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用药剂对水稻褐飞虱不同虫龄的田间防效

2020-07-14 15:27居梦婷阮赞誉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水稻

居梦婷 阮赞誉

摘 要:为验证不同药剂对水稻褐飞虱不同虫龄的田间防效,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开展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AS+50%吡蚜酮WP组合处理,对水稻褐飞虱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作为主要防控药剂组合;20%呋虫胺SG也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特别是对高龄若虫,当田间高龄若虫为主时,可作为防治的主要药剂;50%吡蚜酮WP对水稻褐飞虱持效性较好,但速效性较差,建议搭配其他速效性较好药剂使用;10%烯啶虫胺具有一定的速效性,但持效性较差,建议搭配其他持效性较好药剂混配使用。

关键词:褐飞虱;虫龄;水稻;药剂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5.1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2-0080-02

褐飞虱[Nilaparvatalugens(Std)]属同翅目、飞虱科,是一种远距离迁飞危害水稻的重要害虫,具有很强的暴发性、突发性和成灾性[1]。目前,药剂仍然是防治水稻褐飞虱的主要手段之一。2005年由于吡虫啉产生抗性,防效下降,我国南方稻区褐飞虱大暴发,水稻大面积受灾,产量直接损失10%~20%,个别田块甚至颗粒无收[2]。目前生产上使用的主导药剂吡蚜酮及其复配药剂也出现了防效下降的趋势,抗性风险巨大[3]。针对不同虫情使用不同的农药配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筆者针对几种农药和配方对不同虫龄褐飞虱的防效进行了研究,旨在为褐飞虱的科学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设在浙江省海宁市马桥街道单季晚稻田,水稻品种为“秀水134”,2017年6月2日直播,前茬为冬闲田。该田块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粘土,肥力中等。试验在2017年9月3日进行,褐飞虱处于低龄高峰期,水稻处于抽穗扬花期。喷药器械为红土地牌16L电动背负式喷雾器,用水量450L/hm2,施药前至施药后3d稻田保持浅水层,施药当日为晴天。

1.2 供试药剂 50%吡蚜酮可湿性粉剂(河北博嘉农业有限公司);10%烯啶虫胺水剂(浙江世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呋虫胺可溶粒剂(日本三井化学AGRO株式会社)。

1.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1)10%烯啶虫胺AS+50%吡蚜酮WP,450mL/hm2+240g/hm2;(2)50%吡蚜酮WP,240g/hm2;(3)20%呋虫胺SG,450g/hm2;(4)10%烯啶虫胺AS,600mL/hm2;(5)清水对照。每处理4次重复,共20个小区,各小区面积66.7m2,小区间随机排列;所有小区其他栽培条件一致。

1.4 调查方法 施药当天及施药后第7、15天分别进行药剂防治效果调查,每小区采取平行跳跃5点取样法,每点用医用白瓷盆拍查3盆,统计掉落盘中的褐飞虱龄期(其中3龄以下为低龄若虫,4~5龄为高龄若虫,成虫包括断翅型成虫和长翅型成虫)和数量,折百丛虫量后计算虫口减退率和矫正防效,并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测验法(SSR)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以英文小写字母代表5%差异显著水平。

虫口减退率=[(施药前虫量-施药后虫量)/施药前虫量]×100 (1)

防治效果=[(处理区虫口减退率-对照虫口减退率)/(1-对照虫口减退率)]×100 (2)

2 结果与分析

2.1 施药后第7天的防治效果 由表1可知,施药后第7天,10%烯啶虫胺AS+50%吡蚜酮WP、20%呋虫胺SG、10%烯啶虫胺对褐飞虱成虫和高龄若虫防效较好,防效分别为92.13%、77.3%、70.82%和99.59%、95.57%、93.59%;50%吡蚜酮WP对褐飞虱成虫和高龄若虫防效较差,防效分别为33.11%和60.82%,显著低于其他3种处理;4种药剂对褐飞虱低龄若虫防效无显著差异;10%烯啶虫胺AS+50%吡蚜酮WP、20%呋虫胺SG、10%烯啶虫胺对褐飞虱总防效较好,分别为74.37%、80.83%、77.83%,与50%吡蚜酮WP(防效60.18%)存在显著差异。

2.2 施药后第15天的防治效果 由表2可知,施药后第15天,10%烯啶虫胺AS+50%吡蚜酮WP、20%呋虫胺SG、10%烯啶虫胺对褐飞虱成虫和高龄若虫防效较好,防效分别为96.82%、90.17%、92.05%和99.82%、99.69%、99.40%;50%吡蚜酮WP对褐飞虱成虫和高龄若虫防效较差,防效为60.98%和83.80%,显著低于其他3种处理。10%烯啶虫胺AS+50%吡蚜酮WP对低龄若虫防效最好,防效为90.39%;50%吡蚜酮WP次之,防效为79.57%;20%呋虫胺SG为75.11%;10%烯啶虫胺AS效果最差(防效为58.26%),与其他处理呈显著差异。10%烯啶虫胺AS+50%吡蚜酮WP对褐飞虱总防效最好,达到91.84%;50%吡蚜酮WP和20%呋虫胺SG防效较好,分别为79.14%和78.80%;10%烯啶虫胺AS效果最差,防效仅为64.86。

2.3 防效总体评价 总体来看,在褐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几个药剂处理对褐飞虱都具有一定控制效果,但对不同虫龄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存在很大差别。10%烯啶虫胺AS+50%吡蚜酮WP组合在药后7d对高龄若虫和成虫防效达到90%以上,药后15d防效提高到95%以上,且成若虫防效达到91.84%,说明其对褐飞虱成虫和高龄若虫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20%呋虫胺SG、10%烯啶虫胺药后7d,成虫和低龄若虫防效都没有超过80%,但对高龄若虫防效较好,达到了95.57%和93.59%,成若虫防效相对较好,分别为80.83%和77.83%,药后15d对高龄若虫防效均提高到了99%以上,但10%烯啶虫胺AS成若虫防效下降到了64.86%,说明这2种药剂对成虫防效一般,高龄若虫速效性较好,但10%烯啶虫胺持效性较弱;50%吡蚜酮WP在药后7d对成虫、若虫防效都比较差,尤其对成虫,防效只有33.11%,说明其速效性较差,药后15d对低龄若虫的防效能达到79.57%,成若虫防效79.14%,说明持续性较好。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10%烯啶虫胺AS+50%吡蚜酮WP组合处理对水稻褐飞虱具有很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可作为主要防控药剂组合;20%呋虫胺SG也具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特别是对高龄若虫,当田间高龄若虫为主时,可作为防治的主要药剂;50%吡蚜酮WP对水稻褐飞虱持效性较好,但速效性较差,建议搭配其他速效性较好药剂使用;10%烯啶虫胺具有一定的速效性,但持效性较差,建议搭配其他持效性较好药剂混配使用。

参考文献

[1]李汝铎,丁锦华,胡国文,等.褐飞虱及其种群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239-255.

[2]程加安,祝增荣.2005年长江流域稻区褐飞虱爆发成灾原因分析[J].植物保护,2006,32(4):1-4.

[3]诸茂龙,李军.几种药剂和配方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效[J].浙江农业科学,2018,59(6):985-987.

(责编:施婷婷)

猜你喜欢
水稻
水稻和菊花
机插秧育苗专用肥——机插水稻育苗基质
有了这种合成酶 水稻可以耐盐了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中国“水稻之父”的别样人生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对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思考
有些地方的水稻待收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