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淼 周欣园 佟凤仙
摘 要 随着社会、政治及经济文化的加速发展,民族语言教育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与此同时,民族语言与文化传承也面临着各种挑战,本文基于两所民族地区幼儿园民族语言教育现状的分析,从社会、幼儿园及家庭三个方面寻求促进民族语言教育发展的强有力的措施。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民族语言教育 幼儿园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
1黑龙江省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族语言教育现状分析
1.1蒙古族中心幼儿园民族语言教育现状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位于大庆市,也是黑龙江省唯一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调查显示,该县总人口25万 ,蒙古族人口45500,占总人口的18.2%,县城内有四所幼儿园,两所民办,两所附属于小学中,其中民族幼儿园仅一所——蒙古族中心幼儿园,该幼儿园内在籍幼儿为332人,其中蒙古族是102名,分为大中小12个教学班,每个教学班内班级教师安排均为两教一保,园内教师教职工的总人数是61人,其中专职教师与教育管理人员共54人,其中有31人民族为蒙古族,剩余7人为食堂阿姨和保安。该幼儿园内,民族语言方面的教学时间为早8:40至9点,每天20分钟左右,12个教学班同时进行,由本班保育教师教授,保育教师均为蒙古族。蒙语教材是进修学校16年编制出来的,是由园内在开设几年课程经验基础上,与进修学校的内容融合到一起制定出的教材,属于园本教材。
1.2朝鲜族小学幼稚园民族语言教育现状
牡丹江作为朝鲜族的聚居地,有着其天然的优势,与吉林延吉相邻,毗邻韩国和朝鲜,通用朝鲜语。牡丹江市朝鲜族幼稚园是一所依附于朝鲜族小学的公立幼儿园,幼儿园的教师是由小学教师担任且有小学编制,园内幼儿总数为280人左右 ,朝鲜族幼儿数量为150人左右,朝鲜族幼儿的总体数量能达到55%以上,班级分配为大班4个,中班2个,小班2个,每个班级配有两名教师和一名保育员,其中2名教师要求必须是朝鲜族,同时负责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保育员可以是非朝鲜族,不担任班级的教育教学工作。园内教师教职工共30人左右,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质量较高,平均年龄在43.63和43.89,最大51岁,最小41岁,教师队伍年龄梯度存在断层现象。
1.3两所幼儿园民族语言教育比较分析
两个民族同样重视本民族语言教育与本民族文化的传承,但因为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导致两个民族在民族语言教育方面都面临着不同的困难。我们在深入两所幼儿园中观察发现,两所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都重视本民族文化的熏陶,都有意识的培养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归属感,但在民族语言课程开展以及教材方面仍存在差异。
一方面,在民族语言课程开展上,牡丹江市朝鲜族小学幼稚园全程朝鲜语教学,幼儿有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完善的语言环境,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中心幼儿园每天仅有20分钟的时间来学习本民族语言,除此之外普遍用汉语进行交流,园内民族语言环境缺失,幼儿学习蒙语变得困难。另一方面,牡丹江市朝鲜族小学幼稚园的教材是由延边教育出版社统一出版的,因此该幼儿园朝鲜语教育更加系统专业,而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中心幼儿园并没有专业教材,是由园内各教师凭借自己的教学经验结合进修学校的内容共同编写的,蒙语教育课程缺乏体系。
2幼儿园开展民族语言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社会基础方面
2.1.1政府教育部门对幼儿民族语言教育重视程度不足
据调查显示,政府在幼儿园少数民族语言的教授方面虽有资金的投入,但对于幼儿园来说这仅有的资金补助并不能给幼儿提供一个完善的民族语言环境,一些民族语言类的教学资源仅凭幼儿园的力量无法获取;在师资方面,政府教育部门没有注意到本民族教师对本民族语言传承的重要性,缺乏严格地师资分配和教育计划。总体来说,政府教育部门虽注意到幼儿民族语言教育的重要性,但强调力度不够,对民族语言教育的发展重视程度不足。
2.1.2社会语言环境缺乏
民族语言社会大环境丧失,少数民族人数少,与汉族杂居被同化,纯粹的民族语言环境不多,说民族语言的机会也变少,目前汉语已经成为主要的社会交际用语。语言大环境的缺失使幼儿失去了学习少数民族语言的环境因素,幼儿只能靠在幼儿园中教师的教授来学习少数民族语言,说民族语言的机会很少,对幼儿学习本民族语言产生巨大阻碍,民族语言环境缺乏使用和交流。
2.2幼兒园方面
2.2.1缺乏具有少数民族文化素养的教师队伍
两所幼儿园均面临着教师引进困难、专任教师专业不对口、教师队伍结构断档等问题。据上述调查结果显示,教师队伍年龄梯度存在断层现象,年龄集中在40岁左右,年轻教师的断档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人才流失严重,在学历方面,均以专科学历为主,并且专业为学前教育的教师较少,民族语言教育专业教师基本空档。幼儿园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的双语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待提升。
2.2.2民族语言类课程形式单一
由于幼儿要适应升学后的大环境,民族语言的学习并非主要学习任务,大多数民族幼儿园每天仅有不到一小时来进行本民族语言的学习,在仅有的一小时内,学习本民族语言的形式过于单一,大多数幼儿园以民族音乐及本民族语言的故事书为主进行教学,传统民族语言类课程开展次数少,据调查显示教授的内容多是教师在网上搜集来的,大多数民族并没有本民族语言专用的教材且内容简单、形式单一,促进民族语言类课程多元化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2.2.3幼儿缺乏学习和使用本民族语言的环境
民族之间族际婚姻增多,导致社会语言逐渐改变,民族语言环境缺失,导致幼儿学习民族语言的语境缺失民族语言学习从零开始,为民族语言教育带来极大困难。除了本民族教师,极少教师会说民族语言,加上社会大环境以汉语为主,幼儿园内多以汉语交流,除了开展少数民族活动的时间外,幼儿并没有可以使用本民族语言的机会。
2.3家庭方面
