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怡丹 刘笑明
[摘 要] 文章从负债变动、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等几个方面对GZB集团的财务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企业只有优化产业结构和资产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创新才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只有稳固成果、防控风险,最后才能能够大力地回馈股东。
[关键词] 财务报表;分析;盈利;回馈
1 企业简介
中国GZB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GZB”)是一家集建筑、环保、房地产、水泥、民爆、公路、水务、装备制造、金融等主营业务为一体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
2 财务指标比较分析
2.1 资产负债表增减变动分析
2015年总资产1 276.3亿元,2018年总资产2 182.09元,2018年相较于2015年增加近一倍。自2015年开始,企业的总资产每年以大约20%的增长率平稳增长,流动资产等各项资产涨幅较为平均。因而GZB的发展呈稳定上升趋势。
负债的规模伴随着资产的增长也有较大幅度增长。长期借款保持在一个水平,无较大变动,而流动负债在2015-2018年,涨幅将近70%,非流动负债在这四年的增长较为平缓。流动负债的增加,表明企业近几年加大了对外投资的力度,使得企业的资产结构稳定发展。
资产减去负债剩下的部分就是所有者权益。股本在这四年无变化,而未分配利润等科目呈增长趋势,2018年所有者权益科目相较于2015年增长将近一倍。因而对于股东而言,这是一个较好的发展趋势。
2.2 短期偿债能力以及资本结构分析
2.2.1 流动比率
2016年达到近五年高峰值,之后明显下降,截至2019年9月30日第三个季度结束,流动比率达到1.144 4。流动比率起起伏伏,流動资产与流动负债控制较为稳定,维持在1左右,较稳定。通过与同行业平均指标值比较可知,GZB相较于平均值低很多,流动资产可以覆盖短期债务,不影响经营资金的周转效率和获利能力。
2.2.2 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跟流动比率一样,在2016年达到了近五年高峰值,此后,明显下降,并且近段时期维持在0.6左右。速动比率过低,企业短期偿债风险就会相对较大。
GZB的速动比率远低于行业平均值,短期偿债风险相对较大,但是GZB处理财务风险的能力在业界是很高的,并不会有很大的影响。
2.3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2.3.1 利息保障(支付)倍数
2016年、2017年、2018年三年的利息支付倍数分别为370.380 9、460.149 8、411.252 5,GZB的利息保障倍数一直处于高水平,企业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越强。
2.3.2 权益乘数
GZB 2016-2018年的权益乘数分别为:4.05、4.46、5.09。从所查到的最新数据可知,在2019年的3月31日、6月30日、9月30日的权益乘数分别为5.05、4.80、4.84,权益乘数较大,企业负债越多。从数据可知,GZB的权益乘数缓慢降低,财务风险也在逐渐得到控制,因而可以更快达到最优的资本结构,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2.3.3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过高说明企业净资产较少,严重可能会资不抵债。
GZB相较于同行业的平均指标而言,更加平稳,资产负债率从来没有达到100%,但在2016年仍然是达到了近五年高峰值86.283%,GZB的资产负债率保持较好。资产负债率保持平稳,给予债权人继续进行投资活动的信心。
2.3.4 股东权益比
GZB的股东权益比率在达到巅峰值32.358 6%之后缓慢下降,维持在26%左右,所以GZB的长期还债能力较好。
2.4 盈利能力指标
2.4.1 净利率(主营业务利润率)
该比例越大,企业盈利能力越强。2015到2017年,GZB的净利润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稳定在11%右,并且呈一定的增长趋势,在2018年,迅速增长到15.2216%。GZB在2018年的盈利能力达到近几年最高,也取得了不错的经营成果。
2.4.2 销售毛利率预测企业盈利能力
2015年为14%,在2016年及2017年有所下降,2018年提高至16%。GZB的销售毛利率较高,近期不会出现亏损局面。
2.4.3 净资产收益率
指标值越高,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在2016年达到近期高峰值之后,呈现下降趋势,说明企业在2016年之后,利用自有资本获得净收益的能力略微下降。GZB的净利润收益率远远高于行业平均值,这证明在自有资本的利用率上,GZB是远远高于行业其他企业的。
2.5 营运能力分析
2.5.1资产周转率越高,企业资产使用效率越高
GZB的总资产周转率在2018年达到历史新低,这说明,企业资产收益能力较低,或是闲置资产较多。在这方面,GZB需要继续改进,提高总资产周转率。
2.5.2 存货周转天数
GZB的存货周转天数在2018年达到新高,而存货变现速度减慢,这个也验证了总资产周转率在2018年也是历史新低。
2.5.3 周转天数越少,企业流动资金使用效率越高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在2018年达新高56天,这表明GZB收回赊销账款能力变低。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加是因为企业收回赊销账款能力不足,反映应收账款变现速度和管理效率较低。
2.6 利润表项目具体分析
