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刚
“在基层,我真切感受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作用,我对党的认识也在工作和实践中得到了提高。”缑利丽说。
扎根基层,用心帮扶。这是天水市秦州区娘娘坝镇小南裕村委会副主任、驻村帮扶工作队员缑利丽的工作写照。从2015年9月被选聘为娘娘坝镇小南峪村大学生村官开始,她就扎根基层,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让小南裕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南峪村文书陈克学说:“缑利丽的心与农民是一起跳动的,2018年7月的一场大暴雨,村里多处出现险情,她与我们村干部一起,卷起裤腿在泥泞中动员群众转移。”缑利丽担任村官3年多,已成为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2018年7月,缑利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初到小南峪村,缑利丽和村支部一班人把有创业意向的贫困户集中在一起,耐心倾听他们内心的想法。为了让他们有发展的信心,缑利丽耐心细致地给他们讲解创业的各种优惠政策和脱贫致富的成功案例。开始,村民们对这个女娃打心底里不太信任,但缑利丽没气馁,带着热情天天去他们家,给他们讲致富能人的创业故事。终于,村民脱贫的积极性被这个“90后”小姑娘调动起来了。村民们创业的热情高涨,迸发出了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贫困群众想富、盼富、致富的愿望强烈,有了内生动力。
缑利丽说:“我已经感觉不到自己是城里人,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小南峪村村民,我的生命已融入這片土地中。”
为了吃透村情,缑利丽在工作中与贫困户“结穷亲”,用眼睛去观察,用脑子去思考,用心去体会,把贫困户当亲人,准确掌握了他们的贫困根源。缑利丽和村支部、帮扶队进行了多次论证,一致认为,要让这么一个贫困村尽快脱贫,必须因户施策,对症下药,要在改变他们居住条件的同时,帮助他们培育产业,引领群众依托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靠产业致富。
在经受了几次洪灾后,小南峪村被列入整村易地搬迁村,但村民自筹款项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道难题,缑利丽与帮扶工作队队员们多方努力,争取到户均5万元的财政贴息贷款,为受灾户早日搬迁提供了有力保障。2015年88户农户搬进了新居,2016年34户农户搬进了新居。为了让8户特困户住得安心、舒心,缑利丽还协调秦州区扶贫办争取30万元扶持资金,新修童家磨产业路1.6公里,小南峪沟产业路6公里,彻底解决了小南峪沟村民出行不便、农产品和生产资料运输难的问题。
多次实地考察后,缑利丽与村干部一起组织召开了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集思广益,听取村民的建议和意见,并大量调查论证,一个利用村子旧址上闲置的房屋及土地,发展特色种养殖产业的思路成熟了。村上开挖鱼塘3个,引进了小龙虾、螃蟹养殖项目,大力发展水产品养殖业,计划3年内养殖小龙虾、螃蟹百万只以上。
与此同时,缑利丽与村党支部一班人到江苏、安徽实地考察后,形成了搞生态养殖的思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一户一策”帮扶计划,针对贫困家庭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村党支部书记带头成立了小南峪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动员引导26户贫困户加入其中,规划流转土地400亩,成立了4家合作社。
2015年,缑利丽在乡镇府的支持下,申报了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创业项目,建成了南峪——小南峪区域红豆杉种植繁育示范基地,不仅成了小南峪村的潜在致富项目,还带动了周边柴家庄、马家坝等村的群众发展红豆杉。
为实施好 “一户一策”的帮扶措施,缑利丽积极与乡镇干部一起协调秦州区劳务办,邀请职业技能培训中心老师到小南峪村开展新型技能培训,通过现场指导、演示等方式,使每个贫困户掌握1至2项实用技术和技能。针对缺少务工技术致贫的农户,通过务工需求摸底,培训建筑技术人员58人、“陇原巧手”8人、餐饮服务18人、家政服务36人。同时颁发了建筑、家政、餐饮等技能证书120人。这些举措,给了外出务工的农户挣钱的金钥匙,让他们靠手艺鼓起了钱袋子,走上了脱贫致富路。
小南峪村村民王俊昌的孙女王琴,被确诊为骨髓抑制性贫血,在西安儿童医院、北京京都儿童医院、天水市中医院连续治疗花费20多万元,巨额医疗费压得这个家庭的每一个人都喘不过气来。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缑利丽与村两委、驻村帮扶工作队进行了分析研究,迅速制定出了帮扶计划。号召全镇干部群众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捐款,最终为这个家庭筹集到8万元捐款。通过评议将王俊昌家纳入到二类低保户,申请临时救助1.3万元,民政部门医疗救助6400元,通过农村合作医疗报销8万元,为这个家庭解了燃眉之急。
缑利丽有一本厚厚的驻村日记,里面详细记录着她的工作内容和为小南峪村要做的实事,字里行间流露着她对村民淳朴的感情。
(摘自《甘肃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