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璟 果霖 苟双晓 李刚
摘 要 花腰傣是云南新平、元江地区的世居民族,其服饰结构造型稳定而多变,是传统民族服饰在现代“无结构”服饰设计概念下最贴合的体现。通过对花腰傣服饰的构成要素、造型结构进行分析,探究现代“无结构”服饰设计理念。最终创造将“无结构”服装与传统服装特性相结合的可能性,利用现代服装势头的更新和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来实现服装文化的回归。
关键词 无结构;花腰傣;服饰结构
引用本文格式 刘玉璟,果霖,苟双晓,等.无结构设计理念下的花腰傣服饰结构分析研究[J].创意设计源,2020(3):53-57.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Structure of Huayao Dai Clothing under the Concept of Unstructured Design
LIU YUjing,GUO LIN,GOU SHUANGxiao,LI GANG
Abstract Huayao Dai is a common dweller in the Xinping and Yuanjiang regions of Yunnan. Its clothing structure is stable and changeable, which is the most suitable embodiment of traditional national clothing under the modern "unstructured" clothing design concept. By analyzing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modeling structure of Huayao Dai clothing, we explore the modern "unstructured" clothing design concept. Eventually, the possibility of combining "unstructured" cloth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lothing will be created, and the renewal of the modern clothing trend and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rocess technology will be used to achieve the return of clothing culture.
Key Words structureless;Huayao Dai;clothing structure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8年度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云南花腰傣服装服饰研究项目”(项目编号:A2018QS22)阶段性成果。
现代的服饰设计呈现的形式复杂多样,但源自西方的服饰设计都以研究人体与服饰之间的契合关系为核心。有一种服饰结构,它不以体现人体美为关键,而以服饰局部构件的反观念为设计核心,这就是“无结构设计”理念。它被提出及正式命名虽为20世纪80年代中晚期,但其存在远远早于近现代服饰设计,这种风格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存在于世界各个族群。
一、無结构概念
在现代社会中,“无结构”一词已出现于多个领域,如无结构访谈语言类、无结构建筑环境设计类等范畴。当今,“无结构”概念运用非常宽泛,如运用在建筑、服饰、语言影视文字等领域之中,其主要是指未按既定的程序及结构框架去安排事物,不依据事先设计的主题和范围,是一种非标准化的形式。在服饰设计领域中的“无结构”指的是打破常规结构设计的一种方式[1],最早探寻无结构的理念就出自“回到大自然中去返朴归真”,这种设计方式除了以往用点、线、面的几何形态作为装饰外,更是以几何形体去构建服装的款式,这种设计理念并不是从现代服饰设计中延伸出的,它早就存在于千百年来许多传统民族服饰的宽衣文化中。
二、花腰傣服装构成要素
