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苏涵 黄滢
摘 要:泥泥狗是河南省淮阳区最初在原始生殖崇拜理念下逐渐产生的一种泥塑玩具。对泥泥狗艺术文化特征及制作工艺进行分析,提炼出具有神秘感的图腾符号、五观色等元素,运用设计中的解构与构建的创新方法,让泥泥狗的元素融入景观设计和产品设计中,使中国民间艺术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创新。
关键词:泥泥狗;纹饰;符号;色彩
中图分类号:J5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15-00-04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民间传统工艺及传统艺术文化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目前,泥泥狗手艺也濒临失传。因此,应分析泥泥狗的艺术特征,开发非遗文化艺术衍生产品,注重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创新,使其发展到一个崭新的艺术文化高度。
河南淮阳古称陈州、陈、宛丘,是中国历史传说中伏羲、神农的定都之地。太昊伏羲陵庙就建立在淮阳城北地区,城墙建筑颜色鲜艳,宏伟壮观。每年“二月会”(农历二月),在河南周围的平原地区会有许多羲皇子孙到此地烧香祈福,顶礼膜拜[1]。
泥泥狗是太昊陵“人祖会”中泥塑玩具的总称,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品。通过造型、纹饰、色彩等艺术特征构成了淮阳泥泥狗的图像,其造型独特,种类丰富,雕塑抽象朴素,整体性强,色彩强烈[2]。因为泥泥狗身上的纹饰和色彩非常独特,具有神秘感和荒诞感,后人通过对它的研究及日常生活的认知,结合当地的神话传说,对泥泥狗图像作出了诠释(图1)。
1 淮阳泥泥狗的艺术特征
淮阳泥泥狗属于图腾艺术,是原始人民的生殖崇拜和图腾符号崇拜的信仰观念的写照。
第一,在形态特征上,它的造型特征来源于自然,种类丰富。泥泥狗的形态大多起源于神话传说,天上的飞禽、大雁、老斑鸠、天鹅等,地上的独角兽、小狗、小猴子、小老虎头及小娃娃等,神话传说中的精卫、神龙、凤凰等;也有抽象、夸张的造型特征,如九头虫鸟、人祖猴、双面猴、四不像等,还有各类怪兽合体;目前结合时代的变化又创造出小房子等具有现代化标志建筑的泥塑。泥泥狗的造型种类丰富,造型神秘怪诞,多达600余种。其是古人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生命力的崇拜,有鲜明的生殖崇拜特点。泥泥狗的下方会留有一个小孔,造型不同,吹出的声音也不同。
第二,在色彩上,泥泥狗在色彩特征方面采用5种颜色,首先以黑色打底,然后用红色、黄色、青色和白色4种颜色描绘,是太昊伏羲氏黑文化的历史遗存。黑色象征高贵、稳重,使泥泥狗显得较为正式;而红、黄、青颜色绚丽,加以白色调和,使泥泥狗看起来生动活泼,具有灵性。
第三,在纹饰特征上,泥泥狗身上的纹饰是由点、线、面组合而成的,再通过椭圆形、三角形等辅助,构成了具有符合美学设计的图腾文化,图案符合中国的对称法则,井然有序[3]。泥泥狗的纹饰种类非常多,最主要的是以生殖象征符号为主的女性生殖纹样,对古代母系氏族社会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相传太昊陵习俗中便有一种求子习俗——拴娃娃,即未能生育的女子去太昊陵里的女娲殿求子许愿,临走时用一条红绳拴个泥娃娃藏在怀里,来年要是應验了,便会回来还愿。而这个红绳拴着的娃娃便是泥泥狗。
2 泥泥狗的传说
相传在伏羲、女娲的时代发生洪水,善良的伏羲、女娲得到了一只千年白龟的帮助,幸免于难。等到洪水退去的时候,天地间就只剩下伏羲,女娲兄妹二人。白龟便让他们二人结婚,繁衍后代。由于人烟稀少,生育过于缓慢,女娲便开始抟土造人,泥人沾了女娲的灵气,晒干后变成了活人。而泥泥狗便是看护伏羲陵园的灵狗[4]。
3 泥泥狗的制作工艺
泥泥狗在造型方面外简内繁,制作工具也非常简单,通过一头圆一头尖的小竹棍便能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泥泥狗的神态。泥泥狗的制作工艺大致分为6个部分:第一,彩泥。从地下取出杂质较少的黄胶泥。黄胶泥土质细腻,可塑性强,一般位于地面1.5米以下的土地中,挖胶泥的过程既费时又费力。第二,和泥。将胶泥通过太阳晒干、风化,用筛网去除掉杂质,得到细腻的胶泥土,放在干净的石板上,加上少量水均匀搅拌。第三,打泥。为了使胶泥具有更好的黏性和可塑性,需要对和好的泥进行捶打。捶打一般使用大木棍,将泥的表面打出光泽感。第四,捏制泥人。像女娲造人一样将胶泥捏造出泥泥狗的形态后,再阴干,使其表面光滑,结实不易破碎(图2)。第五,扎孔。这是制作时最简单也是重要的一部分,将泥人捏制好后,便立即扎孔,泥干了再扎空就容易出现裂纹。第六,染色。泥泥狗崇尚黑文化,因此黑色最为重要,需要用特制的黑色上底(图3、图4),晾干后在黑色的泥塑上用大红色、黄色、绿色、白色等颜色勾勒出各种纹样,色彩丰富,神秘而又美丽(图5)。
4 泥泥狗在景观中的应用
