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2020-07-16 14:02路银川
当代家庭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路银川

摘  要: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本学科之一,对于学生的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数学学科的学习也有助于学生身心发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为数学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17-0126-02

数学学科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较高,小学生在智力发育上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使小学生更加符合全面发展的发展理念,除此之外,思维能力的培养能够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个体发展的过程中成为实际性人才,在培养思维能力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采用科学合理的引导方式对学生进行培养。

1.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因素

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知识水平的特点,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培养,这样才能循序渐进的构建思维模式,以此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一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因素之一,教师如果没有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就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做基础,也难以培养思维能力。

学生的学习方法也是影响思维能力的因素之一,只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有效的掌握知识,还要教会学生有效的进行学习,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方式和习惯,才能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

2.小学生在数学学科思维中的特点

(1)以具象思维为主

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主要以具象思维为主,大多数时间以直观感受作为指导,小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大部分时间依赖于具体形象的事物,直观的进行判断。除此之外,小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还主要依靠以前的直接经验。例如,小学生在学习加减法时,通常都是依靠技术来得出答案的,和成人不同的是,他们很难直接依赖于抽象即得出答案,这是因为小学生生活经历较少,可以依赖的经验也比较少。因此在实践思维中,他们獲得经验的模式是有感受以及记忆逐步累积而形成的,一旦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和自身已有经验不吻合的时候,他们会运用相类似的具象经验解决这个问题,因此小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是建立在具体形象的思维基础上的,这导致小学生在思维方面不具有逻辑性和抽象性。

(2)思维容易模式化

小学生年龄较小,几乎不具备鉴别能力。因此他们无法区别事物的正面与反面,在抗干扰能力上相对较弱,对问题的分

析理解能力也比较弱,这就使他们对具有相似性的刺激比较容易产生泛化,也就是说思维上容易僵化,从而形成思维定势。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小学生长期用一种统一的模式进行学习,则会阻碍思维的发展和变通,不利于思维的发散。但数学学科强调思维的逻辑性和抽象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向学生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接触更多的知识,一次拓展知识的广度,在长期的训练中积累经验,通过举例子或类比等方式,让学生触发与当前知识相关或类似的情景,让一个个知识点变成一个知识面,从而使小学生开放视野防止思维定势和认知泛化、僵化。

3.培养数学思维能力的策略

(1)以兴趣为基础进行引导

小学生的学习是以兴趣为基础的,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但由于身心发展的限制,他们没有专注的品质,这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依据小学生身心特征进行合理引导,在课堂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挖掘教材编排,来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注意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这样才能让小学生对数学学科产生兴趣,兴趣是培养能力的基础。

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没有结合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在教学方法上依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教学,学生在实际学习活动中没有兴趣做指引,容易对数学的学习失去激情,久而久之容易失去主动性,最终不利于数学学科学习。因此,教师要在观念上进行更新,意识到兴趣的培养在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意义,设计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为培养思维能力奠定基础。

例如,在学习长方形周长时,教师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征,在课堂上使用了多媒体教学,为学生全方位显示了长方形的特征,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感受到数学图形的乐趣,为培养思维能力做好前提准备。在学习圆周率相关知识点时,教师在课上没有直接告诉学生有关圆周率的知识,而是为学生讲述了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利用故事来吸引学生进行学习,在讲解故事的过程中,引入数学概念,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学习,这也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只要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特征来设计教学活动,学生就能在教师的引导下产生兴趣,也能够激发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2)结合生活经验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主要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培养,小学生的智力发育还停留在具象思维上,对于数学学科中的概念和定义不能很好的理解,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创设合理的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定义和概念,学生不能理解概念就不能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也不能起到培养思维能力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能够认识到数学和生活是有紧密联系的,这样可以为学生在学习上 提供具体的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和定义,更能够培养学生利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结合自己生活经验的方式来培养思维能力。

例如,在学习乘法相关知识点时,教师结合学生的特征,根据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了问题情境来进行教学,在课前导入阶段,提出了问题:“妈妈带你去超市买作业本,作业本3元一个,妈妈要买3个,一共要多少钱?”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采用加法的方式得出答案,教师给予肯定之后,引入新的计算方式“乘法”,将新知识的学习放入生活情境中,更易于学生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利用多媒体课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事业在不断的改革中,催生出了许多现代的教学技术,多媒体技术能将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抽象性的数学思维能够利用多媒体更好的呈现出来,学生在这种具象化的学习情境中,能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和数学知识。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利用丰富多彩的动画、图片、音乐和视频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学习兴趣和简单直观的學习情境双重驱使下,学习知识的过程变得更加轻松。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多媒体技术的运用,能帮助教师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备课阶段,应当结合学习目标和小学生的具体思维特征,将教材中复杂的数学概念和抽象的问题利用多媒体进行具体化,在课堂上用适当的情景进行导入,让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思考,从而建立有效的思维模式,帮助新知识的理解和消化。例如,在学习“乘法”的知识时,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特征,在学习“3×3”、“4×4”这种形式的乘法时,用多媒体制作了相同的内容有趣的小动物,让学生根据制作好的课件理解这种形式的算式是如何产生的,并掌握乘法的由来,从而使小学生对乘法的印象更为深刻。

(4)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提问和问题情境的设置,能让学生更加有效的思考。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得到的答案,可以加深对知识的印象,还能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对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效的运用,能更好的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通过这种长期的训练,不仅让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有效掌握,还能让学生将学过的单独知识点组成一个知识面,能让学生更有效的发展思维。不仅如此,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能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问题情境获得了新的知识,教师再为学生创造实践情境,然后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巩固和提高,这样能让学生学习更加高效,思维能力的发展更加全面。例如,在学习“几何”的相关知识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图形的面积算法,在课堂上使用了纸板、魔方等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理解图形的面积,有了这种直观的经验,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几何图形的面积算法,在进行了课堂学习之后,教师还为学生留置了作业“寻找家中常见的正方体,想办法算一算它的面积。”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的消化和理解,以此更好的促进思维发展。

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认识到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因素,为接下来的思维能力培养过程做出方法上的参考,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来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才会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主动性,在学生拥有兴趣和主动性的基础上进行长期训练,才能让学生更好的培养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韩利擘.浅谈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学技术创新,2019(31):108-109

[2]蒋维玉.浅谈小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7(06):110-111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