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地产股开启蓝筹盛宴

2020-07-14 18:15李健王飞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0年26期
关键词:牛市A股资金

李健 王飞

·编者按·

7月1日以来的行情创造了多个第一:沪指5年来单日涨幅最高、沪指5年来单日成交额新高、沪深300指数连续四个交易日连创“开始日累计涨幅”最高……

从行情的起点看,以银行、证券、保险组成的金融板块以及地产板块,共同撬动沪指进入“起涨周期”。也是在金融和地产的带动下,周期、科技蓝筹纷纷表现,即便中国石油那样的大蓝筹7月1日至本周五也积累了近一个板的涨幅,市场的热度得到加强。

在这种暴涨之下,本周五市场有所调整,其中,保险跌5.65%、银行跌3.3%,证券和房地产跌幅相对较小。这是否代表了银行、证券、保险和地产之前的起涨带有“虚火”?

本刊采访的职业投资人表示,金融和地产才开始估值修复进程,尤其是银行,按照市净率来看,上涨一倍都不为过。而对于市场回调,林园投资董事长林园表示,“回调非常正常,但趋势是向上,此时要坚持持有策略。”

·蓝筹牛篇·

金融、地产“长牛”开始 每次回调皆是机会

  自7月1日以来,金融和地产带动沪指“拔地而起”,同时也带热了整个市场,深证成指和创业板指也连连走高。投资者感叹,“很多年没见过这样的行情了”。

有职业投资人向《红周刊》记者表示,“‘蓝筹牛行情已经开启,未来会是一幅‘蓝筹搭台,成长唱戏的图景。”新的蓝筹牛,是保民生、经济复苏、资本市场建设、经济基本面等因素共同推动的,其持续性值得关注。仅仅从金融和地产来看,因为估值太低,目前还处在估值修复进程当中。

民生、经济和顶层设计 让“蓝筹牛”走到台前

7月以来的行情才刚刚开始,但已经让一些投资者的财富实现“保值增值”,这可能是这轮行情继续演绎的最大价值。否极泰基金总经理董宝珍向《红周刊》记者表示,“受疫情影响,老百姓赚钱变难了。我和出租车司机聊天,他们现在每天出车的收入也就够交个‘份儿钱(承包金)。这一方面说明疫情的影响还在,另一方面说明打车人群变少了,可能是这些打车人群变得节约了,或者其消费力下降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说明老百姓现在赚钱太困难了。如果此时金融市场能够活跃一下,显示出财富效应,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家的压力,我们甚至可以说牛市是一件顺天意、合民意的大事。”

在董宝珍看来,牛市有助于民生,有利于经济。他说,“2007年的牛市解决了股权分置改革的老大难问题。再比如2015年的牛市,是为了解决去杠杆和调结构的难题。虽然市场的急涨急跌饱受批评,导致了股市不仅没有服务实体经济,反而拖累了实体经济。我们的牛市有一个规律性原理,就是总会出现在主流板块极端低估,同时社会经济存在困难的时候。当前的突出问题是民生和经济复苏的问题。”

从美股经验看,牛市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复苏。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重创美国经济,但到了2009年3月份美股就启动了十年牛市进程,社会和居民财富实现显著增值。美国著名投资人乔治·索罗斯在“反身性理论”中指出,当主流观点强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会反过来推动基本面的改变,这就是金融市场能够“点石成金”的奥秘所在。

在民生和经济的巨大需求之下,A股走牛还有“顶层设计”的安排和要求。证监会原主席肖钢于7月7日在浦山讲坛上表示,“从当前资本市场的形势来看,党中央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资本市场。”对此,兴业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王德伦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政策是具有延續性的,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出了‘资本市场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后,逐渐放开了银行理财子公司入市、保险资金入市、放宽外资进入门槛等,最终推动A股从2440点的低谷走出来。今年年初,疫情转移了政策的关注重点,但事实上,资本市场依然具有很高的重要性。”

