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付旭
云南建投第九建设有限公司
城市化进程中建筑业的高速发展不断改善着当代人的居住环境,但随之而来的是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诸多生态问题。如何使建筑垃圾资源化,在循环经济的运营模式下,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城镇化进程中的一大难点与重点。基于时代对环境保护的需求,绿色施工更符合我国对于环境和谐共生的发展理念,施工建设作为建筑行业环境一环,是耗时最长,资源消耗最大,产生污染物最多,影响生态环境最大的过程。故而绿色施工就需要做好施工建设的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降低污染的排放,使得施工建设达到绿色化,可持续化。目前国内绿色施工管理仍处于初级阶段,针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水污染、噪音干扰、固体废弃物及空气污染管理等研究大多局限于理论性指导,可操作性较差,仅停留于文明施工与安全施工表面,且尚未与施工过程紧密结合,如何与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完美结合起来,实现高效利用资源、可持续保护环境的优化,形成全面系统的操作管理体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施工热点问题。因此,开展对绿色施工环境管理研究,对于丰富和深化绿色施工理念认知,规范施工现场不文明现象,加强施工环境管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007年《绿色施工导则》中将绿色施工定义为:工程建设中,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程度的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实现环境保护、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1]。具有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施工方法或技术,可以称为绿色施工技术或可持续施工技术[2]。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绿色施工,实际上就是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运用于施工阶段的方方面面,并在节约资源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背景下,遵循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排放、保障施工质量、尊重施工现场环境等绿色施工原则,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绿色施工是对我国所倡导的文明施工、节约型施工理念的延伸与发展,施工过程是一个大规模影响生态环境,消耗大量资源的过程,保证绿色施工,就能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相比较于传统施工,绿色施工更注重传统施工方式与生态环境的平衡,通过改善施工技术,完善施工管理措施来达成施工成本管理、质量与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共赢。绿色施工的特点有:①科学管理保证施工质量:目前绿色施工理念仍为初始阶段,理论还没有形成系统,所以在此基础上应提高管理技术水平;②在施工过程中融入可持续发展原则,使得环境、社会、经济三方面相互协调,成为一个整体;③降低施工过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保证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提高对材料的利用率与回收率。以达到绿色施工中的节能、节地、节水、节材、降低水体、固体废弃物及空气污染的任务与目标[3]。
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排入污染物而导致本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特征发生恶化,破坏了水体原有的生态系统及水体功能,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不能被有效利用,甚至危害动植物健康[4]。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水污染主要来源于雨水和污水。而污水又分为现场工作人员的生活用水及施工用水。通过雨污分流技术,实现雨水与污水的循环使用,雨水通过排水沟直接流入市政雨水管线;对于现场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除了对其进行集中处理外,工地厕所应设置化粪池,或使用移动公厕,减少污水排放。施工用水的来源主要有:①机械运转、清洁;②施工作业排污;③基坑排水降水;④裸露建材、有毒有害物质随雨水冲刷后产生的污水、废水等。对于这类施工用水,利用沉淀池进杂物沉淀后,大部分废水可循环使用,用于施工现场的洒水降尘,少部分污染较为严重的污水、废水经过生物池处理后排入市政管道,对于含特殊物质的施工污水,如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化学品、油材等,应经过油水分离器处理后,合理排放(图1)。此外,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过程中,很大部分都为临时供水,故而运用的设备及管道设施等均为临时性设施,相对于长期所使用的装置,临时性设备都较为简陋,很大程度上是存在有一定质量问题的,比如管道设施漏水及接口跑冒滴等情况,从而产生污水漫流。对此水污染问题,应对临时供水设备进行及时的维修及更换,尽量减少使用临时性设备进行供水。
图1 水污染管理示意图
