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邦茂
摘要:从稻虾共作模式的特点、优势入手,对稻虾共作模式下小龙虾的绿色高效养殖技术进行分析,为稻虾共作模式的推广提供帮助。
关键词:稻虾共作;饲养管理;水质管理
稻虾共作模式的种养技术简单,对养殖户种养要求较低,推广普及该技术,可实现渔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1 稻虾共作模式分析
稻虾共作模式是指用稻田套养小龙虾。小龙虾能够摄食水稻田内的害虫及虫卵,通过小龙虾的爬动,实现稻田松土,可避免土壤板结,且小龙虾的排泄物可为水稻生长提供养分。同时,为保障小龙虾健康生长,稻虾共作模式应用的农药和化肥较少,可创造良好田间小气候,打造生态农田系统,提供无公害食品。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稻虾共作模式下的小龙虾亩产为100~120 kg;水稻亩产为350~500 kg。可见,该种养模式可提高水稻与小龙虾产量,为农民增收,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需在合适地区推广普及。
2 稻虾共作绿色高效养殖技术
2.1 田間工程
在稻虾共作模式中,田间工程是小龙虾养殖的基础,农户需遵循科学种养知识,做好种植区域选择、虾沟开挖等工作,为水稻生长和小龙虾养殖创设良好环境,实现绿色高效养殖目标。细化来说,稻虾共作模式的田间工程要点如下:
2.2.1 种植区域选择
虽然稻虾共作模式生产操作要求低,但对种植环境的要求较高,农户需选择水源充足、排灌便利、无污染状况的平原或盆地区域的稻田,用作稻虾共作田,沿河的低洼区域最佳。因小龙虾的掘洞习性,不可将梯田作为稻虾共作田。在稻田设置中,最好集中连片,并将稻田以3~15亩的规格,划分为不同区块,保障水稻的种植效益与小龙虾的养殖效益[1]。
2.1.2 虾沟开挖
在稻田区块周围,需设置环沟与内埂,为水稻种植和小龙虾养殖提供便利。环沟的规格如下:沟宽度6~8 m、沟深度1~1.2 m、沟底宽度2~3 m、坡比1∶3,还需在环沟位置设置1 m宽的小平台,便于起虾;内埂的规格如下:埂高20~30 cm。对于面积较大的稻田,需在稻田内设施“田”字或“井”字形的沟,宽度控制在2~3 m,深度控制在0.8 m左右,用于稳定稻田内的水位,为小龙虾觅食和后续捕捞提供便利。在虾沟内投放小龙虾前,农户需使用生石灰水清理消毒,避免稻田内存在青蛙、水蛇等敌害,影响小龙虾产量。
2.1.3 设置防逃设施
为避免小龙虾从稻田内逃跑,需在稻田内设置防逃设施,在稻田埂上树立80cm的薄膜板或废旧石棉瓦,插入埂内的深度约20cm,用作防逃墙,在防逃墙外侧设置固定桩,保障防逃墙的稳定性,并使用尼龙网将稻田的进排水口密封,提高防逃设施的全面性。
2.1.4 水草管理
在稻田虾沟开挖完成后,需在沟内种植水生植物,为小龙虾创造自然生长环境,发挥遮阳、避光、栖息、蜕壳作用。同时,在绿色高效养殖要求下,农户需尽量在稻田周围模拟自然环境,不可将稻田周围的杂草全部清理,保持土壤的湿润,并起到缓冲雨水的作用,避免雨水对稻田和虾沟造成冲刷,破坏小龙虾生长环境。但需将防逃墙周围的杂草清理,避免小龙虾逃跑。另外,在稻田的边角和交通便利的区域,需设置机械通道,为水稻的耕作与收割提供便利,实现水稻种植的自动化,节约人力成本,提高稻虾共作的经济效益。
2.2 投放小龙虾
在稻虾共作模式下,虾苗的投放需遵循“夏秋投种、春季补苗、投足投早”原则。在春季3~4月,结合稻田面积,投放合适数量的虾苗,一般为每亩1万 ~2万尾;在夏季5~7月,需根据稻田内的亲虾、繁殖虾与小龙虾的捕捞状况,投放合适数量的虾苗;在秋季9月左右,向稻田内投放30 kg左右的亲虾,要求虾的规格在30 g/只左右,且虾的雌雄比例在3∶1~2∶1的范围内。秋季投放后,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可在稻田周围设置暂养池,在水稻收割完成后,向稻田内补水灌溉,为亲虾创造良好的繁殖条件,提高产量。