对市场行情报道不是很多的央视《新闻联播》,在7月6日上证指数大涨5.71%的日子,再次给予关注和报道。

从最近这一轮大涨行情的“主力板块”来看,以银行、证券和保险为主的大金融以及地产充当了“先锋”,这两大板块今年以来一直在低估值中徘徊。董宝珍表示,金融、地产很多优势企业的PE不到10倍,部分企业不到5倍,这些企业股价即使上涨2倍,估值也只有15倍左右,依然在合理范围之内。“银行作为大权重板块,它的上涨必定带动指数的上涨。现在上证指数在3450点左右,如果银行上涨2倍,上证指数会有更高期待。但最好晚一点到来,因为中国市场有疯牛基因,2021年达到更高点位相对来说是更为健康的。”

王德伦也认为,2019年下半年以来的市场,更多的是“成长唱戏”,但如果蓝筹的台子不搭好,成长的戏也唱不长久。只有靠“蓝筹搭好台”,吸引更多增量资金入场,把市场中的水位升上来,才有可能让无论是个人投资者还是机构投资者,在更高的平台上选择核心资产及科技创新的龙头。

“目前,金融、地产虽然上涨了一波,但整体上估值依然不高。如果用上证综指或沪深300的估值历史区间分位数来看,金融、地产处在中位数水平左右,但离真正牛市的水平还差很远。在一轮牛市的高峰,估值或许会达到2015年的高位。”王德伦向《红周刊》记者指出。

宏观和企业基本面恢复“先人一步” 多重因素引导A股步入“长牛周期”

如果说A股走牛利于经济复苏,那么经济的复苏和强劲增长则是A股持续走牛的根本条件。《红周刊》记者独家获得了欧洲顶尖投资银行丹麦盛宝银行的三季度展望报告,全球宏观策略师凯·范-彼得森在报告中指出,“压力可能会让中国更具有创新性。逆境只会让一个国家更有韧性和创新性。特朗普带来的不确定性和Covid-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某种意义上是中国面对的‘最好的事情,因为这些因素会使中国加快改革。”

而改革意味着增长,交通银行7月7日发布的最新的经济展望报告认为,下半年经济增速将显著快于上半年。基准情景下,三季度经济增长恢复到6%左右,全年经济增速大概在2.5%左右。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在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时也认为,“今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或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最好,也最有可能实现全年的正增长。”

在整体经济改善之下,微观的企业盈利面也势必改善。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在7月5日发表的一篇名为《金融、地产等价值蓝筹有望重新崛起》的研报中表示,今年以来,为了应对疫情的冲击,我国的社融总量连续3个月同比大幅多增。到5月份社融月增速已经升至12.5%,远高于去年的10.7%。政策也明确表示,要引导广义货币和社融增速明显高于去年,新一轮加杠杆周期已经开始。而过去每一轮加杠杆周期都带来了企业盈利增速的明显回升,因此,从今年2季度开始的1年时间,将出现新一轮企业盈利的回升周期。

表1 2015 年以来银行业估值情况

表2 2015 年以来券商行业估值情况

表3 2015 年以来保险行业估值情况

表4 2015 年以来房地产行业估值情况

表5 2015 年以来医药行业估值情况

王德伦也向《红周刊》记者表示,A股市场出现牛市,是一个长期确定的趋势。尤其目前国家大力推进新型经济的发展,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风险偏好其实并不匹配初创型的科技企业,资本市场可以更好地承担这个功能。“另外,房地产大周期已经走了20年,它作为一种投资资产,长期的大幅增长阶段已经过去了,未来在‘房住不炒的背景下,分享财产性收入的池子功能会转移给股票市场。而且,目前我们面临着一个重要问题,宏观杠杆率还会继续下降,但已经不能单纯地靠降低企业负债来实现了,因为不给企业贷款,很多企业将无法生存,所以我们要提高直接融资比例。从更长远来看,股市能够解决中长期养老的问题。全球很多运作较好的养老金都投资了很多比例在权益市场,比如加拿大养老金有50%的资金投入在权益市场;挪威主权基金拥有1万亿美元规模,有70%的资产投资于权益市场。而我们国家的养老金,包括保险资金投入权益资产的比例都极低。”他表示,未来权益类市场将会出现一个高速增长的好时代。

