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组织综合实践せ疃的有效策略

2020-07-14 07:57张福敏
考试周刊 2020年59期
关键词:组织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

摘要:“立德树人”教育背景的出现使得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而这不仅让各学科教师主动将智育教育与德育教育结合起来,还十分直观地提高了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地位,促使本课程自觉展现思想教育作用,以便逐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使其朝着真善美形象学习、发展。为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便要积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切实优化学生的德育体验,切实完善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效益。本文将从确定实践主题,积极整合乡土资源;丰富生生互动,确保学生的主体体验;构建教育合力,打造全新的德育教育平台;完善实践展示,突出德育论点四个角度来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应该如何组织综合实践活动。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组织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改所提出的一个亮点理论,为学校教育的生活化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也可切实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让小学生及时整合学习感悟,切实生成成长智慧。而且,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就具有体验类、活动式的教学特色,十分关注学生的成长感悟。值得强调的一点是,小学生正处于认知飞速发展的成长阶段,但是却普遍存在理解能力低下、认知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且年龄越小,这一思维特征便愈加明显。这就意味着小学生在学习德育知识时很难通过空泛、抽象的德育概念去优化自己的道德意识,而是应该多体验、多实践,才能切实生成相应的德育感悟。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积极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切实突出本学科的思想教育效果,让学生在真实的实践体验活动中产生优良的思想意识、道德理念与行为规范,切实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 确定实践主题,积极整合乡土资源

每一轮综合实践活动都是为了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展开的,而且这一课程活动不受时空限制,基本上是无法在一节课内完成。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认真观察小学生的成长诉求,既要以教材内容为依据,但是不可完全依托于课程教材,围绕小学生的现实成长来确定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之后,便要自主整合乡土资源,切实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的素材,以便全面优化小学生的实践感悟,让小学生切实积累丰富的成长心得。在整合乡土资源时,教师要与学生一同合作,设计可行的研学计划,全面分析乡土资源的人文内涵、育人效果,一方面是要丰富综合实践活动的素材,另一方面便要让小学生参与到乡土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过程中,让学生及时产生生活感悟。

就如在“变废为宝有妙招”一课教学中,我就及时组织了一次“变废为宝我在行”的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小学生积极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资去进行美工设计,或者是改造一些废旧物品,转变这些物品的原有功能,或者是延长这些物品的使用寿命。为此,我鼓励本班学生积极观察生活,认真搜集生活中的废旧物资,由此进行手工发明。这一实践活动可以切实发散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其懂得珍惜、保护现有资源,同时也能以创新意识去进行发明创造。比如,有的小学生将废弃的轮胎改造成一个个小格子,用來种植一些花草,将轮胎变成了花架,装饰了自己的家庭环境;有的小学生则利用一些木头边角料设计了美工作品,制作了一个小凳子,还使用一些颜料装扮了这个小凳子,表示自己现在每天吃饭都会使用这个小凳子,由此喜欢上了木工创作;有的小学生则利用一些铁丝、钢铁等制作了一个机器人,还在家长的帮助下安装了电力设备,自己制作了心爱的玩具,等等。面对学生的多元创作,笔者组织了一次“宝物”展览活动,鼓励小学生自主阐述创造理念,共享发明创作心得,由此优化了小学生的废物利用意识、发明创造意识。

二、 丰富生生互动,确保学生的主体体验

常规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是存在单向互动的教学特点,很少会突出小学生的人生经历与自我感悟,所以导致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无法切实优化小学生的精神世界。然而,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关注的是人的生命发展需求,所以如何突出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自主性、主体性也就成为一个十分基本的教学任务,需要保证学生能够积极思考、积极体验,使其多尝试、多动手。对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可以借助小组合作教学活动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切实优化生生互动,以便及时丰富小学生的活动感悟,使其在同伴的启发、监督与帮助下总结出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与思想内涵,由此形成完善的人文意识。如此,则可保证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体权益,使其共享德育资源,产生良好的德育认知。

就如在“买东西的学问”一课教学中,我就鼓励本班学生以6人小组的形式去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希望学生可以观察本组成员的消费行为,积极共享生活理念。本轮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为“货比三家”,目的是要引导学生自觉形成物美价廉的意识,使其懂得对比商品的价格,选择成本最低、质量最优的商品。为此,实践小组可以自主选择活动场地,如菜市场、超市、商场等等,按照彼此的学习计划去购买相应的文具用品,也可以询问家长近期必要的家庭支出,主动购买家庭生活物资。由此,小学生就可以及时积累消费经验,还可在同伴的监督下懂得对比商品的质量与价格,由此形成良好的消费意识。之后,各个小组要撰写实践报告,真实、客观地展现本组成员的消费行为,认真分析每一个成员的消费理念,由此分析什么样的消费行为才是正确的、理性的。在本轮综合实践活动中,笔者就结合综合实践结果告诉学生要学会适度消费、理性消费,要懂得自我控制,且学生还可尝试参与理财活动,学会“钱生钱”,由此优化学生的消费观念,使其懂得合理利用钱财。另外,笔者也借助本轮综合实践活动告诉学生不可盲目攀比,要求家长为自己购买一些不必要的商品,以免浪费资源。

