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崇伟
(河南省滑县中医院脑病二病区,河南 滑县 456400)
经行头痛是指女性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头痛随月经周期而反复发作,经后辄止,是妇科常见病症,近年由于女性工作压力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该病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严重影响女性生活和工作[1]。本院在针灸治疗基础上加用祛瘀通窍方治疗经行头痛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共91例,均为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滑县中医院收治的经行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年龄27~41岁,平均(34.21±4.18)岁;病程4~17个月,平均(10.13±1.98)个月。研究组46例,年龄25~45岁,平均(35.03±3.46)岁;病程5~15个月,平均(11.04±1.32)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妇科学》[2]经行头痛诊断标准,且符合血瘀证辨证标准:经行头痛剧烈,经色紫黯有血块,小腹疼痛,舌暗脉细涩。
纳入标准:符合中医疾病诊断标准及辨证标准,年龄18~50岁,近期未采取相关治疗,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闭经、停经,其他疾病引起头痛,有药物禁忌症,晕针、断针,皮肤感染不宜针灸者。
两组入院后均进行针刺治疗。于月经前5天开始治疗,持续治疗10天,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取三阴交、太冲、百会穴,常规对穴位进行消毒,用毫针刺法进针,得气后平补平泻手法捻转针柄,行针20min,日1次。
研究组加用祛瘀通窍方治疗。药用川芎15g,赤芍12g,柴胡9g,桃仁10g,党参15g,当归12g,红花10g,细辛3g,甘草10g。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治疗3个月。
治疗前后采用显色法监测血清中NO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监测前列腺素F2α(PGF2α)、前列腺素(PGE2),并计算其比值(PGF2α/PGE2)。
治疗前后检测升压素(AVP)、内皮素-1(ET-1)。
依据经行头痛,经色紫黯,小腹疼痛等每项证候[3]严重程度记0~5分,得分越高提示证候越严重。
依据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评价疗效。痊愈:头痛、经色紫黯等证候消失,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大于90%。显效:头痛、经色紫黯等证候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降低70%~89%。有效:头痛、经色紫黯等证候明显好转,中医证候积分降低30%~69%。无效:证候未见减轻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降低幅度小于29%。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及前列腺素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及前列腺素指标比较 (±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及前列腺素指标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NO(µmol/L) PGF2α(pg/mL) PGE2(pg/mL) PGF2α/PGE2对照组 45 治疗前 80.34±3.51 41.04±3.62 21.85±2.43 1.81±0.36治疗后 94.03±5.78* 34.09±2.41* 28.16±3.46* 1.21±0.24*研究组 45 治疗前 81.12±2.81 40.68±4.05 22.03±2.06 1.83±0.34治疗后 107.53±8.95*△ 25.82±1.34*△ 31.69±4.86*△ 0.82±0.13*△
两组治疗前后AVP、ET-1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AVP、ET-1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AVP、ET-1指标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例 时间 经行头痛(分) 经色紫黯(分) 小腹疼痛(分) AVP(pg/mL) ET-1(pg/mL)对照组45 治疗前 4.37±0.62 4.13±0.46 4.09±0.51 196.51±21.46 123.67±23.41治疗后 2.28±0.44* 2.09±0.34* 2.11±0.37* 184.72±17.68* 104.48±17.93*研究组46 治疗前 4.41±0.55 4.06±0.54 4.15±0.42 195.79±22.62 125.73±21.56治疗后 1.32±0.26*△ 1.15±0.17*△ 1.07±0.14*△ 171.08±12.62*△ 86.71±11.6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对照组痊愈7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71.11%。研究组痊愈11例、显效15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3.48%。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经行头痛属妇科常见病症,研究发现[5],经行头痛与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及其稳定程度密切相关,平稳状态的雌激素一定程度上可减轻头痛症状,反之加重。由于女性工作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而致月经来临期间体内内分泌紊乱,雌激素呈现波动状态,从而导致经行头痛发生。月经期间内分泌紊乱时,血清PGF2α水平容易异常增加,PGF2α/PGE2比值升高,过量PGF2α释放进入血液循环,其能干扰颅脑血管血液流变,造成颅脑血管血液瘀阻,影响颅脑血氧供应,引发经行头痛[6]。而血清一氧化氮与内皮素属血管内源性收缩和舒张因子,二者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一收缩一舒张以维持血管基础张力,经行头痛时,内皮素分泌增加,致使血管舒缩功能失调,脑血管痉挛,引发头痛[7-8]。血管加压素是由神经元消体合成的血管活性多肽,其具有收缩血管和抗利尿作用,同时其还参与人体镇痛机制,与PGF2α有相互协同作用,二者水平升高时,能引起脑血管痉挛,从而引发头痛[9-10]。
中医认为由于工作压力增加,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妇女情志不畅,肝失条达,肝气瘀滞,气滞则血瘀,瘀血内停致脉络不通,阻塞清窍,而致每逢经行瘀随血动,瘀血欲行不得,引起发病。《傅青主女科》云“经欲行而肝不应,则拂其气而痛生”。另外足厥阴肝经,循行巅顶、络脑,经行头痛,病位在头,且而督脉络于脑,故在临床针灸治疗中,选穴多以肝经、脾经、督脉为主。三阴交属脾经穴位,为三阴经交汇之所,针刺能调理冲任,调和气血,清肝泻火,调整脏腑功能。百会穴属督脉穴位,乃督脉、手足少阳、足太阳、足厥阴经交汇之处,故得名“三阳五会”,位于巅顶,可发挥较好近治作用,针刺能该穴能通调全身经气,经气畅通则头痛自止。太冲属厥阴肝经之穴,针刺能调理肝气,肝气条达,气机舒畅则瘀血自消,头痛即止。
中医认为女子经行头痛主要病机为气血异常,因女子生性多疑,或时有所愿不遂,或压力增加,或家庭矛盾,而致情志失常,肝郁气滞,气滞则血瘀,加之经期气血下蓄胞宫,无以上荣头目清窍,不荣则痛,故肝失调达,肝郁气滞,瘀血内阻为本病病机。治宜行气通窍、活血祛瘀,方用祛瘀通窍方。方中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专善解少阳厥阴经头痛,其性行散,上行头巅止痛,下走血海活血,统领全方,为方中君药。桃仁活血祛瘀,红花行血破血活血,赤芍清热凉血、活血逐瘀,柴胡疏肝理气、升达清阳,四者合为臣药,既行气祛瘀、又疏肝解郁。党参补中益气,当归养血活血,桔梗引药上行,细辛其性走窜、善通窍止阳明经痛,四者合为佐药,引诸药上行,以通窍止痛。甘草为使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活血、通窍止痛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赤芍、桃仁、红花等活血祛瘀之品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使行经之时,血液顺利上荣于脑,保护心脑血管,则头痛自止[11-13]。
综上所述,祛瘀通窍方联合针灸治疗经行头痛效果较好,能快速减轻头痛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