“2015年牛市初期时的氛围”出现万亿成交额仍有提升空间

在金融和地产打出牛市发令枪后,各路资金迅速涌入资本市场。闻风而来的首先是海外资金,据《红周刊》记者统计,从7月1日-8日的6个交易日内,北上资金均为净买入,合计净买入额为549.58亿元,这超过了6月份北上资金净买入的总和(526.79亿元)。

从数据来看,在成交活跃的前十大个股中,北上资金最青睐非银金融企业,其中净买入额居首的是中国平安。7月1日-8日,北上资金合计净买入中国平安56.43亿元。同期,中国平安股价上涨了20.01%,跑赢上证指数14.03%的涨幅。除了非银金融,北上资金净买入银行和房地产板块也相对集中,7月1日-8日分别净买入了22.89亿元和9.71亿元。

而从北上资金的净买入/净卖出和上证指数的上涨/下跌对应关系来看,两者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截至7月9日,北上资金净买入趋势依然在延续。对此,王德伦指出,今年北上资金呈现持续流入的趋势,4、5月份流入增加,7月份流入又开始加速。今年以来截至7月8日,北上资金净流入超过1000亿元。而且,这是在MSCI不增加A股纳入比例的情况下流入的。因此,北上资金是推动市场上行的主要动力之一。

中泰证券高级策略分析师徐驰认为,这一轮上涨的驱动资金是外资驱动。“在外资带动市场上行后,银行理财资金也会进来,居民部门看到有赚钱效应也会进场。”

以杠杆资金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8日,沪深两市融资余额合计12606.98亿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307.05亿元,连续8个交易日增加。据《红周刊》记者统计,两融资金自7月以来买入最多的同样是非银金融板块,净买入最多的个股是中信证券。

除杠杆资金外,居民入市的热情空前提高。《红周刊》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询问中信证券北京一家营业部负责人,对方表示,5月份以来开户的人数逐渐增加,5月份大概比4月份增加10%左右,6月份又比5月份增加10%左右。尤其在7月1日市场暴涨之后,开户大厅内开户、咨询、想买基金的人是之前冷淡時期的一倍多。“现在有一些2015年牛市初期时的氛围了,我接待过一些卖服装、做摄影的人来咨询有没有合适的基金可以投资。”

据中国结算官网显示,今年4-5月,新增投资者数分别为164.04万和121.41万,分别同比增长了7.14%和5.34%。

同样,爆款基金现象重新出现。汇添富中盘价值基金于2020年7月6日开始募集发售,原定募集截止日为2020年7月10日,但开募当天的上午就募集超过了200亿元,于是公司临时决定在7月6日提前结束了募集。《红周刊》记者从部分基金经理了解到,近期有多位已认购的客户来电表示想要追加投资。

外资、居民、机构等主体都在全面参与本轮行情,在这些资金以外,据记者了解,金融、地产企业的大股东们也从6月份开始增持公司股票,且规模不小。

对此,深圳市林园投资公司董事长林园在6月4日做客《红周刊》直播节目时表示,随着市场热起来,上市公司、民营企业或居民个人的资金会大量涌入市场,牛市是一个趋势,这个趋势形成的财富效应对资金有吸引作用。

王德伦也指出,市场起涨只有7个交易日,所以许多新股民还在开户或开户的路上。而且,机构未来的加仓空间也很大,比如除了公募基金外,保险资金入市的权重比例相对较低。保险资金的可投资产比例是30%,但实际投资比例只有10%左右。同时,包括银行理财资金、企业年金、全球主权基金等,各路资金都在配置A股,且存在配置提升的空间。“我个人认为,A股市场的交易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因为随着A股市场做大,A股的总市值超过了10万亿美元。而在2007年6124点时,A股市场总市值仅有5万亿美元左右。”

金融、地产龙头“钱景”最确定“黑天鹅”和估值逻辑都需要再审视

担纲本轮行情先锋的银行、证券、保险和地产,被认为存在许多未暴露的问题,这会否影响其上行后劲呢?

