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欣,朱娅莉,许子华,周妹,靳晶,李晓军,姬栋岩
我国正在经历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期,在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功能不断减弱的传统家庭养老与发展相对滞后的机构养老已不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1]。社区居家养老这一既能使老年人在家中安度晚年,又能有效减少社会与家庭负担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2]。蒙古族老年人因为文化、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不同,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方面有着不一样的需求[3]。因此,了解目前呼和浩特市蒙古族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现状和需求,明确社区是否为老年人提供合适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提高蒙古族老年人的生活水平。
1.1对象 2018年9月至2019年3月在呼和浩特市开展蒙古族社区养老服务的180个社区中,整群抽取3个社区进行调查。纳入标准:①自愿参加本次研究;②年龄在60岁以上的蒙古族老年人;③意识清楚,无智力、听力、言语交流障碍;④在社区中居住满1年以上的老年人。排除标准:①住院及入住养老院;②拒绝参与本次调查;③中途退出;④语言不通。最终纳入有效的研究对象232名蒙古族老年人,其中男109人,女123人;年龄60~91(75.0±7.6)岁。文化程度:小学以下68人, 初中90人,高中/技校58人,大专以上16人。
1.2方法
1.2.1研究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的呼和浩特市蒙古族老年人社区养老居家现状及服务需求调查问卷,经2轮专家咨询,对50名蒙古族社区老年人进行预调查后修订,最终该问卷Cronbach′s α系数为0.873。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有无配偶、原工作单位性质、月收入、身体健康状况(患病种类,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听力障碍、视力障碍,身体健康状况:没有疾病为好,有1~2种轻症疾病为一般,3种以上为差)、居住方式、有无子女。②养老服务情况。a.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共3个条目(希望社区居家养老,养老院养老或其他方式养老),其备选项为是或否。b.社区居家养老需求情况,包括生活照顾需求,医疗保健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3个维度,18个条目,通过在问卷上打钩的方式进行选择。其中生活照顾需求包括设立老年餐桌,上门服务如保洁、维修,陪同服务如洗浴理发、日常购物、看病,夜间陪护;医疗保健需求包括开设医疗水平较高的社区蒙医医院,上门治疗,定期组织体检,定期组织健康讲座,突发疾病的紧急救助;精神文化类需求包括开设社区棋牌室、图书馆,组织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有娱乐、健身场所,法律援助,心理咨询。由勾选“希望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填写, 勾选其他养老方式跳过此部分。③目前对社区养老服务满意情况。共5个条目,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非常满意”计5分,“比较满意”计4分,“一般”计3分,“不太满意”计2分,“不满意”计1分。由勾选“希望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填写此项,勾选其他养老方式者跳过此项。
1.2.2研究方法 调查工作由经过统一培训的10名调查人员完成,调查人员为蒙医护理专业本科生,对符合条件的蒙古族老年人进行面对面访谈式的调查。调查前向老年人说明调查的目的和意义,问卷现场发放,由老年人自行填写,问卷填写完成后现场回收。共发放问卷258份,收回有效问卷232份,有效回收率89.9%。
1.2.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对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
2.1蒙古族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 蒙古族老年人养老模式选择中,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208人(89.7%),选择养老院18人(7.8%),选择其他养老方式6人(2.6%)。
2.2影响蒙古族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需求的单因素分析 以老年人性别、年龄、原工作单位性质、有无配偶、文化程度、月收入、身体健康状况、居住方式、有无子女为自变量,以有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需求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见表1。
2.3影响蒙古族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多因素分析 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7个变量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的赋值为,是否有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需求:是=1,否=0;文化程度:小学以下=1,初中=2,高中/技校=3,大专以上=4;人均收入:<1000元=1,1000~3000元=2,3001~5000元=3,>5000元=4;身体健康状况:好=1,一般或差=2;居住方式:独居=1,非独居=2;有无子女:有=1,无=2;有无配偶:有=1,无=2。结果显示,无配偶、无子女、健康状况一般或较差、居住方式为独居、文化程度大专以上、月收入高的老年人更愿意居家养老,见表2。
表1 不同特征的蒙古族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需求情况比较 人(%)
2.4蒙古族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需求情况
2.4.1蒙古族老年人生活照顾类需求情况 老年人希望设立“老年餐桌”的人数最多,达80人(38.5%),其次为上门保洁服务43人(20.7%),陪同日常购物20人(9.6%),夜间陪护20人(9.6%),上门维修17人(8.2%),陪同看病16人(7.7%),陪同洗浴理发等12人(5.8%)。
表2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影响因素的Logistic分析(n=232)
注:以有配偶,有子女,健康状况好,非独居,小学以下文化程度,月收入<1 000元为参照。
2.4.2蒙古族老年人医疗保健类需求情况 希望社区有医疗水平较高的蒙医医院人数最多,61人(29.3%),其次为组织定期体检39人(18.8%),突发疾病的紧急救助34人(16.3%),上门治疗32人(15.4%),组织健康讲座11人(5.3%)。
2.4.3蒙古族老年人精神文化类需求情况 希望开设社区棋牌室的人数最多,52人(25.0%),其次为开设社区图书馆45人(21.6%),娱乐健身设施和场所41人(19.7%),组织唱歌、跳舞等娱乐活动40人(19.2%),法律援助18人(8.7%),心理咨询12人(5.8%)。
2.5蒙古族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满意度 针对目前开展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一般”人数最多,78人(37.5%),“不太满意”67人(32.2%),“比较满意”27人(13.0%),“非常满意”20人(9.6%),“不满意”16人(7.7%)。
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占总人口比重提升到17.8%左右[4]。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庭日趋小型化,养老功能的弱化,社会养老保障的水平较低,使更多的老年人选择了社区居家养老的方式。目前,城市社区能够为老年人提供的居家养老服务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采取各种措施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是老龄化背景下城市社区养老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来说,社区为老年人群提供合适的需求服务显得尤为重要。