花腰傣是云南傣族的一个支系,其中还不乏有许多以花腰傣自称的族群,也称为亚支系。花腰傣居住在云南元江县、新平县,这里气候炎热,属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4.2℃,终年无霜雪,为云南省内气温最高的地带,约有9个月为炎热期。居住在这两地的花腰傣亚支系非常多,其中就有傣雅、傣洒、傣卡、傣喇、傣仲、傣涨、傣古拉七种,但由于其中部分族群服饰中的腰间装饰缠绕特征不显著,笔者梳理了五种习惯于用细长自织棉带缠于腰间的花腰傣亚支系,并对其服饰特点做以下归纳总结:
1.以点定位的披挂感
无结构服装设计从不遵循服装结构设计的原理,它几乎完全抛弃了服装结构设计中的所有用于突出人体曲线特征的手段,而是以突显服装美为核心,以反观念的方式加以解读及处理服装结构的要件。服装结构设计中褶、裥、省道是体现人体空间体感最重要的要素,而在无结构服装设计剪裁中没有这些要素,是以其款式设计的几何基本元素定位服装,使其产生自然的褶皱。人体受服装控制的部位主要有:躯干、四肢和头颈,对应到服装中就是衣身的三围、袖和腿以及领座的设计[2],在人体结构中,人的颈部和肩部可以作为着装后的一个着力点,花腰傣女子的服装多以平直线剪裁,不受制于人体的曲线形态剪裁,因此这种形制的服装在着装后会形成曲与直之间的对立,以曲线外凸的点定位形成人体形态,服装穿着后以此点延展,体现一定的披挂感。这种不定多变的褶皱从未在剪裁过程中体现,而形成于穿着过程。
内衣:花腰傣女子服装多以平面裁剪的方式进行,不将人体的立体形态考虑在内,比如内衣结构平面展开图多像正“T”型,缝制后又呈现反“T”型,传统内衣裁片的门襟不在正中,着装后偏向右侧(见图1),呈现非对称型。传统花腰傣内衣袿剪裁方式为全平面剪裁,在早期,没有纽扣等饰物作固定时通常用绳结的方式,这样就可以适合于不同身形的女性。如若是实在过胖身形的女性,在剪裁时只需将下摆加长,前后片加宽就能适合这样的身形,如此在剪裁过程中简单增减或在穿着过程中灵活调整的方式,摒弃了现代结构服饰设计中的多部分结构比例复杂的缩放关系。这种非对称的门襟结构与现代常规正中门襟结构有着极大的背离,体现反主流之美,是无结构剪裁最好的体现。这种无结构之美的产生是必然的,也是偶然的,它的出现是人们在对人体结构未达到深度理解的条件必然产生的,也是这样的剪裁方式造就了花腰傣女子服装的一种非对称的偶然之美。
外套:花腰傣女子上衣外套的剪裁也以平面为主,没有省道、褶裥,整个剪裁少有曲线。花腰傣女子外套的躯干剪裁是分为左右两片,但每片的前后不裁开,所以没有肩线,由此背部中缝会有连接线,加之后脖颈口沿处只有极小的空间,有的甚至不作任何挖曲,穿着后由于脖颈后部的着力点的拉升,会形成褶叠的体感空间。这样的剪裁方法与现代主流的服装剪裁有很大的不同,现代服装剪裁躯干分为三片,有肩线,背部除了体现人体体感时会加入省道,通常不会有接缝,缝制后躯干后正中有一中缝,并且后颈部处要做一定深度的挖曲,便于着装后颈部的舒适。花腰傣女子服装如此“违背”主流服装结构设计剪裁,以此塑造出另外一种空间造型,从而碰撞出另外一种形态美。
2.以线分割的缠绕感
“花腰傣”顾名思义,以其服饰中腰间的缠绕装饰而得名。腰带是以一根长约三米、宽约十余厘米的织绣布带围系腰间将其缠绕。花腰傣女子下装着筒裙,传统的下装筒裙非常宽大,穿着时,将筒裙从下往上套入,依据穿着者各自不同的腰臀形态,尽量贴合包裹后折叠归拢于左侧腰间,随后将三余米长的腰带在筒裙上端的腰间多次缠绕,接近缠绕完毕时,刻意将左侧裙腰部分向上提高,紧紧捆扎,形成上下错落、左高右低的裙边效果,此时的腰带既有固定筒裙,又有装饰美化腰间的作用。但目前,这样着装方式已经发生改变,笔者在甘庄一带的傣涨中发现,大部分现代的花腰傣女子下装筒裙已经改良,原来独立的织绣腰带已经直接附着在裙部腰间,不再需要缠裹,裙边左高右低不对称的方式已经直接进行斜面裁剪,其最终的服装结构造型已融入剪裁过程,而不再依靠穿着去造型,这样的改良势必更趋合于现代社会的高效节奏,但其有着特殊意义及价值的着装方式也逐渐消亡。
花腰傣女子服装中以线分割的缠绕式可作如下理解,它以各类带状纹饰图案或腰带等带状装饰物将整套衣物进行视觉体量上的分割,形成一种满与空之间面积的对比与分割关系;女子服饰中的各个平行纹样的绣面体现出强烈的缠绕感。(见图2)
上装内衣装饰中线的分割:花腰傣女子的传统内衣造型后成倒“T”型,综观花腰傣各亚支系的内衣装饰中可以看出其分割多相仿,傣涨、傣仲内衣胸前有约10 cm宽的垂直二方连续的带状纹样为装饰,上装饰有银泡构成的几何花纹,而傣洒、傣卡、傣雅内衣垂直正前方多不以带状纹样为装饰,但会装饰许多芝麻铃。这些花腰傣女子的内衣接近边沿处都会饰以较宽的带状纹样,沿着内衣下部边沿围绕一圈,纏绕住胸部下面15~20 cm左右的区域,从而强化腰部的线条,而内衣的领部饰以银泡构成的几何图案作为装饰,缠绕住花腰傣女子的颈部,体现她们的含蓄之美。