在少数派投资创始人周良看来,真正能够赚到钱的,往往是大多数人不看好、大多数人看不上的投资机会。他在6月30日夏季策略上表示,市场对银行、保险和地产(的认识)存在误区,这创造了赚钱的机会。

具体而言,银行股目前的估值很便宜,以工商银行为例,现在市净率为0.7倍,净资产收益率为13%。这相当于花7毛钱买了1块钱的净资产,而且每年年末还能再增加1毛3分钱的净资产,投资的年化收益率接近20%。可投资者不太敢碰银行,因为他们担心金融业1.5万亿的让利,会把银行大部分利润“吃掉”。周良在策略会上指出,实际上,1.5万亿让利主要是从银行一年贷款利息收入的8万亿中让出去,而不是从银行业1.8万亿的净利润里面让出去。所以,全年来看,银行的净利润应该是零增长,而不是零利润,“今年可能还会有1.8万亿左右的净利润,与去年保持相当。”

董宝珍也认为,市场之所以对银行很悲观,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股长期不涨。“举例来说, 6月底时,有投资人建议我讲讲‘银行的价值陷阱,我为此准备了一周。紧接着银行出现暴涨,投资人建议说不要讲‘银行的价值陷阱了,还是讲牛市吧!可见,市场对银行的担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银行股长期不涨。我认为,目前银行股的估值已经非常便宜了,体现出大多数人的悲观预期。当牛市大量资金涌入,会出现资金过剩,股票稀缺。银行股大市值在牛市中变成了流动性优势,与流入的大规模资金结合,会在银行稳定的估值修复情况下,出现行稳致远的健康牛。”

和银行类似,保险也存在投资者过度悲观的问题。周良在策略会上表示,保险公司除了债券投资外,还有股票投资、长期的股权投资、收租金的物业投资等,所以长期收益率能够保持在5%左右。而且随着中国市场利率的降低,风险贴现率也会随之下降,能够抵消保险公司长期收益的下降。所以他判断,目前保险的低估值因为隐含悲观预期,使得保险潜在的下跌空间很小,但潜在收益却很可观。

表6 A股中金融地产龙头股一览(数据截至:7月6日)

香港博文基金董事长王文向《红周刊》记者分析称,“今年中国平安的营运利润仍然保持10%以上的增长,中国平安的估值至少在1.2倍以上的内含价值。当然,其他保险公司估值也很低,同样有很大上升空间。”

如果说银行和保险都是与“低估”“作伴”,券商股虽然也一度“低估”,但一轮起涨就创了5年来的新高。对此,广发证券首席非银分析师陈福7月8日在“三季度券商行业投资策略会”上指出,三季度的交易量是核心变量。最近一段时间,当二级市场投资机会显现时,各家公司的客户保证金不到2015年时的一半,但交易量超过1.5万亿,如果叠加社会财富增长,交易量超越2015年也没有什么大问题。另外,证券行業的商业模式发生了很多变化,以前是偏重资产模式,现在轻资产业务占比越来越高,也会带动券商的估值中枢的上移。

沪上某大型券商的证券行业分析师向《红周刊》记者表示,头部券商会强者恒强,“三中一华”(中信、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和华泰)的投行业务越来越集中,承销保荐也更多集中在这四家券商中,在创业板注册制实行之后,它们的承销保荐收入与小券商会进一步拉开差距。

如果说以银行、保险和券商为主的大金融板块“钱景”明晰的话,7月以来行情中的主力房地产业,虽然有“房住不炒”的外部环境,但还是被投资人看好。

在地产行业资深人士韩毓祥看来,“政策越调控,房价越上涨,因为房价有快速上涨的趋势,才会有政策出来稳定房价。而且,截至2019年末中国城镇化率为60%,离发达国家的75%还有一定空间。此外,即便不考虑增量市场,鉴于未来每年GDP5%-6%的增速和2%-3%的通胀水平,即便只考虑每年2%的改善型需求,到2040年房地产依然有15-30万亿的规模。虽然中国房地产进入了‘白银时代,但房地产依然是体量最大的行业。”

同样,资深房地产从业者、知名财经博主朱酒在7月7日做客《红周刊》直播时表示,“自1998年房改以来,22年中只有两年全国商品房的销售额是下降的,所以我认为,房地产并不是强周期行业。它实际上还处在上升周期中。”

