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洁 熊林波 代明星 涂美 陈劲松
【摘要】 目的:观察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治疗研究。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联合使用肌电生物反馈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MA-L评分、ADL评分、iEMG评分与FMA平衡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上述指标评分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措施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功能,值得推广。
【关键词】 肌电生物反馈 康复训练 脑卒中偏瘫
doi:10.14033/j.cnki.cfmr.2020.15.0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20)15-0-02
Effects of Myoelectric Biofeedback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on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BAI Jie, XIONG Linbo, DAI Mingxing, TU Mei, CHEN Jinsong. //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 2020, 18(15): -153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treatment of lower limb motor function in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Method: A total of 80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were selecte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yoelectric biofeedback. The clinical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ere analyzed. Result: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MA-L score, ADL score, iEMG score and FMA balance function scor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scores of the above index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Myoelectric biofeedback combined with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ower limb function of stroke patients with hemiplegia,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Myoelectric biofeedback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Stroke hemiplegia
First-authors address: Mianyang Central Hospital, Mianyang 621000, China
脑卒中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该病很容易使得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1]。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来说,其生存质量高低主要取决于患者瘫痪肢体的恢复情况与肌力的增强情况[2]。在该病的临床治疗中,现阶段肌电生物反馈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3]。本次研究了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3月-2018年12月的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基础,从中选出80例患者入组本次研究。纳入标准:(1)经影像学检查(头颅MRI或CT)确诊为脑卒中的患者(发病3 d内就诊的患者);(2)无精神疾患[4]。排除标准:(1)无法自行配合完成研究;(2)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5]。对这80例患者展开随机分组,具体情况为: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24例,女16例,患者年龄46~74岁,平均(63.18±6.53)岁。试验组40例患者中,男23例,女17例,患者年龄47~75岁,平均(64.46±7.29)岁。试验组与对照组年龄等一般资料相近(P>0.05)。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此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在患者卧床期间,将患者偏瘫的患肢以良肢位进行摆放,定时帮助患者进行翻身。指导患者进行健肢的主动运动或健肢协助患肢的被动训练,如采用Bobath握手、翻身练习、桥式训练等。
试验组患者采用康复训练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进行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肌电生物反馈进行治疗。在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开始治疗工作。让患者采取卧位或坐位,使用神经网络重建仪,将3个电极保持一直线等距离置于患者瘫瘓肌肉表明皮肤上,电极之间的距离在1.0 cm左右。确保患者能够看见反馈仪中的肌电值,能够听见扬声器的声音信号。医师需要告知患者通过反馈信号来控制瘫痪肌肉的方法。每次训练3 min后休息1 min,每块肌肉每次训练15~20 min,2次/d,5 d/周,持续4周为一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定标准
(1)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下肢运动功能,量表中共12项评分内容,每项最高为2分,总分为24分,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越好[6];(2)采用改良Barthel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DL能力,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ADL能力越好;(3)采用表面肌电反馈评估训练系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踝关节最大背屈时胫前肌等长收缩时肌电积分(iEMG)水平[7];(4)采用Fugl-Meyer平衡量表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衡功能,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患者平衡功能越好[8]。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MA-L评分与ADL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FMA-L评分与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项评分均显著升高,试验组相比对照组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EMG积分与FMA平衡功能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iEMG评分和FMA平衡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2项评分均明显升高,并且试验组评分水平远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来说,其脑部皮质支配的高级运动功能受到了限制,主要表现为下肢屈肌无力或伸肌张力增高,患者很容易出现足下垂与足内翻等并发症情况[9]。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瘫痪肢体的恢复情况。在现阶段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多采用了康复训练与肌电生物反馈的治疗方式[10]。其中,康复训练的治疗原理主要是基于脑部的可塑性,包含了轴突侧支芽生与突触更新。同时,通过康复训练能够以技能学习的方式来替代原有的功能。肌电生物反馈则主要是通过仪器,将患者在进行活动过程中产生的肌肉信号转化为视觉或听觉[11]。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仪器能够自动监测治疗区域中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若肌肉的信号超出了设定的阈值,仪器则会产生电刺激,这种肌肉收缩所参数的微弱信号,能够通过仪器进行放大,以视觉的方式显示在显示屏上,以听觉的方式进行声音输出,以此能够促使患者充分了解自身运动与肌肉的控制情况,同时也能够帮助医师更好地指导患者进行运动训练[12]。在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前,患者在各项临床指标评分水平中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而试验组患者采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后,患者FMA-L评分、ADL评分、iEMG积分及FMA平衡功能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联合肌电生物反馈与康复训练进行共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任惠明,郭旭,徐敏.功能性电刺激结合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 40(6):421-423.
[2]李林,王强,尹帅.姿势解密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5):325-328.
[3]彭胜,朱华云,徐永兰.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效果观察[J].中国医学装备,2019,11(6):90-93.
[4]胡淑珍,顾旭东,吴华.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及骨盆运动学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4):269-273.
[5]毛媛,朱芸,张天照.早期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8(5):95-96.
[6]陆操,金丹丹,傅晓倩.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小组模式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及手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8,33(5):369-372.
[7]张坤,苏琳琳,冀永久.腓肠肌潜能开发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肌张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24(6):52-53.
[8]张艳,耿力,王亚玲.品管圈管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机器人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7,39(5):372-374.
[9]孙丹乔,王强,柏广涛.神经康复机械手强化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40(2):96-99.
[10]崔海超,翟宏伟,张明.虚拟现实技术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J].临床与病理杂志,2017,6(11):2439-2444.
[11]车兴旺,程晋成,蒋东生.运动想象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海军医学杂志,2017,38(4):303-306.
[12]陈四海,朱珊珊,陈湘鄂.悬吊运动联合姿势控制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8,33(3):203-206.
(收稿日期:2019-12-20) (本文编辑: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