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对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管理的价值研究

2020-07-16 18:20牛玉平张雪艳赫敬艳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13期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手术室

牛玉平 张雪艳 赫敬艳

[摘要] 目的 探究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管理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该院手术室接收的78例患者以及30名护理人员纳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管理模式划分为研究组39/15(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及参照组39/15(常規护理管理)。评估两组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评分情况及患者手术等待时间、护理纠纷事件及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研究组手术等待时间及护理纠纷较参照组更佳(P<0.05);研究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模式运用在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管理中的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手术室;风险防范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20)05(a)-0029-03

Research on the Value of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Nursing Management to Risk Prevention Management in Operating Room

NIU Yu-ping, ZHANG Xue-yan, HE Jing-yan

Jilin FAW General Hospital, Changchun, Jilin Province, 13001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quality improvement in nursing risk prevention management in operating room. Methods From January 2018 to January 2019, 78 patients and 30 nursing staff received in the operating room of the hospital were col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nd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s 39/15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nursing management) according to different management models; and reference group 39/15 (routine care management). Assess the safety precaution awareness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of nursing staff, patient waiting time for surgery, incidents of nursing disputes, and satisfaction with clinical nursing. Results The waiting time and nursing dispute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reference group(P<0.05);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more satisfied with clinical nursing work than the reference group(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tinuous quality-improved nursing management mode is of high application value in nursing risk prevention management in operating room.

[Key words] Continuous quality improvement; Nursing management; Operating room; Risk prevention

手术室属于医院的核心部分,亦是医院发生危险最高的科室。通常针对首要处理危险及风险的有关人员为手术室护理人员,传统护理管理模式仅处于对手术室当前现有的护理工作,若不能及时制定出一套带有针对性强、时效性高的护理风险防范管理方案,极容易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和护理质量带来直接影响,甚至引发风险事故的发生。为此,这一现象引起了社会及临床学者的高度重视,已成为目前需要面临解决的首要问题[1]。该文对该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手术室同期各选入78例患者及15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及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后对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手术室就诊患者(n=78)及护理人员(n=30)纳入研究对象,根据此次护理管理方式将患者和护理人员各分配成研究组及参照组(n=39/15)其中研究组男性患者23名,女性患者16名;年龄16~72岁,平均年龄44岁。护理人员年龄24~50岁,平均年龄37岁;包括护士长1名、副主任护师3名、主管护师7名、护师3名、护士1名;学历:本科学历13名、大专学历2名。参照组男性患者25名,女性患者14例;年龄15~76岁,平均年龄46岁。护理人员年龄26~49岁,平均年龄37岁;包括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7名、护士1名;学历:本科学历13名、大专学历2名;两组患者、护理人员资料进行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分组及护理管理方法

参照组采取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 参照组  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即常规进行术前宣教,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以及手术期间存在的具体情况,配合好麻醉医生完成整个手术。

1.2.2 研究组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模式。

①落实手术室风险防范管控小组,并由科室护士长负责对各个岗位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进行严格监督及管理,对手术室现存的实际问题给予及时沟通和交流,并进行实时讨论和改进。此外,依据《医院感染简讯》和《院感染版质量检查反馈表》定期采取日计划、周计划对易感染区域进行排查,对发现的问题给予及时登记、上报,并给予对应处理,确保护理工作稳定有效的进行。

②妥善安排患者手术时间,因院内每日手术例数较多,为在完成常规择期手术同时,应减少急诊手术对正常安排手术的影响,以防护理人员发生准备慌张情况,手术室需准备一间应急手术室,以使急诊手术患者得到及时治疗,避免因延长手术等待时间而影响手术效果[2]。

③加强自查工作,针对不同岗位的护理人员涉及到护理各环节处在的工作内容及完成质量给予自查,包括器械管理、术间确认、护理记录单及管道脱落等时间给予检查及确认,且对完成工作中出现不可避免或不可抗力因素给予及时反馈与纠正。