朱酒表示,“回顾过去A股市场的三轮牛市,每一轮都跟房地产有直接关系。以1999年为例,房地产市场受房改政策提振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同年上证指数涨了21.8%,次年涨了57.9%。到了2005年,中国商品房销售总额暴增80%,A股在2005-2007年走出了历史上最大级别的一次牛市。”在他看来,A股市场的牛市和房地产市场有紧密联系,如果今年走出牛市行情,房地产股也将有机会大幅上行。

回调是一定会来的 但持有策略不能改变

在市场的快速上涨后,其背后隐含的波动率也快速攀升。从期权的走势来看,上证50ETF期权的隐含波动率直接一步到位达到41.69%的历史高位,而沪深300ETF两个期权合约标的隐含波动率也纷纷上涨到35%左右的历史较高位置。

林园分析称,“未来出现回调非常正常,因为趋势已经很明显了,就是往上。出现回调,可能也是短时间的。投资者还是应该采取持有的策略。”

“A股进入一轮牛市,但牛市不是无数个小阳线长期、平稳的上行组成的。”王德伦向记者表示,“在A股市场特征下,一定会出现波动,会跌下去再涨上来,反反复复地涨跌,但看它的底部连线,是向上的,构成了长牛。我认为,因为很多资金包括大机构会在调下来的时候加仓,所以从经验来看,现在的情况是调不动的。包括7月8日和7月9日,两天都是日内完成修复,调整下来后,日内就完成修复拉上去了,说明市场自身的力量还是很强的。建议投资者在价值理念、长期理念的策略下,拥抱权益时代”

董宝珍也认为,真正的牛市都是在震荡中慢慢形成的,这也才是一个健康的牛市。如果能把牛市拉长到1-3年,A股会更健康。“千金难买扭回头。回调好,没有回调才吓人。”

对于目前是否还可以进场?林园还是坚持他的判断,认为现在是牛市初期。董宝珍则表示,“我看到1万点的市场,现在不进场还等什么?”

·资金篇·

多路资金助推金融地产走强,更大体量“活水”在路上

 从参与资金层面来看金融地产股领衔的“蓝筹牛”会发现:国内机构和QFII是主力,北上资金以及杠杆资金“助攻”,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等也在“抓紧”机会参与。从资金偏好来看,北上资金和杠杆资金青睐非银金融,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看好银行和房地产板块。

实际上,随着“蓝筹牛”的演绎,体量最大的居民资产也有向股市转移的迹象。而其转向一旦确立,那么A股市场将会有更多的增量资金到来。

机构们或“踏空”金融地产行情但他们也正是后续行情的“支柱之一”

7月以来,沪深两市已有五个交易日连续突破万亿元。从持股权重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沪深两市在交易个股的总市值为61.90万亿元,而包括国家队、银行理财、保险公司和QFII等在内的国内外机构,合计持股市值为27.15万亿元,占两市总市值的比重已达43.86%。然而,分析来看,机构资金似乎“踏空”了金融地产股行情。

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机构们持股市值增加最大的是农林牧渔、医药生物和计算机行业,较去年年末分别增长了670.90亿元、518.85亿元和269.83亿元。而银行、非银金融和房地产行业的持股市值则减少居前,分别减少7614.69亿元、4608.40亿元和3129.88亿元。

一般而言,机构资金规模较大,几个交易日完成调仓换股的可能性并不大。这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市场整体出现风格转换甚至是调整也属正常。对于市场后市表现,接受《红周刊》记者采访的雪球投资董事长李昌民表示,目前沪指属于历史牛市行情中的起点位置,所以牛市的中期市场或有调整,但调整幅度不会太大。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市场关于证监会计划向商业银行发放券商牌照的关注度很高。对此,李昌民坦言,“银行是最了解谁有钱及其理财取向的,一旦其获得券商牌照,将会引导更多资金进入市场。”

北上资金和杠杆资金交易活跃场外配资已经是“老黄历”

相比以上机构资金,北上资金“嗅觉灵敏”。数据显示,7月1日至今的六个交易日,北上资金均呈现连续净买入,并合计净买入额超过6月全月的净买入额。这意味着,北上资金或许已嗅到了“蓝筹牛”的味道。至于北上资金“嗅觉”的灵敏度,这在过去已得到了验证。以今年以来的数据为例,记者对比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A股的规模与沪指的走势发现,两者趋于一致,即每当沪指出现上涨或者下跌的情况,北上资金便会呈现净流入和净流出与之相匹配(见附图)。截至目前,北上資金累计净买入A股1.17万亿元。

