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1+1”单元主题阅读课堂教学的探究

2020-07-14 19:26苏倩映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0年11期
关键词:课外课文阅读教学

苏倩映

摘 要 我们课题组开展小学语文 “1+1”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研究已有三年,在从开始的模式研究,到后来的创新尝试,在逐步的探究、不断的改善中,从备课着手,到授课,到课外延伸,使“1+1”单元主题阅读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多样,内涵更丰富,让课外阅读走进课堂,让阅读教学走出课外,力求“”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关键词 小学语文 “1+1”单元主题阅读 课堂教学 拓展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自从开展“1+1”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以来,自己借此机会提高教学实践能力,同时在研究过程中也对“1+1”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有了更多更广的思考。这几年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也做了一些探究和尝试。

1备课以语文阅读教材的“1”为出发点

冰心说的:“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1+1”单元主题阅读教学是对文本内容的一个有益的补充,以语文阅读教材为出发点,根据中高年段学生年龄特点的不同,利用“主题”搭建适当的教学的桥梁,配置合理的教学策略,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类语文课程资源,充分发挥拓展延伸在阅读教学全过程中的作用,将“拓展延伸”贯穿于语文阅读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

针对每单元每篇课文的备课,结合阅读教学,找出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这是在教材备课中确定的第一个“1”,也是阅读教学的基础,这是必须明确的。接着根据已定的教材教学重点的“1”,进行课外阅读拓展。拓展的文章,要结合单元主题阅读重点进行挑选,可以参考多本练习册,同步阅读或者网上搜索,有的还需要节选、修改、删减。根据单元内容和阅读教学重点,要思考授课的“+1”形式,这是备课中要花功夫的。备课时值得注意的是拓展的文章不是单纯进行阅读练习,而是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在学生阅读时提出明确的一两个要求,有目的、有针对性地阅读,而并非等同于课后练习。

2授课以教材的“1”为拓展点,丰富“+1”的阅读教学形式

其实“+1”的拓展阅读,是对本课重点教学的巩固、反馈、延伸、拓展,可以说是课外对课内的补充。这个“+1”只是一个概念的“1”,不是具体数量。通过我们对小学语文 “1+1”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实践,在课堂授课中实践尝试多种“1+1”的拓展阅读教学方式。这几个学期我从“1+1”单元主题阅读教学的课堂授课形式上做了一些不同的尝试:

2.1以一篇课文为“1”,拓展另一篇课外文章

五年级下册的感人事迹单元里,教学《桥》一文时,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拓展阅读《诺曼底号遇难记》。原本拓展的文章是《丰碑》,但针对学生的学习难度,以及文章的对应的重点,后来选择了《诺曼底号遇难记》,并且进行了一些删减,降低了阅读难度,也对阅读方法更有针对性的运用。通过学习《桥》一文的正面侧面描写对突出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把阅读理解方法运用到另一篇课外文章《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学生能很快掌握方法,对课文的理解很透彻很深入,效果挺不错。这次上课后让我体会到备课时,要选择更合适的阅读内容,并根据拓展的知识点加以调整,这样的“1+1”更加有效。

2.2以一篇课文为“1”,拓展多篇文章

教学六年级下册民风民俗单元时,我上了《北京的春节》的研讨课。通过总结学习课文的阅读方法:抓住特点进行重点的细节描写。接着重点拓展阅读链接的两个篇短文《过年》和《除夕》,用同样的阅读方法学习文章,并且学习写同一个题材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写,帮助本单元的写作训练。以此尝试确定了高年级语文“1+1”单元主题阅读教学课堂模式流程。随后在学习《鹿和狼》这篇课文时,我通过教学画生物链示意图,拓展了两篇文章《蛇与庄稼》、《挽救了澳大利亚的蝴蝶》,让学生画出事物之间的关系图,更清晰地理解说明的内容,加深对自然界生物之间联系的认识,而且通过导图方式训练,学生很好地掌握了一种阅读技巧——画简单导图。这种以一个主题的发散性阅读,有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与巩固所学的阅读方法。

