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皖南山区小流域治理

2020-07-14 14:48施建林
安徽农学通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水土保持

施建林

摘 要:该文从水土保持项目建设管理的角度出发,介绍了泾县小流域治理实施情况、主要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进一步做好皖南山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 S15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20)12-0053-02

泾县是皖南山区县之一,位于黄山北麓,太平湖畔,李白曾赞誉为“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县内物产丰富,是宣纸之乡,出产多种名优绿茶。境内低山及丘陵地分布有面积超过3333.33hm2的茶叶地、面积超过1333.33hm2的青檀(宣纸的主要原料之一)等经果林地,但由于多是15°以上的坡地,水土流失较重,生态系统退化,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因此,做好皖南山区小流域系统治理工作,不仅契合新时期的治水方针,也是山区群众的现实需要。

1 泾县小流域系统治理实践

根据宣城市水土保持规划(2018—2030年),泾县水土流失面积348.12km2,其中中度及以上占流失面积的52.08%,分布于青弋江上游的汀溪、蔡村等乡镇。“十三五”期间,泾县在上述地区实施了小流域治理项目。汀溪项目位于汀溪乡大南坑村等地,完成水系工程2054m、拦沙坝6处、山塘5处、机耕路7213m;新建梯地、茶叶种植42hm2;水蚀坡林地305hm2;封禁1048hm2(补植112hm2)。先峰河小流域工程位于蔡村镇上胡村、毛田村等村,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7.71km2,其中整修梯地267hm2、覆盆子栽植;水蚀坡林地17hm2;封禁措施1392hm2(补植47hm2);护岸461m、拦沙坝4处、整修山塘11处、机耕路3661m。项目工程措施由专业施工单位实施,植物措施由农户种植,已通过市级竣工验收。

效益分析:封禁措施使得有效林地面积增加、林木质量提高,改善了水源涵养条件;以山塘、拦沙坝为代表的小型水保工程的拦蓄作用,使水土资源得到了有效保护,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茶叶地、覆盆子园地等改造,产值提高,区内农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增加了农民收入;村庄水系整治,农村环境面貌一变,“农家乐”的客流量增加了。

《2018安徽省水土保持公报》中开展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效益后评价工作一节,“依据《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信息化监管技术规定(试行)》,开展了2015年汀溪、先峰河小流域治理工程图斑精细化管理,对工程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论是:通过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的实施,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发生了变化,植被覆盖率提高,水土流失得到防治,生态环境改善。”

2 主要做法

2.1 分区施策和系统治理 小流域上游源头采用封育治理措施,具体做法如下:在流域坡度大于30°,树木郁闭度为10%~30%的疏林地全面封禁,对其中郁闭度低于15%的地块,采用乡土树种、按适地适树补植,对封育地块,在项目申报时,让涉及村组群众知晓、同意并承诺,在实施方案中划分出生态林地和生产林地,对生态林地管护费用、蔬林补植的苗木进行补助。流域中游主要是生产林地,在汀溪、先峰河小流域是茶叶地,直接关系到项目区群众收入水平和源头的封育治理措施能否得到有效保护。之前的茶叶地多是大于15°的坡地,水土流失较重,采取费省效宏的竹篱笆、等高移植等措施;对新建茶地平整土地、建设截排水沟、沉沙池等工程。治理后的地块推行“公司+农户”、家庭农场等经营形式。流域下游则是村庄居住用地和基本农田等,为了契合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区以塘坝整修为点,水系整治为线,缀点连线,工程按满足防洪标准、农田灌溉保证率、拦砂等基本功能,和美化、绿化要求设计,辅以配套水保文化广场等设施,提高了项目区的人居环境质量。例如,在先峰河项目中,上胡村口塘整修,现已成为村内一景,而在汀溪项目区,带动了“农家乐”的发展,生态理念自然入心。

2.2 专业施工和群众劳务 按照“合同制”“招投标制”,工程由专业施工队伍来承建,在协议中明确,对植树造林、辅助用工等由工匠组织有劳力的贫困户劳务分包,提高了项目区农民的务工收入,有助于脱贫攻坚。

2.3 过程公开和监管到位 一是在项目申报时,召集村组、农户会议,提出投资投劳、生态林地和生产林地划分、封育管护等初步方案,征求建议和想法,在方案同意的基础上,才由勘测设计单位正式开展前期工作;二是在项目实施时,在项目区核心点树立公示牌,将项目相关责任单位、建设内容、工程造价等情况进行公示。县水利局作为水保项目责任主体单位,对于每个工程,成立由乡镇、村组、水保站、局股室等组成的建管办,明确人员和职能,具体负责项目督促、环境协调等工作。

3 存在问题

3.1 治理规模、技术含量与需求的矛盾 (1)每年实施的项目规模一定,来年项目区又更换了,建设期短而客观上水土流失治理周期要求较长,不能满足防治要求;(2)在措施上新品种、新工艺引进和运用不够,在水土流失监测和在山区水土流失规律性分析方面,投入不足;(3)因林木所有权和林地承包权到户,导致水土流失规模治理与个体农户要求的差异。

3.2 项目建设要求与建管能力不足的矛盾 (1)县级水利部门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在职能、编制等都有一定程度弱化,导致基层水保技术人员缺乏,往往一人承担项目管理任务,又从事生产建设项目水保监督工作,与“工程补短板、行业强监管”要求不相适应;(2)水土保持作为边缘交叉学科,包含水利工程、林业、风景园林等综合专业,对于规划设计、施工和监理行业来说,资质等级高的单位,往往对项目没有兴趣,而资质等级低的单位,则人才匮乏,从而项目实施水平难于尽如人意。

3.3 治理效果与水利水保设施管护矛盾 建成水保设施虽然明确由当地行政村进行管护,乡镇水利水保站做好服务指导工作,但是受限于经费和人员,管护专业化水平、效率不高,不能适应当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要求,难以保证水土保持效益的持久发挥。

4 对策建议

4.1 实行县级项目整合,两手发力,走生态清洁型建设之路,提高小流域治理成效 近年来,在泾县汀溪乡等山区有林业部门的造林和低产林提升项目、农业农村部门的茶地改造和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县级政府可加大项目整合力度,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对接各部门力量,整合资金,形成综合优势,提高项目绩效。同时,发挥政府资金引领作用,采取以奖代补、一事一议等方式,在项目区鼓励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农村新型市场主体开展连片治理,以形成多元的社会化投入的格局,实现“两手发力”。在项目完成后,所建工程设施和林草措施等能得到专人有效管护。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符合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的要求,皖南山区的小流域治理应朝这个方向发展。建议上级部门出台更多激励措施,加大对基层指导力度。

4.2 创新建设方式,提高项目建管水平 规划引领,水保规划中项目安排以大的流域片为分区,做到逐年计划,滚动实施,实现规模治理效果。为解决优秀规划设计等单位参与水保项目意愿不强的局面,業主可将一个规划期项目采取一次性招标、分年度实施的招标方式。与此同时,还可达到以下目的:一是利于项目整体推进,掌握项目实施的主动性;二是减少招标次数和中间环节,降低成本;三是有利于强化项目管理,提高项目质量。针对基层水利部门人员编制等不足的实际,政府可加大购买第三方中介服务,吸引社会化专业力量投身水土保持事业中来。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平和:搞好六个推进 实施六大工程 水土保持谱新篇
水土保持在防洪工程中的作用研究
水土保持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