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伯熙
摘 要:在需要用语法知识解决问题时,相当数量的应用型高校学生依然难以理出英语语句的头绪,说明了这些学生的浅表化、碎片化的语法知识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帮助有限。本文认为,学生语法学习态度上的抱残守缺、语法知识上的不思完备,源自缺乏英语语法的工具性意识。对于应用型高校学生来说,英语语法的系统性掌握是其必须的追求。
关键词:英语语法;应用型;高校学生
一、引言
高校学生的“英语语法基础相对比较薄弱、语法意识不强”,相当大的程度上阻碍了不少同学学习英语的步伐。一些“大学生的英语语法知识基本上还是停留在高考应试的阶段和水平”。就应用型高校的学生(以下称“学生”)而言,英语水平较之其他高校的学生则多有不足。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及同学们在课堂内外的表现也证实这个判断大体不差:首先,在课堂或测试中涉及语法或语法结构题目中,常感到迷惘;其次,即使遇见某些看似简单的语句,尽管没有词汇的障碍,却多有难以感知其大概含义者;再次,在无论阅读文章还是写作方面,由于语法知识欠缺导致的误读或语序凌乱的状况频仍;随着教学过程不断深入,学生对英语学习则越加感到力不自胜。
二、英语语法教学的工具性体认
关于语法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李基安指出:“系统地认识英语从词到句乃至语篇的构造,提高使用英语的规范性,学会用英语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和表达思想,同时系统地了解现代英语语法的发展及其与传统语法的差异”。可以认为,李氏表述的主要是英语语法的实用价值,也就是它的工具性。在学生方面,对英语语法比较完整的、系统的掌握在交际活动中的英语实际运用,是极其必要的,尤其应该帮助学生匡正认为语法的学习仅仅是课业的要求、语法基本没有用处、纯属加重学习者的负担的误解;摒弃企图不掌握英语语法也可能把英语学好的想法。
三、语法教学中的讲授问题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体两面,语法教学的效果不尽如人意,需要对于语法的在教与学两端都进行一番探讨。首先是教师授课认识上的偏差。由于多年来的教学理论发展,语法翻译法在现今的英语教学中难以被认同,教师如果语法讲解的稍多,就可能被解读为回到语法翻译法的路子上。这种认识或多或少使教师在授课时缺乏强调语法重要性的勇气。因此从教学理念上澄清教授语法和教学法意义上的语法翻译法的异同很有必要,语法翻译法和语法不是同义词。应该“对任何一种教学法,第一,不因该去盲目地跟随,也不应该盲目地去反对,头一条要弄懂,弄个懂了之后在决定取和舍。第二,一个好的外语教师应该懂得多种教学方法”,刘润清这段话有助于广大英语教师排除鼓励学生努力学习语法的疑虑。澄清对一些理念上的误读误解,以期望帮助摆脱对教学实践的干扰,避免教师的课堂语法教学趑趄不前。再者,在语法教学实践中,教师所做的不外乎对经典的词汇和语句分析,引导学生对语言现象观察,这个过程多是经典句式罗列、分析;另一方面,语法课囿于课时分配,教师难以有可能把每一字词语句都从语法视角进行讲解和启发,多数教师至多是把所讲授的语法知识加以利用,以完成自己当时的教学任务。
(一)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理解的误区
学生首先需要摆脱母语语序模式的桎梏,表现为所说所写的英语语序与所操母语无殊。例如,不少学生困扰于英语中的定语后置问题,而英语的后置定语是极其普遍的语言现象,而现代汉语则少有定语置于被修饰对象之后者。从学生的语言表现观察,在包括充当定语的各类短语和定语从句的阅读和写作中都充斥着学生的母语模式里思维的痕迹。
其次是学习动因不明确,表现为语法学习方式上的画地自限。在部分学生看来,语法学习只是课程设置的要求或者教学文本的项目铺陈,因此,他们往往只为应付考试,获得勉强通过测试的分数。实质上只是满足一种外部评价,而欠缺把英语语法视为工具的意识。如此,由于没有对讲授的语法项目进行系统的梳理、整合,他们浅表化、碎片化的语法知识对于英语学习,特别是阅读和写作的意义有限。
(二)教学过程中的句法和词法认知
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主要是指词的构成,变化和分类规律;句法主要是指短语和句子等语法单位的构成和变化规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般按照教程的项目安排,分别讲授词法和句法,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学生孤立地看待句法和词法的真正意义。在语言实践中,词法和句法的运用却可能是同时发生的,例如,在Fill the blank in each sentence with an appropriate form of the given word的要求的题目:
1.Without your __________ he would never have been able to do it.(encourage)
2.Buying a secondhand vehicle is a ________ business.(risk)
在第一句中,凭借识别介词without,空白处需要一个介词,需要将括号中为动词变为名词。如果正确完成填空,需要学生的句法知识和构词法能力同时作用。要做好第二句,学生需要首先看出business前面需要一个形容词修饰;鉴于所给单词是名词,那么,他面对的任务正确找出risk相应的形容词拼写。这里我们能够看出在语言练习或实践中的句法、词法同时运用。因此,引导学生避免片面地、孤立地看待语法学习就显得很重要,而且,这样的教学思想应该与“让知识充满智慧”的教学境界主张接近。
(三)语法学习的难以规避
毕竟,在中国,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习的,而高校学生从年龄上讲都失去了语言学家所猜测的LAD,此为其一。其二,学生也不具有奥曼(Ohmann)所说的具有的三种语言能力。这三种能力是:他能够从完全相同的句子中读出不同的意思.;他能够发现看起来是相同的句子而意思上的不同之处;他能够明白看起来不同的句子却在意思上相近。奥曼(Ohmann)对母语学习者的语言三种能力概括,其实质就是凭借他们对母语的直觉(intuition)展开联想的效应,可以认为这是由于长期浸润在母语语境中的经验使得他们有能力在瞬间帮助他们正确地掌握事物规律,进而领会其中的旨趣。对学生而言,不同于他们天然的母语直觉,上述的语言能力在他們英语(英语是作为外语来学习的)学习过程里几乎没有意义。既然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直觉无所恃,他们就需要在语法掌握上凝神聚意。其三,许多英语造诣精深的专家依然在英语语法研究方面孜孜不倦。例如,黄国文(2016)认为语法分析是语言研究的核心,他指出,“这些年我终于悟出了一个结论:很多著名的研究者都是从语法研究开始的,也是语法研究作为支撑的,国外的Noam Chomsky和M.A.K.Halliday是这样,广东的著名语言学者王宗炎、何自然、徐盛桓等知名教授也是这样”。学养深厚的学者都不放松对语法的深入探讨,作为学生又怎能漠视英语语法的作用?其四,在教材的选文时,一些编者的指导思想就明确“阅读材料难度的增加不是通过生词量的增加,而是通过阅读材料的语法复杂性和思想深度来体现”(高远,李宝琨,1998)。这四方面表明任何企及把英语学好却幻想绕开语法的学习掌握无异于缘木求鱼。
四、讨论
(一)避免语法教学的片面性、孤立性
前面提到的孤立地对待语法课程,指的是没有从语法角度观察英语的多种表达,或者缺乏从不同角度理解语法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英语教学管理层面,也有可商榷之处。例如,传统上,曾有语法、写作乃至修辞为一门课程所涵盖,如今语法与写作一般安排为两门课程,故每门课的教师各有侧重,至于其他如听力、口语,英美概况、泛读等课程也“各是其所是”,少有着力语法问题了。实际上,学生语法的掌握,不能只凭语法课程来解决,也不能只是教授语法的教师负有责任。教师不了解学生的语法水平,无法和其展开有效沟通,使教学中的孤立与片面成为客观存在的问题。
(二)助力学生整合梳理语法知识
系统的语法知识才能应用。不少学生,经过多年的学习,虽然了解了一定的语法知识,但依然难以理出语句的头绪,说明这些学生碎片化的语法知识对他们的英语学习帮助有限。笔者认为,学生语法学习上抱残守缺、不思语法知识的完备和缺乏应用语法知识于语言实践的工具性意识是其主要原因,故教师应当在语法知识的应用方面引导学生,使语法发挥它的工具性属性。
五、结语
语法在英语学习中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语法能解决英语学习者的所有问题。某些情况下,是需要考虑逻辑关系的(刘润清1,1999:147)。如果不这样认识问题,就有可能把语法的作用绝对化了。例如:
The joke would not be understood by readers who are (familiar) _______ with Chinese tradition.
依从语法视角,括号中的原词用来填空也说过得去;但从逻辑上考察就远不如正解unfamiliar更加合乎情理。
參考文献:
[1]李基安.现代英语语法[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8,
[2]刘润清.刘润清论大学英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刘润清.“论一堂课的五个境界”[J].外研之声,2010(2):3-6.
[4]黄国文.人生处处皆选择[J].当代外语研究,2016(1):1-8.
[5]高远,李宝琨.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杨永林.经典与新锐辉映,理论与应用齐飞——英语写作要加强“一体化”与“本体化”研究[J].当代外语研究,2017(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