2.3以一个单元内容为“1”,拓展几篇课外文章

教四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观察与发现这个单元时,我在复习巩固课堂上进行整个单元的拓展阅读教学,首先回顾复习本单元内容《观察与发现》,总结观察方法。拓展阅读《同步导学》的《有趣的发现》,發现新的观察方法——反复观察。这是单元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拓展。从课文中巩固已有方法,并在拓展阅读中生成新的方法。接着根据本单元的写作学习,把学法拓展延伸到写法。拓展阅读《同步导学》的《蟋蟀》,指导从哪几方面内容来写?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这是本单元写作方法的指导,最后延伸写作。布置实践活动,根据学到观察方法进行多角度观察,根据学到的写作顺序写观察日记。学生在这个单元的学习非常充实,观察日记写得非常细致。

3延展阅读教学的课堂空间

“1+1”的拓展阅读不仅指内容的丰富,也可以是阅读时间和空间的延伸和拓展。有限的课堂让阅读持续深入就必须把课堂内外结合起来,力求能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3.1以一篇课文或者一个单元内容为“1”,拓展阅读一本书

“1+1”的拓展阅读不仅指教五年级下册《冬阳·童年·骆驼队》一课时,尝试以文带书,拓展《城南旧事》,把书本里的内容和课文的内容相联,加深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也回顾这本书的内容,该书在上册学习《窃读记》时已经进行阅读。在教《草船借箭》一文时,也对《三国演义》进行课外拓展阅读,通过提前布置学生在课余阅读,把文章的情节和书中对三个人物的描写,加深对课文故事背景、人物关系、人物个性的了解,也引起学生对全书的阅读兴趣。教学六年级上册(下转第201页)(上接第183页)的认识鲁迅先生这个单元教学时,我给学生统一在图书室借来鲁迅的《故乡》,在学习亲人眼中、陌生人眼中、其他作家眼中的鲁迅先生后,把《少年闰土》一文放在单元最后一课讲,通过阅读鲁迅先生的作品,抓住外貌描写的特色,感受他笔下写的人物形象特点,如:聪明勇敢的少年闰土,饱经沧桑的中年闰土,潦倒迂腐的孔乙己,刻薄的杨二嫂,失魂落魄的祥林嫂。既是对本单元人物描写中外貌描写的深入学习,也更深入了解本单元对鲁迅先生的作品了解,拓宽单元内容的广度,挖掘了阅读知识的深度,增加了课内外阅读的维度。

3.2以一个单元的课文为“1”,拓展阅读一类书

其实这种类似于群书阅读,为了让课本已有的单元主题更丰满,让学生在同一时期对同一类书进行课内外阅读,把课堂内阅读延伸到课堂外的阅读。在教学四年级上册童话故事这个单元,课堂上学习了这个单元的几篇童话,总结学习了学习童话的相关知识,感受童话中的真善美,课堂介绍拓展阅读《王尔德童话》、《绿野仙踪》、《爱丽丝梦游仙境》等童话书,并让学生通过回家阅读更多童话,和家长交流最喜欢的童话,并组成阅读小组,在阅读分享课上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和小组同学交流,并以小组形式和全班同学交流分享。这样从课本的“1”,课堂的“1”,拓展课本外的“+1”,走向课堂外“+1”,从中让单元主题变得更丰富充实。通过选择自己喜欢的同主题书籍,让每位学生成为有个性的读者。

在“1+1”单元主题阅读课堂教学的探究中,逐渐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固有的课堂结构,采用不同的阅读教学形式,让学生学习会发现、对比、归纳、总结,并进行有效的拓展延伸与运用,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以达到我们研究所期待的效果,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参考文献

[1] 刘宪华.刘宪华和她的主题阅读教学[J].小学语文教师,2010(30).

[2] 袁洪举.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2015(02).

猜你喜欢
课外课文阅读教学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背课文的小偷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