建筑施工噪声是指建筑工地现场产生的环境噪声,主要是由设备运行,材料加工、运输、装卸,土石方施工,打桩,结构施工等产生[5]。大量建筑施工进程中所造成的噪声污染对附件居住生活群众带来非常大的影响。建筑施工噪音要从噪音来源、噪音传播途径及噪音接受者三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与控制。对于噪音来源,除了对机械进行升级、优化、养护之外,还应尽量减少夜间施工带来的噪音干扰,将易产生噪音的机械设备尽量远离人群,合理安排施工进度,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污染。同时应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保护,如佩戴防声耳塞、头盔,穿戴防护衣等。对于现场工作人员,应轻声作业,施工材料的运输、装卸过程中,应轻拿轻放,勿大声喧哗(图2)。施工还应遵循对噪音控制的相关标准,依据中国生态环境部所制定的《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建筑项目施工过程中,施工所造成的噪声规定范围为昼间施工低于70dB,夜间施工低于55dB[6]。此外,还应对施工现场的噪音进行实时监控,并派专人检测与记录,了解现场的噪音变动,一旦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噪音要求,应及时反馈、及时处理,建立完善的噪声污染管理体制。
图2 噪声污染管理示意图
空气污染是建筑施工项目普遍造成的污染。建筑扬尘及废气严重影响城市空气质量,如城市雾霾,严重影响人类呼吸系统,制约城市发展。目前针对空气污染的治理措施主要以预防措施为主,治理措施为辅[7]。
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空气污染主要是扬尘和废气。材料的运输、装卸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泥浆等堆积干燥后形成的粉尘,场地原有建筑拆卸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扬尘等。而废气主要来自施工阶段机械、汽车的尾气排放以及使用挥发性材料后释放的有毒有害气体。此外,建筑项目实施过程中,所使用的部分涂料与油漆等多种材料一般都含有甲醛等有害成分,并易挥发,使得空气遭受有害气体污染。针对空气污染的预防措施有:①对于施工现场的沙土、水泥、石灰、细颗粒散装材料等,应及时进行清洗,合理堆放,必要时进行覆盖,避免材料在大风或干燥条件下快速扩散,当车辆装卸易扩散材料时,应提前向空气中或地面上洒水,进行湿润降尘;②施工现场的裸露地面在施工过程中极易产生大量扬尘,应尽早对裸露地面进行硬化处理,或将裸露地面进行绿化,合理搭配绿植,在减少空气污染的同时,绿化施工现场环境;③选用建筑材料时,应避免使用挥发性材料,尽可能使用绿色建材和环保型材料,从源头上避免挥发性的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同时,施工现场应禁止焚烧一切有毒有害材料,使用清洁燃料;④施工过程中的机械设备及运输车辆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不可避免的空气污染,因此在使用前,应将机身进行清洗,同时合理规划车辆运输路线,减少车辆的不必要行驶。对于空气污染的管理,预防是关键,当污染已经发生后,应及时采取空气污染治理,针对空气污染的治理措施有:①隔离空气污染物。即将空气污染物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防止污染物进一步扩散;②洒水降尘。隔离空气污染物的方法往往成本较高,需借助大量人力物力,可在施工现场利用循环水进行洒水降尘,节约降尘成本(图3)。此外,还应保证①施工现场进行围挡,对施工区域与周围环境进行有效隔离,避免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②对施工项目原材料进行遮盖,避免出现扬尘情况;③对车辆进出道路进行硬化并对进出车辆进行冲洗,减少车辆扬尘对空气造成污染;④采用湿化作业方式,减少施工过程中灰尘的产生[8]。
图3 空气污染管理示意图
施工现场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及工业固体废弃物,生活垃圾主要是废旧电池、一次性餐具等,工业固体废弃物只要指碎砖、砂浆、混凝土、木材、钢材等建筑垃圾及废渣。现阶段工程建筑施工产生的建筑垃圾越来越多,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建筑垃圾占城市垃圾的30%~40%,且建筑垃圾在运输过程中极易产生扬尘、废水等二次污染,对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伤害,同时也时刻危害着人体健康[9]-[10]。在施工的起初阶段,相关施工单位应对于生活垃圾,应严格进行垃圾分类管理,及时清理,避免垃圾随意丢弃造成的二次污染;对于工业固体废弃物,应实行分类、减量化处理,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及时回收处理,不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一部分进入社会循环系统,实现循环经济下的可持续发展;另一部分通过物理方法(破碎、压储后堆填处理)、化学方法处理(高温分解、氧化),减少垃圾堆积(图4)。同时,对渣土的卸载措施进行严格的管理,制定完善有效的卸载措施,并需要对施工现场定期实施清扫处理。
图4 固体废弃物污染管理示意图
现阶段,绿色施工已经被定位为世界建筑建造的发展方向,在我国建筑行业飞快发展的背景下,施工活动中随处可见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及固体废弃物污染,如平整场地、土石方、地基及基础工程、水电设备安装、装饰装修等,这些施工活动都将严重破坏施工现场的环境,进而使得生态环境的破坏越来越严重。因此,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是控制施工项目环境污染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绿色施工逐渐成为建筑工程的主流。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控是实现绿色施工的基础和前提,这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操作过程,需要政府、建设方、设计方、业主、监理的协同合作及共同参与,从制度建立、绿色施工技术、科学管理方面提升绿色施工的水平。同时,政府及工程建设部门已经制定了相关的法规标准,比如《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为使得绿色施工体系成为一个系统,应完善和健全绿色施工机制,建立绿色施工评价体系,并完善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目前,由于公众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环保意识薄弱、法制法规不健全等因素,真正实现建筑绿色施工,任重而道远,笔者由于时间及精力有限,仅对项目施工过程中的水污染、噪声污染、空气污染及固体废弃物污染做了简单描述,针对具体而详细的管控措施,有待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