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江
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报告称,虎牙、斗鱼、哔哩哔哩、花椒、酷狗、TT语音等直播平台青少年保护模式流于形式,存在轻易延长使用时限、未推出强制实名认证、诱导打赏等问题。
从去年3月起,多家网络直播和视频平台应国家网信办要求,上线“青少年模式”。该模式不仅限制上网时间,还屏蔽打赏等功能。按理说,有了这个,孩子们终于无法挥霍父母的血汗钱了,沉迷直播、视频的现象也会得到遏制。但一年过去,这些情况几乎并未得到本质上的改变。当下,手机成为正当的学习工具,未成年人沉迷直播、视频网站、网游问题更加凸显,未成年人巨额打赏事件屡屡发生。造成青少年模式形同虚设的主要原因,自然是相关企业唯利是图,社会责任感不强。看似是平台企业缺乏辨别未成年人身份的有力措施,实质上是,当打赏、充值成为赢利的重要手段时,相关平台企业,面对法律法规摆样子,走过场。
(选自《北京晚报》2020年4月16日)
素材解讀
1.贵在落实。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之所以成为摆设,是因为许多网络平台将青少年视作“摇钱树”,不愿意放弃青少年带来的流量和财富“蛋糕”。完善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最终要靠严格的市场监管以及相关法规文件的真正落实。只有监管措施到位,才能让网络平台企业主动实现自我约束,青少年模式才能实打实地发挥保护作用。雷声大,雨点小,监管不到位,再好的初衷也是“镜中月”“水中影”。
2.齐抓共管。要想使网络平台青少年模式发挥作用,一方面要求业主要严于自律,遵规守纪,另一方面要求有关部门要严格监管,敢动真格。除此之外,家长、学校要扮演好监护人角色。家长、学校对孩子多一些关心,多一些看管,多一些兴趣引导,比一味炮轰平台更有意义。预防和干预青少年沉迷网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尽管责任有大有小,有主有次,但每个责任主体都要守土有责,齐抓共管。
适用话题
落在实处 齐抓共管 关爱青少年 动机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