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性写作:走向语用的单元写作教学

2020-07-15 07:21翟瑛璞
小学生作文辅导·中旬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翟瑛璞

【摘 要】 功能性写作是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新范式,它能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让学生走向积极语用。在功能性写作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培育学生的写作意识,呵护、养育学生的写作文心。通过功能性写作,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言语状态,让写作成为学生本质力量的彰显。

【关键词】 小学语文;功能性写作;积极语用

功能性写作将学生的阅读与写作看成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的板块,一方面是阅读教學“指向写作”,另一方面是写作彰显阅读的“语用功能”。通过功能性写作,改变学生消极、被动的言语状态,让学生的写作成为学生积极的言说。

一、写作兴趣:从“建构”走向“发现”

小学阶段是培养作文兴趣的起始阶段,因此,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任务主要有二,一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让写作成为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种需要;二是发展学生的写作技能,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命实践活动表达。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将写作的内容分散开来,让写作难点能有效突破,同时,要规划好写作教学的内容,让学生的写作学习序列化。

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一个单元都有一个与单元阅读教学内容相匹配的写作专项。教师不仅要研究写作教学的内容,更要揣摩写作单元的编排旨趣。比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是一个写人的单元,其写作主题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这里的“特点”不仅仅是外貌上、外形上的特点,更指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特长特点,比如喜欢昆虫的“昆虫谜”,比如热心帮助别人的“热心肠”,比如喜欢看书的“小书虫”等等。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去发现,只有通过学生的发现,才能让学生形成一种表达的需求。引导学生的发现,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具体的指引,而不是笼统地让学生去发现,结果是学生对自己的发现只有用概括化的语言来表达。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进行观察,并且要求学生根据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去揣摩人物的心理。如此,学生有了发现的方向、有了发现的指引,就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人进行观察,这种观察就能成为学生写作的一种丰富的素材积累。如,有学生刻画了“唠叨的妈妈”,有学生刻画了“有强迫症的爸爸”,还有的学生描写了“丢三落四的弟弟”等等。

写作兴趣的激发,要从“建构”转向“发现”。从“建构”转向

“发现”,学生的写作就不再是一种“苦差事”,就不是绞尽脑汁的“榨文”,而是能生发一种自内而外的表达诉求。当学生产生了一种表达的内在需求,当学生的内心需要自然地喷发出来,写作之于学生而言就是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事情。

二、写作意识:用“兴趣”撬动“思维”

对于学生的写作而言,写作思维、写作想象等是一种意识层面的东西,而写作兴趣、写作需要等是一种前意识或者说潜意识层面的东西。一般来说,潜意识层面的东西更容易成为一种写作的动力。功能性写作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写作意识,用“写作兴趣”“写作需求”等潜意识层面的东西去撬动“写作思维”“写作想象”等意识层面的东西。只有这样,写作之于学生才不是外在的要求,而是一种内在的需求。

功能性写作,用写作兴趣去撬动学生写作思维,学生能在写作中挣脱囚禁,破茧飞翔。比如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是《趣味故事会》,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产生一种写作需求,笔者提前用一周的时间引导学生开展趣味实践活动,学科之间展开对话、交流,形成一系列跨界课程。比如在体育课上,让学生玩各种体育游戏;在美术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创意活动,如拓印、磨印纸版画;在音乐课上,让学生开展音乐剧活动;在科学课上,开展一些有趣的科学实验,等等。丰富的学习生活给学生的写作提供了丰厚的素材,积淀了学生趣味活动经验。如此,在语文“趣味故事交流”的活动中,学生才能有话想说、有话要说,写作之于学生才不是一种外在的胁迫,而是内在的需求。

功能性写作注重呵护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搜集、收藏生活中的美好的瞬间、独特的感受、特殊的记忆等等,让学生的写作成为学生生活史、精神史、成长史的真切记录、真切表达。从这个层面上说,功能性写作是学生的一种反求诸己的追问。

三、写作文心:用“深描”代替“复制”

当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写作意识明显增强时,就会逐渐孕育起学生的写作“文心”。“文心”是学生功能性写作素养的内核,是学生写作能力可持续性发展的动力。文心承载的是学生的精神存在、生命存在,会伴随学生的一生。培育学生的写作文心,要用“深描”代替“复制”“粘贴”。通过深描,学生能形成一种观察事物的敏锐力、洞察力,能生成学生写作的表达力。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文心正处于孕育阶段。对于教师来说,其写作教学的使命与责任就是呵护学生的写作文心,涵养学生的童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唤醒、打开、激活学生的文心,让学生与生活对话、与书籍对话、与他人对话。通过对话,将自然的人、事、物、景及他人的思想情感等内化于心。比如教学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          即景》,要求学生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要能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等。教学中,教师不能停留在这些概念化、抽象化的要求上,而应当努力将这些抽象化、概念化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具体的深描行动。为此,教师应当打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多种感官去感受、观察、体验景物、景色等,将外在的自然逐渐内化。对于学生来说,要逐步学会用陌生化的眼光去打量生活、去观察景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发现他人所未能发现的东西。通过学生与自然、与他人的交流、互动,能生成学生刻骨铭心的感受、体验,生成一种无言的感动,进而,学生能用自己的文字凝固其流动的自然美。比如,有学生写下了“太阳落山时的调皮”,有学生写下了“暴雨前的天空变换”,有学生写下了“林中的百鸟争鸣”等等。

培育学生的“文心”不仅要求学生的视界能向外拓展、延伸,更要求学生要能向内心发掘。在写作中,学生能积极地表达自我、调适自我,从而体味到与自然、与社会、与他人息息相关的生命意识。功能性写作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写作知识积累,更关注学生的写作感受、写作体验。

【参考文献】

[1]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M].北京:语文出版社,2016:205.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