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元元,余晓露
(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苏 南京 211300)
选择2018~2019年在我院实施手术的患者,共选择了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氛围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都是5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手段,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观察组男性患者是32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年龄在21-~81岁,平均是(51.83±3.68)岁。对照组男性患者是29例,女性患者是26例,患者年龄在21~80岁,平均为(51.97±3.2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
该组患者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手段,对手术患者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比如术前肠道清洁、备皮等等,配合医师完成器械清点、病情观察、治疗性操作等工作,确保患者状态良好。
1.2.2 观察组
本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结合人性化护理模式,下面是详细的护理方法。
1.2.2.1 术前护理
(1)术前访视:在实施手术前对患者的病情密切进行观察,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交流的时候,要对其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掌握患者心肝肾肺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对适应症严格把握,制定针对性的计划,确保手术过程万无一失;(2)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需求有充分的了解,尽可能满足患者的意愿。对患者的疑问要仔细耐心的解释,让他们了解整个手术过程的重要性、安全性。
1.2.2.2 术中护理
在把患者送入手术室的时候,护理人员要注意与患者家属的沟通,对其紧张、不安等不良情绪进行缓解,让家属耐心在等候区等候。对于进入手术室的患者,要通过合理措施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尽可能缓解紧张情绪。并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密切进行观察,对患者的需求尽量满足,让患者充分感受到被关爱。在手术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裸露部位使用小棉被充分覆盖,把输液、输血温度加热到36~38℃,防止出现围术期低体温的情况。
1.2.2.3 术后护理
(1)术后监护:护理人员在搬运患者的时候,要确保动作稳健、轻柔,对患者的导管和伤口要多加关注。等到患者搬运到病房后,要对患者的意识恢复、肌力等情况密切观察,防止患者在苏醒期间出现意外情况。(2)术后随访:在患者术后2-3天进行回访,对患者的情绪状态、身体康复情况详细了解,全面评估总结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叮嘱患者按时按量用药,确保充足的睡眠。
(1)对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通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2)对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进行统计,主要涵盖的内容有:麻醉、情绪调节、作息和饮食。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发现观察组54(98.18%)要明显优于对照组46(83.63%),统计学差异较大(P<0.05)。
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前后心理状态HAMA评分发现,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所示。
表1 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HAMA评分(分,±s)
表1 比较患者护理前后的心理状态HAMA评分(分,±s)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55 18.42±3.11 16.45±2.69观察组 55 18.86±3.29 10.16±1.45
作为现代化的外科疗法,手术对于疾病治疗和诊断是非常有效的一种方式,也是开展危重症患者抢救的重要场所,对于护理质量和医师操作水平都有非常高的要求。其中,对于手术效果来说,护理质量有直接影响,所以在开展护理的时候,要采取妥善的护理手段。作为目前新型的护理方式,人性化护理模式基于“以人文本”的理念,充分尊重患者的意愿。开展人性化护理,能够使患者的精神、生理和心理需求得到满足。
对于手术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实际需求有充分了解,从术前、术中和术后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给予患者充分尊重,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的护理依从性,尽可能降低护患纠纷的发生。并且,应用人性化护理手段,可以使护理人员的自我价值得到提升,对后期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对于手术患者来说,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依次性,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在临床非常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