三、 构建教育合力,打造全新的德育教育平台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虽然教师是实施学科教育的主力军,但是并不能单一依靠教师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因为部分活动需要在家长、社会部门的有效配合下推进。尤其是家庭资源,是小学生形成思想、品德的基本环境,所以完善的教育合力可以切实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组织效益,可以切实优化小学生的活动体验。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积极构建教育合力,为组织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一个开放、自由的现实环境。

就如在“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一课教学中,我就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希望家长可以认真聆听学生的兴趣诉求,支持学生选报相应的兴趣班。在本轮家校合作活动中,我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家长都认为学习是重要的,担心给学生报兴趣班会影响学生的成绩,所以会拒绝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对此,我引用了教育心理学中“自我价值”的相关论点,告诉家长真正的教育是要帮助学生寻找、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不是要让学生取得好成绩。在多次劝导与沟通下,家长表示如果学生可以保证成绩不退步,甚至是上升,那么他们便会同意为学生报一些兴趣班。对此,我也同时与学生沟通,希望学生可以努力学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赢得一个机会。如此,家长便要支持学生参加多种多样的课外活动,切实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让学生成长得更加快乐、健康,从而切实优化家庭教育与学校生活。

四、 完善实践展示,突出德育论点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过程中组织综合实践活动是为了进一步优化学生的德育认知,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实践中产生具体的人生感悟、思想启示,从而切实优化学生的品德意识与心理健康。其中,值得一提的现实问题是,综合实践活动不受学科限制、时空限制,经常需要设计长期的活动计划,尤其是德育类的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长期坚持下去,才能切实优化学生的德育认知状态。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积极组织完善的实践展示活动,突出具体的德育论点,引导学生展现自己的德育认知变化情况,及时赏识、激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切实受到鼓舞与肯定,使其能够切实产生良好的德育思想。

在上述“自主选择课余生活”一课教学中,笔者便会不定期组织兴趣特长展示活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在丰富的课余生活中所形成的兴趣特长。这样一来,学生则可自然而然地产生持久的兴趣爱好,且能分享自己的课余生活,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切磋、交流,可切实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比如,有一些喜欢跳舞的學生通过丰富的课余活动学习了多种舞蹈技巧,在实践展示中也进行了舞蹈表演。在这时,本班学生不仅及时表达了自己对舞蹈活动的喜爱之情,更是主动分享了自己在跳舞时所面对的一些困难,比如经常因为拉筋所带来的疼痛哭泣,以及自己反复在同一个舞蹈动作中出错、被批评等等。但是,当笔者问到学生是否后悔参加舞蹈学习时,学生坚定地告诉我:“不后悔!”原因是学生十分热爱舞蹈,即便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也都不会选择放弃。对此,笔者就及时赏识了学生坚韧、坚强与乐观的优良品质,告诉学生一定要坚守初心,坚持自己的梦想,因为只有有了梦想,我们的人生才会变得光彩夺目。再如,有一个学生在实践展示活动中绘制了一幅画,但是兴致却并不高昂,还主动表达了自己的困惑。原来,这个学生最初很喜欢画画,但是通过画画学习之后却发现自己并不喜欢画画,但是却碍于自尊,不敢向父母袒露自己的真心。对此,笔者就告诉学生,凡事都需要坚持,不应该因为一时的困难与挫折而选择放弃,但是如果学生确实是不喜欢画画,那么则要及时止损,即在年轻时多体验、多尝试,直到自己可以找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所以学生不必隐瞒家长,而是应该平心静气地与家长平等沟通,赢得家长的认可与理解。

五、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切实优化小学生的德育感悟与成长心得,便于小学生真正实现健康成长。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要积极丰富学科实践,以跨学科、多交叉理念与其他教师形成合作关系,切实推进综合实践活动,为小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全面进步做准备。

参考文献:

[1]李艳丽.浅谈“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J].课程教育研究,2018(11):83-84.

[2]张晓辉.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体验式课堂的建构与探寻[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4):53-55.

作者简介:

张福敏,安徽省宣城市,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组织策略小学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文本案例,牵出生活百态
“韦寨之窗”课程:道德与法治时政微课程设计与实施
“体验式”教学激活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路径浅析
基于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问题探讨
英语学习组织策略辅导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
高中生物互动式课堂的组织策略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