营业利润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也是企业利润主要来源。2016年-2017年出现明显的增长,2018年达到近四年新高77.09亿元,这说明企业在2017年和2018年的经营活动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核心利润反映企业开展自主经营活动所产生的利润。2015-2018年核心利润呈现增长的态势,而2018年的核心利润70.73亿元相较于2015年增长了89%,说明GZB在2018年取得了不错的经营成果。
三费占比情况可以衡量企业管理能力和财务特点。管理费用属于固定费用,用来衡量企业的管理能力。GZB管理费用在2015-2017年呈现上升趋势,说明企业的管理效率还没有达到最优,但在2018年又开始下降,说明管理效率相较于2017年有了提升。财务费用主要由企业借款引起,需要关注借款利率及企业的财务风险。GZB的财务费用在2015年-2018年呈现缓慢增势,说明GZB在提高资金管理效率的同时,减少了过多的闲置资金。
2.7 现金流量表具体分析
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数,说明GZB原本造血功能不强。数据逐年增加,说明GZB的造血功能在慢慢增强。
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负值不断变大,证明企业一直在进行购置固定资产或对外股权投资,证明GZB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入增大,并且规模越来越大。
3 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3.1 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和资产结构
产业结构一直是跟企业生存息息相关,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也是提升融资效率的一个方面。作为大型上市国企,GZB参与了国企改革和积极转型。企业只有积极参与其中,才能有所变化。所以优化企业产业结构和资产结构也同样重要,只有这样才能让企业有一个好的产能。优化资产结构,才能让企业提高融资效率,而且是切实可行的。GZB企业作为大型上市国企,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资产结构需要慢慢调整。
3.2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应适当降低GZB债权融资过高的态势。GZB的债权融资比例过高,占到了 70%以上,债务资金规模庞大,风险隐患也很大。因此,可以适度缩减债权融资的规模,控制风险,逐步地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以达到安全水平。应提高GZB股权融资比例。GZB的股权融资比例较低,只有不到 10%,还存在逐年减少的情况,并没有发挥上市企业股权融资渠道的作用。GZB可以适当增加流通股的数量,以提高股权融资的比例。
3.3 创新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
创新金融机构和金融产品是一个解决企业经营困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良好措施,根据上市企业的特点,专门为其定制一个金融产品或者机构的一个很好的途径。
支持国有四大银行和其他地方性银行发展,大力发展其他金融机构比如担保企业,租赁企业,基金企业等;开发出一些不同的金融产品,满足企业的各种融资需求。
4 总 结
4.1 转型成果稳固
一方面,随着主要业务的稳步推进,目前GZB的非建筑业务利润占比接近半数、营收占比过半;另一方面,GZB的建筑业务不断革新发展思路,国内实现了向PPP、BOT、EPC等运作模式的转变,国外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大力开发国际市场,提质增效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4.2 升级步伐加快
近年来,GZB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创新机制,业务提升技术实力,打造环保和高端装备的产业园实现规模效应,落地再生资源精加工生产线提高自处理业务占比,携手北京环卫集团创新固废处理盈利模式,研發“5G科技”树立高端地产品牌,创新商业模式和融资模式实现多业态发展。
4.3 风险防控有效
GZB针对重大决策项目建立了“分段决策”“前后台制衡”的全过程风险管控模式。近五年来,GZB从未发生系统性和颠覆性的重大风险,企业经营效率、经营效果和资产质量持续向好,企业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4.4 治理结构改善
GZB调整了子企业的治理结构,创造性地施行了专职董监事制度,治理效率明显提升。经营效益明显增强,企业战略得到了稳步推进。
4.5 回馈股东有力
在投资回报方面,GZB坚持通过转型升级提升企业价值,并在保持高增速、高盈利的同时派发高比例现金分红。现已连续6年将30%以上可供分配的净利润以现金的方式回报股东。
GZB的业务规模、盈利能力、发展速度和规范运作水平一直位居湖北省上市企业前列,投资者对GZB布局的环保、高端装备、基础设施投资与运营等新兴业务表示高度认可,坚定看好GZB今后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宏宇,李锦生.DEA视角下集合债券融资效率的行业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13).
[2]吴盛男.YB制药公司财务风险分析与控制[D].郑州:中原工学院,2018.
[3]汪文成,兰继高.“互联网+”时代的财务与会计变革及创新[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7(15).
[4]杨满丽.“互联网+”时代财务管理的变革与创新[J].现代商业,2017(3).
[5]黄世忠.移动互联网时代财务与会计的变革与创新[J].财务与会计,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