外套装饰中线的分割:天气炎热时,花腰傣女子不搭外套,完全展露内衣的装饰及女子婀娜的身形;天气较凉时,花腰傣女子在内衣外搭上一件及腰的外套,更能增加花腰傣女子服装的层次感。外套的领部以脖颈为力点挂披,领口外沿一圈约有6~8 cm的银泡为装饰,在左端有一断口,体现不对称的美感。其后颈的领口处通常无挖凹,由于这样的剪裁缝制,造成外套平铺时领口高耸,也由于这样的设计造就了穿着成型的二次造型,即颈部力量的后仰与衣物穿着时的前顷,形成了两个矛盾的力,从而产生了特殊的空间造型。
下装中线的分割:花腰傣传统女装的下装通常包括长筒裙、短筒裙、围腰、腰带四个部分,着装时由里及外,每条筒裙、围腰、腰带都饰有不同的二方连续的带状纹样,加之层层缠绕包裹后极大程度地突显层的美感,这些直线、斜线的交错叠合将下身进行了多块面的分割,这样的穿戴方式是花腰傣女子所特有的,可以看出花腰傣女子为了体现她们所钟情的美而展现出的智慧。
绑腿中线的分割:花腰傣常年居住在亚热带气候的地区,这里气候湿润炎热,劳作在田间时多有蚊虫钉咬,腿部都需要有保护,所以花腰傣女子会用一些装饰过的布块捆绑在腿部,随后也逐渐成为花腰傣女子服饰中必不可少的部分。绑腿多为两种方式,一种是以巾帕形的布片进行包裹,之后以布带进行交错捆绑。为增加美观性,花腰傣女性通常在边沿处会装饰一条较细的带状纹样,捆绑以后,这个图案会围裹在小腿部,再加上捆绑的带子,会形成偶然的几何线的切割线;另一种是套筒式绑腿,即两端有口的布筒,套筒两端会有带状纹样作为装饰,套筒有绿色、白色。套筒较宽,套上以后,紧紧贴合小腿包裹,然后用绑带沿腿部交错捆绑后形成,从而形成一种有规律的几何空间。
花腰傣服装带给人极强线切割的视觉感受,上衣领口的垂直线与下装筒裙的多角度水平线形成的对比关系;腰间不同斜线之间的交错排列形成的统一关系,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不同的线的交织呈现出不同的视觉感受,因而在花腰傣女子服饰中,线的不同构成方式极大程度体现出线切割后的美感。
3.以面格局的对比感
从视觉空间范畴来讲,“格”用于形容物体的空间结构和形式;“局”是安置、位置。在花腰傣女子服装服饰中,可解释为以面的形态去划分或分割服装的空间布局,从而使服饰体现出具有自已服装结构空间的特点。五种花腰傣亚支系女子服装结构相同,但由于装饰面与纯面的空间布局的不同,从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特征的服饰风格。
花腰傣女子服装中会以刺绣或装饰金属(银泡或芝麻铃)形成装饰区域,这样形成装饰面与纯面之间的对比形成极强的视觉反差。无装饰面,以纯色面呈现,与周围形成较小反差,有统一感;刺绣或金属装饰面,以满的装饰面呈现,与周围的纯色面形成较大的反差,有对比感。花腰傣女子服装中存在这样两种区域,如在领部至胸前区域都装饰有布满刺绣面或银泡和芝麻铃装饰的区域,袖口及上衣边沿都有刺绣面为装饰,因而在上衣的空间布局中就形成强烈的面与面之间的分割,形成对比与统一关系。这种构成关系在下装中也尤为突出,如裙腰与边沿的绣面形成大面,与裙中间的纯面形成强烈对比,容易形成视觉上的满与空的对比关系,加之头装饰与腿装饰的呼应,极易体现出花腰服装的婀娜之韵。
4.以体构建的空间感
单形体是指以点、线、面构成圆形、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的单一形态称为单形体[3]。花腰傣服装中的单形体可包括如下构件:外衣,用线或面表达整形的装饰效果,无论人的身形胖瘦如何,着上外套后,肩膀两端的着力点位置会不同,并且胖瘦身形的脖颈粗细不同,在上装背后产生的褶皱数量及深度会有差异,因而展现出不同体态的空间造型效果。下装亦然,胖瘦身形不同的人着装后腰部左侧折叠的深度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褶皱;上装内衣是用线或面表达整形中的减缺部分,形成单一形的变异和切割。(见图4)在日本以山本耀司、川久保铃为无结构服装设计的代表,他们所设计的服装没有明显的人体结构线,不将人体作为其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核心,反其道而行,将着装后所呈现的体作为研究服装结构的重心,打破人体限制服装的风格也正是由于这些服饰部件单体形态切割变异的方式,为服饰其他部件经过组合、套合、重合等方式构成了无结构的丰富多变的空间。
三、花腰傣服装衣着构成与穿着构成
1.衣着构成
组合:把个体或部分组织成整体,有组织构成之意。花腰傣女子服装的上装内衣与外衣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构成了装饰及结构上的协调关系,上装的内衣和外套可作独立个体穿着,无缺失之感,也可以把其组合穿着,无缀合之意,显得单体简练,复体丰富;上身的着装与下身的筒裙之间的比例组合后呈现出上短下长的视觉关系,腰线的提升,附合现代身形的美学比例关系,从而更显出花腰女子的妖娆婀娜。(见图3)