④开展风险防范知识讲座,强化护理人员针对核心制度和业务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利于改善护理人员对于突发事件的甄别和处理能力。同时,护士长应根据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有关操作流程,对护理人员进行系统性学习即无菌操作、传递器械、标准书写以及术后交接等,且对以上考核步骤给予标准评分标准,并纳入到绩效奖金考核成绩中,通过调动护理人员对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护理人员自主能力及纠正能力。

⑤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患者诊治期间及手术过程中发现或存有疑问的护理问题给予调查及分析,进而得知护理方案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漏洞及不足,更利于改善护理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了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及业务技能水平能力。

⑥强化法律法规知识,组织手术室护理人员学习对有关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并采取案例结合理论知识的方法,列举真实的护理纠纷或医疗纠纷案例,从中总结经验风险防控措施,进一步为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据。同时告知护理人员应对投诉或纠纷时,应保持镇定,杜绝与患者发生争执,以便减少不必要的护理纠纷事件[3]。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人员经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后有关安全防范意识评分及患者对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4]。

1.4  疗效判定标准

安全防范意识评估:依据5个方面(风险意识、工作态度、安全隐患认知、安全管理态度、安全管理意向),每项2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越高;护理满意度包括3个级别(非常满意、一般、不满意),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说明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滿意度越高。总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一般例数)/总例数×100.00%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和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评分

两组护理人员安全防范意识评分,研究组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

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研究组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手术室为手术治疗的重要场所,由于就诊的都是病情危重患者,加上手术室护理工作繁杂,任何一个环节的差错均可能造成不良影响。一旦手术室护理人员存在风险意识不强,管理人员未能及时加以培训、指导,可能影响手术效果甚至增加医疗纠纷的发生风险。因此,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注重培养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并提高科室间沟通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5]。

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是一种全面贯彻“培养风险意识、识别风险因素、健全管理体系”为管理理念,打破传统护理管理模式只限于调查区间、护理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及缺少可行性,同时对护理人员分工不明确,促使工作调配及人员支配上出现不平衡,最终导致低年资护理人员缺少责任心,甚至推卸责任的情况,大幅度降低了整体护理质量[6]。而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没有终点,且对工作内容上的不断改进、评价、培训及考核中减少患者治疗期间的不安全事件,从而提升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质量,做到真正为患者实施预见性风险防范管理[7]。该文通过对该院手术室患者及护理人员实施持续质量改进管理模式即通过构建小组,由护士长负责阶段性组织护理人员对于防范风险管理方面进行培训与学习,通过相互经验分享中,提供护理人员防范意识,有效避免了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发生同类错误,结合护理人员反馈信息,进行适当调整,全面提升手术室风险管理效果,保证患者手术安全。

该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护理人员经管理后的风险意识、工作态度、安全隐患认知、安全管理态度及安全管理意向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44%,较参照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的71.80%更高(P<0.05),这与白杨[8]在研究报告中的结果基本吻合。

综上所述,较常规护理管理而言,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对于手术室护理风险防范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更为显著,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水平能力,同时也为保证手术室工作安全提供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黄永兰,刘旭,华欣.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1):137-139.

[2]  金秀成,刘瑛.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基层医院手术室标本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5):39-42.

[3]  刘梅芳,张兰梅,刘婕婷,等.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8,15(9):113-114.

[4]  付燕娣.持续质量改进护理预防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J].当代护士,2018,25(6中旬刊):84-85.

[5]  王丹,韩东月.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应用的教学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9):103-104.

[6]  邹亚军.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41):170,172.

[7]  周玲珍,吴雪云,方闽宁.手术室护理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7,36(24):154-156.

[8]  白杨.手术室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在手术室持续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8):158-159.

(收稿日期:2020-02-05)

猜你喜欢
持续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手术室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
手术器械预处理在手术室的应用
手术室优质护理实践分析
我的好奇心
持续质量改进在管理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呼吸感染护理中的运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