经撒手尘寰。导演深入剖析人物,营造了主人公的戏剧化场景,有效导入情绪并进行场景控制。让人物置身于自己熟悉的场景中却困难重重,产生强烈的对话关系,最终向观众精彩展现了这个片段,让人过目难忘。
那么,《功夫少林》到底是一部如何叙事的纪录片?对于普通观众,它是一部中国民间武术故事;对于会思考的观众,它是一部中国民间武术江湖生存方式的故事;而对于专家级观众,它是一部通过中国功夫人的生存看到中国人的朴素价值观和生存智慧的故事;而对于导演而言,它是一部中国民间功夫人历经艰险打败对手,实现自己成为武林高手愿望的故事。纪录片《功夫少林》不仅仅只是展示中国功夫的神秘高端,而是将更多情节细腻于表现习武之人的艰苦拼搏与努力,通过讲中国的“功夫”故事,为世人讲述流传下来的规矩和做人的道理。
(责任编辑:张贵志)
注 释:
①《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美)罗伯特·麦基著,周铁东译,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②《纪录片也要讲故事》,(美)希拉·柯伦·伯纳德著,孙红云译,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③《纪录片解说词创作理念探析》,作者:刘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