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化学学科兴趣培养策略

2020-07-14 07:57张乃军
考试周刊 2020年59期
关键词:初中化学培养策略

摘要:化学作为一门实验型学科,在初中生涯最后阶段开展学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考验和培养,它直接关系着学生能否打开化学的大门,从而科学地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进而改变生活。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化学理论知识较为抽象,想让学生快速走进化学之门还是步履维艰,因此就需要培养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加课堂参与积极性,培养化学学科素养,使学生愿意走进去,从而真正走进去。文章从化学学科兴趣培养方向浅谈以下几点策略。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科兴趣;培养策略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一门学科,因此人类生活中的衣、食、住、行都与化学息息相关。由于化学理论知识较为抽象,使化学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导致许多学生望而却步,没有学习兴趣,不敢真正走进它,仅停留在表面,随着学习知识增加,所带来的问题日益凸显,阻碍学生学习的积極性,学习效率低,甚至会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错误的理解,逐渐对化学产生恐惧、逆反心理,不利于未来学习。因此教师应从转变教学方式入手,发挥实验学科的特点,树立学生对化学正确认识,将枯燥无味变为神奇有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知识储备的前提下,提高教学能力,找到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在新课引入中采取实验引入、设计留白等,多让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总结结论,循序渐进,有效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

一、 目前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实验教学不重视

化学学科在九年级才开始初步了解,可谓时间紧、任务重,学生也面临着中考的压力,各科学习也进入最后复习冲刺阶段,受到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大部分的教师把自己多年整理的全部知识和做题经验直接灌输给学生,让学生强加背诵,进行题海战术。针对化学来说,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对所学内容相对陌生,如果直接把做题方法或思路让学生强加背诵,显然不现实,老师要用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理解,但迫于时间等外界因素的影响,老师就将本来应在实验室进行的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变成在教室里的老师演示实验,将部分实验演示省略,导致整个化学教学中只进行几次演示实验没有动手实验的现象,学生也由本来的动手者变成了观看者,既浪费时间,也很难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潜移默化中学生就对化学学科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和理解,对进一步的学习失去兴趣,享受不到实验成功带来的快乐,使教学和学习氛围死气沉沉,不利于学生信心的培养。这种对实验重视性不高的教学方式,严重阻碍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积极性的培养。总之,在实验型学科教学中不重视实验不利于学科发展。

(二)教师教学节奏快、方式单一

在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中可以发现,要想攻破难题,提高成绩,关键在于对所学知识清楚透彻的理解和课后的完全吸收,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学生才能知其然而又知其不然。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大部分初中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所设定的每节课教学任务繁重,教学节奏快,使学生不能完全理解所学内容,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较少,老师与学生缺少沟通交流,缺乏练习,就会严重影响学习质量,通过在课后布置海量的习题来加强知识掌握的方式也只能是丰墙峭址。对于一些老教师来说,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思想较为传统和保守,所采取的教学方式通常比较单调,因此在知识讲解的过程中,也只是将自己多年教学中所归纳的重点知识机械地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忽略了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不能完全了解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做到因材施教,因此阻碍学生的成长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二、 兴趣培养在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思维世界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惊奇的不断摆脱,因此兴趣才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主要动力。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兴趣对于学生学好化学学科的关键作用,化学是在初中生涯最后阶段开设的一门新学科,因此在教学中应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通过多种策略让学生正确认识化学后,建立起对其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有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就会对不同知识产生自己的认识和见解,就乐于发现问题并动脑思考问题,勇于动手尝试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认真观察,发现实验现象,带着问题走进实验,这样在真正地进入老师理论讲解阶段,学生也不会感到深奥而难于理解,认真专心听老师讲解,发现现象后的本质,积极回答问题,老师教课过程也会更加动力十足,学生听课效率也会提高,课后巩固自然也会变得轻而易举,成绩也会达到质的飞越。所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带着兴趣去学习,与老师在同一问题中产生共鸣,真正走进化学,感受化学世界的奥妙和化学知识的魅力,认识物质,认知世界,从而培养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 化学学科兴趣培养策略

(一)学生自主预习习惯的培养

自主预习对所有学科的学习尤其是实验型学科来说至关重要,通过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其学习主观能动性。作为一名初中化学教师,应重视兴趣培养过程中课程预习的作用。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的方式,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标出重难点,让学生在预习中有目的、有方向,只有在预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学生才会在学习和实验过程中更加去关注实验现象和听从老师讲解,增强学习实效。以人教版第六单元二氧化碳的研究为例,可以让学生从了解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入手,让学生自己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这样学生在真正实验环节中就愿意听取老师讲解,知道实验该做什么,该注意什么问题。

(二)教师新课导入环节的准备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尤其注意导入环节,为保证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前会根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和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来精心设计导入环节,抓住学科本身的特点,从而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好奇心,唤起学生对新课的求知欲望,将学生对化学的态度从“我背过了、我会写了”转变为真正“我理解了!”。以人教版第三章分子学习为例,在引入新的知识概念“分子”之前,教师可以设置导入环节,提出问题,如“100+100=?”大多数学生都会给出答案“200”,这时教师可以写出“100+100≠200”,从而起到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作用,为证实这个式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将100mL乙醇与100mL水混合,让学习用已学到的读数方法来观察混合后体积是否等于200mL,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观察能力,从而引出“分子”的概念,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个概念,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师实验教学环节合理开展

实验是实验型学科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教师应结合所教授课程的重难点设计符合初中生学习的合理实验,包括实验所需准备的仪器,实验中应注意的安全事项以及应重点观察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等,在保证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充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认真观察能力和总结拓展能力,培养学生化学综合素养。只有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观察和总结拓展能力提高了,才能有助于知识水平的提高和更好地认识万千世界中的物质及物质变化。在课堂教学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将生活中普遍的现象用化学的思维展示给学生,鼓励学生借助实验室的平台来切实感受化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共同解决问题,培养横向思维逻辑能力,将所学的知识前后联系,从而得到更好的学习效果。在化学实验中,学生会发现有趣的化学现象,比如二氧化碳会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的气体会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等这些可能单纯用大脑无法猜测的实验现象,这就间接地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什么是化学,发现化学学科的真正魅力所在,激发其学习欲望和对新物质的探究,培养学生基本的独立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推断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快乐。利用实验让抽象的知识变得更有趣、真实、直观生动,这也促进了化学学科教学的发展。

总之,初中化學是整个化学学习中最为关键的阶段,是为后续继续学习打好根基的关键时期,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核心素养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应在提高自身知识储备的前提下,制定更加合理和更符合初中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的教学策略,充分激发起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培养良好的化学学科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曾秀娟.初中化学学习兴趣培养浅谈[J].成才之路,2009(4):51.

[2]张永江.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方法略探[J].新课程研究,2020(8):103-104.

[3]张秀,张绍杰,翟宏菊.中学化学素质教育初探[J].山东化工,2020,49(4):183-184.

[4]陈龙文,戴娴静.浅谈中学化学教学中正确学科观念的树立[J].化学教与学,2020(2):75-77.

[5]李军成,张星.培养高中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教学策略探析[J].学周刊,2020(1):79.

[6]白静珠,胡天保.基于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提升的数字化实验课堂教学——以苏教版“常见的弱电解质”教学为例[J].化学教与学,2020(4):79-83.

作者简介:

张乃军,山东省东营市,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永安中。

猜你喜欢
初中化学培养策略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