需要注意的是,在每次投放虾苗时,农户尽量在投放中选择同一批次的虾苗,并一次性补足龙虾的数量,提高小龙虾的产量,创造更高收益;投放时间选在早上或傍晚,防止虾苗因太阳照射出现异常,并在稻田中分散投放虾苗,避免虾苗投放过于密集,出现争斗,降低小龙虾的成活率[2]。
2.3 饲养管理
在小龙虾的饲养管理中,农户需遵循定时、定点、定质与定量原则,为小龙虾提供多种饲料,保障小龙虾的养分。小龙虾属于杂食性水生动物,农户可在稻田内种植水生植物,作为植物性饲料,如水浮莲、伊乐藻等,辅以投放的动物内脏或小杂鱼等动物性饲料,保障小龙虾健康生长。在小龙虾投放初期,无需刻意投放饲料。从5月开始,可投放动物性饲料,每天的饲料总投放量为小龙虾体重的2%~6%,为小龙虾提供充足养分的同时,避免饲料浪费。饲料分为两次投放,在每天上午9:00~10:00,投喂总饲料量的30%,在下午16:00~18:00,投喂总饲料量的70%。每年的6-9月是小龙虾的生长期,需加大饲料的投放量。同时,温度会对小龙虾的摄食产生影响,在25℃~30℃环境下,摄食最为旺盛,如果环境温度低于15℃或高于35℃,需减少投喂量。
2.4 水质管理
在稻虾共作模式下,水环境会对小龙虾生长产生影响。就此,为实现绿色高效养殖目标,农户需做好水质管理工作。在亲虾投放前,农户需对稻田内的虾沟进行清淤处理,尽量以人工方式清淤,避免药物清淤破坏水环境;在龙虾养殖期间,定期向稻田内补充水,补充原则为夏季水深、其他季节水浅,确保稻田内水体的pH等参数符合要求,避免稻田内生长青苔。同时,每个半个月左右,向稻田内的水体泼洒生石灰水,用于水体消毒,并在每年8~10月,以微流水的方式完成稻田换水操作,为小龙虾蜕壳提供便利,保障水生植物健康生长[3]。
2.5 病虫害防治
小龙虾属于抵抗力较强的水生动物,养殖期间的病虫害防治工作以防为主,农户需为小龙虾选择优质的饲料,避免因饲料问题引发病害,并在饲料中拌入0.8%的黄芪多糖,避免小龙虾出现WSSV感染。如发现稻田内出现病死虾,需立即清理。同时,农户需做好小龙虾的日常管理工作,避免小龙虾受到敌害,影响产量。例如,某农户每天早中晚各巡查一次,了解小龙虾的摄食与活动状况,并清理稻田内的水鸟或野鱼,在进水口位置设置大于80目的纱网,避免野鱼或鱼卵进入稻田内;在稻田附近配置反光金属丝带及驱鸟器,用于驱逐水鸟。
2.6 捕捞与收获
为实现高效养殖,农户需做好捕捞频率的控制,遵循早捕、多捕的原则,避免小龙虾囤积出现缺氧问题或病害,影响产量。通常来说,在每年5月,农户即可通过地笼或虾篓进行小龙虾的捕捞,每隔1周捕捞1次,每次捕捞10天,将大只的小龙虾上市售卖,小只小龙虾放回稻田,降低小龙虾密度,促进小龙虾生长,提高小龙虾产量,进而提高农户收入,该捕捞模式可从5月持续至10月。
3 结论
稻虾共作模式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显著,为保障其作用有效发挥,农户需做好田间工程,为稻虾共作提供良好环境,并按照科学养殖知识,投放小龙虾,开展饲养管理、水质管理、病虫害防治、捕捞与收获等工作,保障小龙虾产量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徐金根,王建民,曹烈,陈颖,方磊,李海峰.虾稻共作健康高效养殖技术[J].水产养殖,2019,40(03):22-24.
[2]罗鹏.浅析提高稻田套养小龙虾养殖效益的四大关键点[J].特种经济动植物,2018,21(12):9-11.
[3]程华.小龙虾养殖关键环节的处理措施[J].当代畜禽养殖业,2019(02):23-24.代畜禽养殖业,2019(02):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