家庭在幼儿民族语言学习中起到独特作用,因此家庭语言的选择在幼儿民族语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调查中显示,随着少数民族与汉族通婚现象的普及,导致在少数民族家庭中以讲汉语为主,在族际婚姻家庭中成长的幼儿,通常使用汉语而忽略本民族语言,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范围逐渐减少。在走访中我们也了解到,家长对本民族语言的传承不够重视,虽然老一辈把传承本民族语言文化作为己任,但多数年轻家长认为,学习民族语言没什么用处或者用处不大,这种态度对幼儿民族语言学习产生消极影响,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自己不用民族语言交流,同时也影响了幼儿对本民族语言文化的认可。
3促进幼儿园民族语言教育发展的建议
3.1完善政策法规建设,加大经费投入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对少数民族各方面的政策直接影响到民族语言教育的发展,为了民族语言教育在未来更好的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首先需要国家政策和地方政策法规等各方面的保驾护航。制定促进民族幼儿园民族语言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证幼儿园民族语言教育经费专款专用,同时提高幼儿教师的待遇,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师流动性大、年轻教师短缺等问题。其次,相关政府应充分认识到民族语言教育的重要性,把少數民族族幼儿教育工作纳入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提高各方对民族语言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应设立专门负责少数民族幼儿教育机构并配备相关专业人才进行管理,重点突出民族语言对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作用,有意识地培养幼儿民族素养。
3.2营造民族语言环境
造成幼儿民族语言学习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语言环境的缺失,因此,积极营造本民族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营造社会民族语言环境上,我们要在交际用语为汉语的基础上找寻民族语言的立身之处,如可以设立带有本民族语言及特色的广播和电台,在其中融入相应的民族元素,特别可以设立适合幼儿的民族节目,让幼儿得以寓教于乐。其次,幼儿园应进一步加强校内语言环境的建设,鼓励老师多使用民族语言,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与幼儿之间多用民族语言交流,营造民族语言环境,并且多开展一些有关民族特色的课外活动,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增加幼儿学习民族文化的积极性,与此同时提高幼儿运用民族语言的能力。最后,民族语言环境的营造还需家长的重视和配合,应让父母双方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各自只说一种语言,以便帮助他区别两种语言系统并分别掌握它,加深幼儿对本民族语言文字及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3.3重视开发双语教材
在教材开发过程中,建设专门研发少数民族教材的部门,开发出幼小初高连贯的双语教材,在撰写教材时应注重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发展历史以及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并且应注意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应多渠道、全方位的了解本民族文化。同时,建立民族文化图书馆等基础设施,让教师在课余时间普及民族文化知识,相应的传授给幼儿。系统的双语教材以及一定量的民族文化,不仅给教师减轻了教学压力,还能够使幼儿更系统地接收本民族语言的学习,让他们对本民族的语言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3.4加强师资建设
在少数民族幼儿园双语教学实施中,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这是民族幼儿园双语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其次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在民族幼儿园中专指较高的双语水平,能够在日常生活及教学中熟练的切换本民族语言和汉语,并且能够深刻体会到两族的文化内涵。
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说,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高专业知识和能力,通过教学反思提高自身教师素养。从幼儿园的角度来说,应时常组织教师进行外出学习,吸取其他民族在语言教学方面的优点,提高本民族语言教学质量。从教育行政部门角度来讲,要尽可能的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双语师资队伍,在社会中广泛招聘并吸纳专业的双语教育人才,引进高素质的双语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提高优秀双语教师的薪资,来提高教师对民族语言教育的积极性。
3.5提高家长对本民族语言传承的意识
家庭是幼儿习得本民族语言、培养民族感情的重要场所。家长首先应秉持正确的民族观、民族语言观,树立民族自尊心与民族自豪感,在此基础上,营造良好的民族文化家庭氛围,要让家长意识到民族语言是整个民族文化的载体,也是民族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为本民族成员,至少自身要为本民族语言的使用提供机会和条件,让本民族语言一代代的流传下去,要重视幼儿在这方面的教育,使自己和幼儿在使用本民族语言的过程中加强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增强保存民族文化和民族语言的意识,提高民族自豪感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热情。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幼儿园音乐课程调查研究 项目编号:18EDB040。
作者简介:胡淼 (1995-),女,黑龙江绥化人,研究生,主研方向:学前教育;周欣园(1996-),女,黑龙江鸡西人,研究生,主研方向:学前教育;佟凤仙(1966.11)女,蒙古族,黑龙江省泰来县人,本科,齐齐哈尔大学学前教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基础教育,高等教育。
参考文献
[1] 覃明.散居区学生的语言背景与双语教育——以黑龙江省朝鲜族为个案[J].民族论坛,2015(04):40-43+83.
[2] 牛涵.黑龙江省散居区蒙汉双语教育选择[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