套合:把有关联的事物进行互相衔接或重叠,花腰傣女子服装下装着装与现代服装着装理念有一定的差异性,现代的服装着装方式多以外包里的方式呈现,而花腰傣下装都为里长外短的,极大呈现堆砌感,能更丰富地体现层的关系,这也折射出花腰傣族群中的热情奔放,外露的性格特点。此外,现代服装中的的空间感都是以省道、褶皱裥等方式体现,造型是依据剪裁及缝制后形成有限的空间大小,而花腰傣女子服装的空间造型是穿出来的,空间造型有极大的改变余地,每件单体衣物不同空间进行套合,形成了多变的丰富的层次效果。
重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几何图形占有同一个空间时叫做重合。花腰傣女子服饰中运用多样的重合关系从而产生视觉丰富感,例如,在其下装的筒裙上已经套合了多层的筒裙,产生了层叠关系,还有腰间长带多层缠绕重合的方式,但这还不足矣,花腰女子还要在腰间系上围裙,在身后系上尾饰,使下装中的前后上下从不留有一丝单一的空白,但是这样的堆砌并不显得繁缛华藻,反而体现其服饰中的明快雅静。
组合、套合、重合是无结构服饰设计中体现这一特殊结构形式的方式,因而也是构成花腰女子服饰中丰富结构方式。
2.穿着构成
花腰傣女子服裝的着衣方式不仅包含了人们着装时穿、戴等常态行为,还包括了几种在在现代着衣方式中不常用的套、裹、缠等方式。在无结构服装服饰设计中穿、戴的常态也逐渐趋于弱化,多以套、裹等行为体现。
套:套在着装中为动词可解释为,将织物做成一定形状的、罩在人体外面的东西。花腰傣女子服装在着内衣、上衣、下装(筒裙)、绑腿时必以套的行为去适合于人体,这是在该民族服装时必不可少的一个行为。
裹:指包、缠,把需要包扎的物体(人体局部)卷在里头,有包扎、捆扎之意。现代服装的着装过程通常多以穿、戴或套的方式完成,少有裹的行为,但在花腰傣女子的服装中却有着这样丰富的着衣行为。如在传统上装内衣剪裁方式中,其门襟的的剪裁与现代服装的剪裁有着很大的区别,因而形成其门襟线永远不会在胸线正中,而依赖于着装者的体态门襟线会产生位移,这就是一种因包裹物的体积大小而产生不同的重叠空间;其次,花腰傣服装的下装筒裙及绑腿也是以先套后裹的方式完成;下装筒裙是大筒状,绑腿是小筒状,二者穿着方式相同,都从人体最低端套上以后,不过定位位置有差异,下装筒裙定位于腰间,绑腿定位于小腿上端,依据人体各个局部的宽度贴紧包裹,裹的这一着装行为与现代服装的着装方式有一定差异,现代的服装设计过程中以人体的设计核心,裹缠这种动作已被消化在现代服装结构剪裁的过程中,因此在现代着装中就无需裹缠行为,所以这也体现花腰傣女子服装剪裁与着装的特色。
缠:指的是回旋地束缚在物体上,有绕、围绕之意。现代服装设计核心理念就是以人体为核心,在剪裁缝制过程中考虑了人体的空间感,所以没有更为丰富的着装方式,仅以套为主要行为着装;而花腰傣女子服装在剪裁过程中考虑的是人形的轮廓感,剪裁缝制相对简单,将复杂的体感转移到穿着过程,所以其中有缠裹这样的复杂方式着装。但也就是具有“缠”这样的行为动作才突显花腰傣女子服装的魅力。腰间的缠裹具有固定下装的实用功能,又有对腰间装饰、构成服装结构左高右低的婀娜之美,具有美化功能,腰间的创造美、体现美的重心,是整个服装中的焦点。
结语
从服装发展历程来看,现代服装结构设计理念是作为最时尚前沿的服装设计潮流,但是服装结构设计的概念是无终无始的,无结构设计切断了服装结构设计主流思潮,对服装结构设计的规律进行了破坏与重组,“不好好穿衣”与现代服装设计理念中的修饰与突显人体相冲突,但这又是现代服装设计中新绽放的一朵奇花。花腰傣女子服装只是中国丰富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宝库中的一隅,在盈千累万的民族民间艺术的宝库中,如何汲取民族民间服装中无意识下的“无结构”资源成为现代前沿有意识的“无结构”设计所探索的问题,如何将“无结构”服装与传统服装特性相结合,通过对服装产品的创意设计及开发,利用现代服装势头的更新和工艺技术的不断发展,来实现服装文化的回归,已成为当下一个值得关注和重视的新课题。
参考文献
[1]段佳曦,王宝环.针织面料服装无结构设计初探[J].辽宁丝绸,2018(1).
[2]梁文婷.服装的无结构设计[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0,39(5).
[3]秦寄岗.服装结构设计与表现技法[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