泥泥狗具有丰富的形态特征和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探寻泥泥狗的文化内涵,分析它的形态、纹饰、色彩和图腾文化的特征,可以提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字符号和图像的表达,使其能够在当代景观小品、雕塑等设计中更好地展示出非物质文化的美感[5]。
在建筑设计中,解构与在构建通常用来作为设计创新的方法。例如,丹麦设计师伍重设计的悉尼歌剧院就是解构贝壳、风帆等众多事物的基本形态整合而形成的。充分挖掘泥泥狗的传统吉祥寓意要素并进行构思,分解泥泥狗的图腾纹饰和黑文化元素,根据图形和符号寓意,通过材料、手法和观念的变化,设计新的创新点,使泥泥狗的元素应用在景观设计的小品、雕塑等建筑物中,融入当代设计中,创作出具有文化底蕴的中国风文化艺术产品[6]。
泥泥狗的色彩是根据华夏民族传统的崇尚黑文化和“五行观”为基础的色彩体系组合而成的。通过注重对比色的应用,使泥泥狗具有浓郁的装饰性[7]。在继承装饰颜色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文化,应用在景观设计中,使其融会贯通,创造出既有传统人文情怀又有现代审美特征的建筑色彩体系[8]。
泥泥狗同样可以应用在各种产品设计中,通过提炼非物质文化遗产泥泥狗的商业性、实用性和美观性等特点,将艺术与商品结合,衍生出学习用品、传统服饰、电子设备的外观等产品。结合当地的历史背景和泥泥狗不同形态的历史文化,通过泥泥狗的形态特征、色彩搭配和纹饰类型,将泥泥狗的图腾符号和“黑文化”进行创新,设计出迎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和使用需求的文化艺术衍生品[9]。例如,将泥泥狗的造型与浇花的喷壶相结合,造型设计夸张,颜色沿袭了泥泥狗“五色观”的主要特征,使整体协调自然。
淮阳“泥泥狗”是古人对生殖崇拜意象衍生的民间工艺品之一,它记录了人类早期对母系社会生殖文化的崇拜,保留了神秘的文化内涵,将泥泥狗的元素与现代设计元素巧妙结合,折射出民间艺术与原始艺术的传承、民间艺术与现代产品设计的发展创新的关系,使泥泥狗的各种元素创新顺应各种载体形式体现出作品对民俗或传统寓意的直接表达[10],让中国民间艺术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崔华春.民间艺术考察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05-124.
[2] 邹雨辰.淮阳“泥泥狗”的审美分析[J].吕梁教育学院报,2017(03):122-124.
[3] 聂守红.淮阳泥泥狗文化的艺术特征及创新设计研究[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6(01):59-62.
[4] 贾怀鹏.淮阳泥泥狗的故事[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8:19-23.
[5] 于琪,曹磊.基于“生态城市”理念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可行性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103-104+112.
[6] 苏同向.信息时代下的风景园林专业教育研究[J].园林,2019(09):20-23.
[7] 南力筠,李雪艳,狄文和.论景德镇粉彩艺术发展与典型作品[J].美术教育研究,2019(15):44-45.
[8] 吴雨桐,管雪松.浅谈后现代建筑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19(20):71-73.
[9] 李姝,湛磊.浅析中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表达——以文创产品为例[J].大众文艺,2019(22):62-63.
[10] 黄滢,张青萍.多元主体保护模式下民族传统村落的保护[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10):107-110.
作者简介:方苏涵(1997—),男,河南周口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环境艺术,民间美术。
通讯作者:黄滢(1980—),女,山东济宁人,研究生,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城市景觀设计,城乡规划设计。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南京林业大学2020年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非遗泥塑文化衍生品的创新设计——以周口市淮阳泥泥狗为例”研究成果;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游憩者满意度分析的苏南历史文化名村景观更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