附图 北上资金累计净流入情况与沪指走势对比

对此,接受记者采访的东莞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杨博光表示,在本次“蓝筹牛”之前,大小盘股的分化已经较为严重,创业板指市值与沪深300的比例已升至高位,这才引发了这一轮以金融地产股为首的蓝筹股的价值重塑。北上资金是市场“嗅觉”较为灵敏的资金,所以提前埋伏很正常。

与此同时,记者注意到,从北上资金加仓路径来看,非银金融行业是其主要的流向。以北上资金成交活跃的前十大个股为例,7月以来,北上资金累计净买入164.59亿元。分行业来看,在28个申万一级行业中(下同),北上资金净买入非银金融行业的规模最大为63.42亿元,占比38.53%,其中净买入规模最大的是中国平安,约为27.15亿元。

而体量略高于北上资金的杠杆资金,也在买入非银金融,并且净买入规模远超北上资金。据记者统计,7月以来,杠杆资金累计净买入A股1293.24亿元,融资净买入居前的行业由高到低分别为非银金融、电子和计算机等,其中融资净买入非银金融行业300.08亿元,占累计净买入的比例为23.20%。其中融资净买入规模最大的是中信证券,约为45.71亿元。至于银行和房地产,也分别有56.14亿元和43.19亿元。

在北上資金和杠杆资金更趋活跃之际,场外配资也在升温。不过,场外配资始终面临合规问题。如7月8日,证监会官网便对258家非法从事场外配资的平台及其运营机构名单集中曝光。对此,杨博光表示,即使场外配置消失,对A股牛市行情的影响也不大。他指出,不同于2015年,本次市场走牛的最大增量资金源于机构资金等,场外配资不是本次市场走牛的主要因素。而市场的发展如果短期被抑制,可能与市场联想到场外配资的历史因素有关。并且,从时间节点来看,目前市场虽涨幅较快,但点位不高,场外配资没有大面积开展的条件存在。

居民资产有转移迹象权益市场的增量资金正在路上

当然,作为上市公司的管理者或经营参与者,上市公司的重要股东往往要比北上资金的“嗅觉”更加灵敏,而其提前布局方向极有可能成为市场未来的风向标。

据记者统计,6月份共有129家上市公司被增持,合计涉及金额约89.56亿元。分行业来看,银行和房地产行业整体被增持金额最为居前,分别为23.42亿元和17.18亿元,分别占6月净增持总规模的26.15%和19.18%。其中,邮储银行、金科股份和南京银行被增持金额最多,分别为14.62亿元、13.18亿元和7.84亿元。

不过,在沪深两市总市值近70万亿的当下,未来的长牛之路可能还需要居民资产的助力。

据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去年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近80万亿元,已与目前沪深两市在交易个股的总市值(79.98万亿元)持平。而从今年以来居民资产配置方向来看,也有从房地产等固定资产减少的迹象。

李昌民对记者表示,据其统计,在近200年所有资产的投资中,股票的年化收益率最高为6.6%,其后分别是债券(3.6%)、短期国债(2.7%)等。而据记者统计,截至7月8日,中国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3.09%,美国为0.65%,德国为0.46%。这就是说,权益类资产仍是较优的选择。杨博光也有相似观点,他认为,在低利率、宽流动、宽信用的当下,权益类资产的高股息、高收益属性,是增量资金持续流入市场的强有力支撑。

实际上,银行也在针对当前市场所需做出改变。某大型区域性银行办理贷款的客户经理对记者坦言,“目前市场行情火爆,贷款人数在增多,我们也在适当改变政策。比如以前大额消费贷款10多万元,需付月息0.6%。现在申请10万元~30万元,月息最低至0.35%,即每月支付利息可至350元-1050元。”

猜你喜欢
牛市A股资金
基金明星化加剧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牛市操作“五不宜”
利剑能否终止美股十年牛市
1月A股市场月统计
A股各板块1月涨跌幅前50名
一月A股龙虎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