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平
相信童话,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而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质疑不可能,也非常重要。要不要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可能要看孩子的需要,也要选择适宜的方法和时机。
姥给柚子讲过牙仙子的故事,没想到她一直记得。等她第一次掉牙的时候,她很认真地把掉的牙齿刷干净放在枕头下,睡前还念叨着希望牙仙子快点来。等她睡熟了,我把金币偷偷地放在她的枕头下。
第二天早晨,她醒来第一件事就是看枕头底下,看到金币的时候特别兴奋地跟我和姥姥说牙仙子送了她一个金币。到幼儿园门口碰到同班的小男孩,她迫不及待地拿出金币告诉对方这是牙仙子送的。没想到小男孩竟然哈哈大笑说:“根本没有牙仙子,那是骗人的,肯定是你妈妈送的……”“你才骗人,是牙仙子送的,我都看到她了。”柚子气不过还跟他争执了两句,然后抬头睁着大眼睛说:“妈妈,牙仙子昨天晚上来了,对吧?”一时间,我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只能微微点头拉着她赶紧找老师了。(柚子妈妈)
“妈妈,牙仙子昨天晚上来了吗?”每个孩子心里可能都有几个深信不疑的童话人物,比如牙仙子,比如圣诞老人。童话,是人类对美好的向往。曾经有两队辩者就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这一话题,讨论得非常热烈。作为家长的您,会站正方还是反方呢?
要不要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
这是一个具有争议的话题,有的家长认为如果不告诉孩子,孩子可能就会相信一些身怀绝技的英雄是真的,现实生活中也时而出现孩子误以为自己会飞而产生的悲剧。但也有人认为帮助孩子保留一份童心,他长大以后就越有童心,越会享受生活。
是否告诉孩子,分情况而定
事实上,要不要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或者说主动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我们也需要分情况而定,如“孩子目前多大了”等。其实,孩子成长的速度永远快于我们的想象,很多时候,当我们犹豫要不要告诉他们真相的时候,他们早就已经知道了。
记得同事跟我们分享过一个故事,有段时间,大家都在讨论要不要告诉孩子其实世界上并没有圣诞老人,礼物其实都是爸爸妈妈准备的。可还没等她想好说辞,女儿已经给出了一个最完美的答案:“妈妈,我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去讨论现实中到底有没有圣诞老人,因为只要我相信,他就是存在的。”看,孩子的智慧是多么灵动。相信童话,其实是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此外,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他们时常在现实和想象中游走,这是这个年龄的特点。他们会把一些想做的事,真的当成自己已经做过的事。他们还会和童话里的人物无障碍沟通,就好像这些人物是身边的朋友一样。这时,如果家长贸然告诉他“都是假的”,其实也是不合适的。
我们可以和孩子互动起来,一起玩假想游戏,别想当然地以为他们分不清真假,那可太小看他们了。
记得有一次,3岁的女儿举着餐具和我干杯,还邀请了毛绒小熊、小兔子等小朋友围坐成一圈,我就和她假装开派对玩了起来。“觥筹交错”间好不欢乐,吃着吃着,我就和旁边的小狗套起了近乎,聊起了天。女儿淡淡地看看我,然后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妈妈,它是假的,只是我的玩具朋友。”
原来,孩子分得清,他知道游戏和真实世界的不一样。
用科学的力量帮助孩子认识童话
当然,如果真的有孩子相信自己会飞而去尝试危险动作的话,那是一定要去制止的。这个时候,家长所做的关键点,并不是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而是将一些知识和常识讲给孩子听,引导孩子学会思考,学会质疑不可能,让孩子了解科学,用科学的力量帮助他了解和认识童话中的想象成分。
如何告訴孩子童话的真相?
和孩子一起看童话故事、讨论童话故事的时候,如果重点放在告诉他“这是真的,那是假的”,其实是大可不必的一件事。家长可以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故事背景、故事情节上,和孩子一起联系生活,也可以帮助孩子进行拓展,启发孩子更多的思考。
不可否认的是,童话不全是美好的结局,也会有一些悲伤难过的事情发生。这时,家长如果只是简单地一句“没事,这都是假的”,是不能抚慰孩子的心灵的。和孩子一起面对各种情绪,找到应对的方法,才是一起看童话更重要的事情。
记得有一次给孩子讲丑小鸭的故事,看着图画书上的小白天鹅,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就很直率地说出来:“老师,丑小鸭一点也不丑啊,它只是和其他小鸭子不一样。”他没有质疑小动物不会说话,也没有质疑故事的真实性,但他从童话故事里收获了自己的思考,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有独特想法、没有人云亦云的小朋友。瞧,我们不需要直接告诉孩子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构,孩子自己也会在虚构的情境中,找到真实的人物关系。
在成人世界里,我们有多少看破不说破的瞬间。童话是生活的预演,为什么到了童话这里,我们就要纠结于它的真假呢?和孩子一起看童话故事,让自由的思想尽情飞翔,体验人生的各种情感和经历。这比分清真的假的,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