3.1社区居家养老受到蒙古族老年人青睐 本次调查显示,89.7%的蒙古族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有需求,这与薛谨等[1]的研究结果一致。社区居家养老也是目前最符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方式,它使得居家养老变为现实,不仅符合我国老年人传统养老观念,也可以优化社会资源。蒙古族因特有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语言交流等因素,更希望在家中度过晚年。
3.2蒙古族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受多种因素影响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年龄、文化程度、有无配偶、月收入、居住方式、身体健康状况、有无子女7个因素有关。根据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是否接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以下6个因素密切相关。
3.2.1有无子女 本研究中,无子女老年人比有子女更愿意选择社区居家养老服务(OR=5.82,P<0.05)。在游牧民族社会制度中,每个蒙古包就是一个社区,为抵抗外来侵袭,家庭成员必须团结一致。蒙古族人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民族道德价值观,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就是“孝”[5]。因此有子女的老年人能够得到子女更好的照顾和陪伴,而无子女的老年人由于缺乏子女支持,更需要社区的照顾。
3.2.2文化程度 老年人的文化程度与居家养老服务的接受程度有关,大专以上蒙古族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最为青睐(OR=20.30,P<0.01),这与其他研究结果一致[6]。分析原因可能因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思想比较开放,更容易接受有别于传统家庭养老的新事物,此外文化程度较高的老年人社会地位及收入较高,更倾向于精神文化生活更为丰富的新型养老模式。
3.2.3身体健康状况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慢性病的绝对数量仍将保持增加[7]。调查显示,老年人随着患慢性病数量的增多,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需求随之增加。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身体的各项功能逐渐衰退,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自理能力[5],导致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对各种服务的需求比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更高。本研究表明健康状况一般或差的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需求更多(OR=7.64,P<0.01)。
3.2.4人均收入 蒙古族老年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与人均收入成正比,月收入在3001~5000元、>5000元以上的老年人比月收入低于1 000元者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高(均P<0.05),这与刘奕等[8]在对西安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一致。经济水平越低的老年人,越无力购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越需要政府给予医疗护理和便民服务。收入对城市老年人的居家养老保障需求有正向影响,高收入老年人愿意通过消费来换取更好的养老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3.2.5居住方式 居住方式的不同会影响老年人对养老服务需求的选择。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由于独居老年人在日常生活照料上得到的帮助较少,与家人的沟通交流机会也少。研究表明,独居老年人因面临着健康状况差、缺乏照顾、经济困难、长期孤独、缺少亲情的慰藉、容易发生心理问题等成为养老的重点关注人群,尤其需要社会的关注和帮助。本研究中独居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较非独居老年人更高(OR=4.97,P<0.05),这与既往研究结果[9]一致。
3.2.6有无配偶 配偶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伴侣,在精神和生活上都能给予彼此相应的照顾和支持,因此,对于有配偶的老年人来说,无配偶的老年人更需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2]。本研究中无配偶老年人较有配偶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更显著(OR=4.64,P<0.05)。针对这类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可以增加文化活动、心理咨询等服务项目,丰富其晚年生活,及时发现有关心理问题[10]。
3.3蒙古族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呈多元化 蒙古族老年人希望社区为其提供的养老服务主要有3个方面,包括生活照顾类、医疗保健类和精神文化类。在生活照顾类服务需求中,老年人希望设立“老年餐桌”的人数最多,所占比例为38.5%。此调查结果与郭莎莎等[11]的调查结果基本一致。调查者提出,在“老年餐桌”中增添蒙餐如奶食品、手把肉等能够更符合他们的饮食习惯。此外,上门保洁、外出陪同等也成为老年人较为迫切的需求。
在医疗保健类服务需求中,希望社区有较高水平的蒙医医院的需求最为迫切。其次对于突发疾病的紧急救助需求比例较高。老年人对于水平较高的社区医院需求比较大,目前社区虽设有社区医院或者卫生服务站,但由于社区医院医疗水平低,无法满足老年人就近看病的需求,多数老年人更愿意选择三甲医院就医[12]。此外,社区中蒙医医院较少,蒙古族老年人常由于语言不通导致就医不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继续拓展医疗服务项目、改善硬件配套设施、提高医疗水平,增设蒙医医院,为蒙古族居家老年人提供便捷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13]。社区为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的服务项目与其晚年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蒙古族老年人对精神文化服务需求日益增高。目前,社区内所提供的精神文化方面的服务项目形式单一,针对于蒙古族特有的民族文化体现仅停留在社区的各类标志中有蒙文,社区举办的各类文艺活动中蒙古族歌曲、蒙古族舞蹈,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上均未明显突出民族文化及其特色。因此为丰富蒙古族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社区应加强民族特色公共文体活动空间及设施的建设。开展符合老年人的文娱体育教育科普的活动,开设各类兴趣班,如马头琴、长调、蒙古舞等。老年人对法律援助和心理咨询服务也有一定的需求,社区可通过邀请专业人士开展相关活动,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14]。
3.4呼和浩特市蒙古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还需进一步提升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蒙古族老年人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较大的需求,但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处于较低水平,甚至不能满足基本的送餐、家政保洁等日常生活需求。蒙古族特色的精神文化服务和蒙医特色医疗服务更为缺乏。因此也导致呼和浩特市蒙古族老年人对目前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意度不高。
以蒙古族老年人的实际需求情况为导向,提供有针对性、多元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足老年群体的个体化需求,提高少数民族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整体水平[15],有利于增强少数民族老年人幸福感,构建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