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思维在语文阅读课堂中的使用方法分析

2020-07-14 16:40李海星
考试周刊 2020年59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比较教师

摘要:教材改版,统编版教材的使用,纵观“语文要素”“习作要素”,在课堂上,挖掘课内外资源,运用“对比”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据证己说、以理辩证、多维独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高阶阅读的能力,也是展现高阶思维的过程。这样学生阅读的过程就变成了高阶思维的发展过程,这是提升阅读品味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高阶思维;比较;教师;学生

当下更多的小学语文课堂习惯于机械地抄抄写写、读读背背、说说写写,大量时间用在低阶思维阶段兜圈子,即“知识、理解、应用”(布鲁姆语)的思维。如今,教材改版,统编版教材的使用,纵观“语文要素”“习作要素”,我们不禁反思: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怎样的成长才是真成长呢?不只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应该是运用已有的知识和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些能力的培养和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即“分析、综合、评价”(布鲁姆语)的思维。

一、 词语对比,促理解

词语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课文中有许多优美词语,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们普遍的做法就是结合课文句子,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直观的图片、美美地朗读让学生感受用词的恰当及生动形象。这些仅仅是结合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低阶思维。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呢?如在教学统编版第二册《棉花姑娘》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请小朋友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说说棉花姑娘什么地方最美?

生1:碧绿碧绿的叶子最美。

生2:雪白雪白的棉花最美。

生3:棉花姑娘咧开嘴笑的样子最美。

师: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些句子。

学生读:“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碧绿的叶子,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花。她咧开嘴笑啦!”

教师故意读成这样:“不久,棉花姑娘的病好了,长出了碧绿的叶子,雪白的棉花,她笑啦!”

师:比较一下这两个句子,讨论一下: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

学生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分析、争议中,体会恰当地使用叠词和动词能让句子更加生动形象,突出了事物的特点。仅仅这样还不够,还能再放大词语在句子中比较的效果。

师追问:请小朋友们再听听我读课文的这句话,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棉花姑娘的样子,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教师朗读,学生闭眼想象。

生1:我看到了棉花姑娘笑笑的脸,眼睛都笑得眯成了一条线。

生2:我从“碧绿碧绿”“雪白雪白”感受到棉花姑娘很美,如果用“碧绿”“雪白”,她就没那么美。

生3:笑的时候最美啦!所以笑的时候要用叠词,让棉花姑娘更美。

师拓展:那我们也一起来试试用上叠词和动词吧:

夏天到了,我们来到荷花池边,看到了的荷花,的荷叶,微风吹来。

以上学生的发言虽然稚嫩,但是我们看到了小学低年级儿童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他们是借助于想象和幻想来理解生活的世界。采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理解词语的内涵,让他们感受语言的生动形象,立足学生回答基础上的追问,让学生发展了分析的思维能力,拓展积累的部分也对学生在综合、评价的思维能力上进行了培养。

二、 对话对比,促分析

低年级学生喜欢模仿,这不是他们的错,这是他们的思维特点所决定的。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想象的流畅变通和独创,可以借助教材中鲜活的对话,通过不同角色的对比,促进学生分析能力的提高,并鼓励他们大胆想象,模仿创作,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如部编版第三册《寒号鸟》。

师:懒惰的寒号鸟让邻居喜鹊看不下去了,冬天快要到了,喜鹊就去劝告,请小朋友读一读喜鹊的两次劝告。

生:“塞号鸟,别睡了,大好晴天,赶快做窝。”

“趁天晴,快做窝,现在懒惰,将来难过。”

师:大家觉得,喜鹊的两次劝告,朗读起来要有什么变化?

再指导朗读,督促节奏上的变化。

师:寒号鸟听劝了吗?为什么不做窝?请小朋友读一读寒号鸟的原话。

生:“傻喜鹊,别啰嗦,天气暖和,得過且过。”

师:出示:寒号鸟的这种做法,叫作“只顾不顾。”用书上的一个词来概括就叫什么?(得过且过)

角色朗读:同桌互读、合作读等多种对话对比读,引导学生体会不同角色的节奏和语气。

利用文本的空白处拓展对话,出示:

寒冬腊月,大雪纷飞。北风像狮子一样狂吼,崖缝里冷得像冰窖。喜鹊又一次来到崖缝前劝告寒号鸟:“。”

寒号鸟重复着哀号:“。”

以上教材喜鹊和寒号鸟的对话对孩子来说充满了趣味性,易于模仿。这样的拓展对话,随着一次次对话的深入,形象思维得到了培养,也实现了思维的发展,在表达模仿的同时,培养了分析和创造能力,提升了敏捷灵活、独创等优良思维品质。

三、 单元对比,促探究

中年级学生的观察力迅速发展,观察的目的性、细致性、持续性和概括性逐渐增长,这是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概念思维均衡发展的重要标志。如统编版教材第七册第四单元“神话”,落实“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仅仅落实这一项概括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不够的,还应通过文本,落实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可以在学生先后阅读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这些中国古代神话传之后,将这个单元的文本集中起来对比,进行一番深度阅读和讨论。学生就会发现,这些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点:由于人类科学知识的贫乏,对于风云雷电、四季变换等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因而做出各种猜测,包括对人类的存在、对生存的恐慌,也有很多困惑和局限。于是,对于这些神话传说就孕育而生。盘古承担了开辟天地的重任,用他的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精卫溺水后变成精卫鸟填塞东海;普罗米修斯为了帮助人类过上温暖、幸福的生活,不惜承受残忍惩罚,将火种送给了人类;而女娲则在人类遭受突如其来的灾难时,拯救人类于水火之中……这样的单元群文深度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加深了对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这类文本的认识和探究,培养了学中探究的学习品质。

四、 句子对比,促思辨

高年级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是抽象概念思维,在这个阶段需要培养学生归纳推理和演义推理的能力。如统编版第十一册《桥》的题材是小说,教学时离不开“语文要素”中指出的小说三要素:情节、环境、人物。如何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呢?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洪水的句子进行对比,说说发现了什么?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六年級的学生,很容易发现、归纳出这些句子都是描写洪水的可怕。仅仅这样理解是不够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再仔细观察比较这些句子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不难发现,这些句子都是短句,有的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虽然这些句子都写了洪水的特点,但是一次比一次描写得程度更深,突出了情况的危急。教师追问:为什么要用短句的形式写洪水?通过学生的交流可以得出短句、修辞手法的运用营造出了当时面对危险的紧张氛围的结论。顺势提出:这样的环境描写,作用何在?引导学生理解主要人物老汉的崇高精神品质,进而理解题目的内涵不仅仅是表意上的桥,还是一座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如此的阅读,“用自己的心思揣摩得来的,比从旁人那里听来的深切得多,也受用得多”(叶圣陶语),根源在于高阶思维让阅读更深入。

五、 群文对比,促创造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个好的读者阅读时,应该有多种维度的思维。群文阅读,不管是同种题材的群文,还是同作者的群文,向着培养多种维度的目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学生就会提升自己的文学鉴赏水平,认识到的一定是多个面向的。从更加丰富、深入的维度解读文本、解读文本中人物的形象,使高阶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如教学《桥》如上环节后,可以联系学过的统编版教材第八册《“诺曼底号”遇难记》进行对比阅读,让学生发现《桥》与《诺曼底号遇难记》的相同之处:

生1:都描写了危险到来时的周围的环境与气氛。

生2:里面用了一些意思相同的词语来表现当时人们的惊慌恐惧。

……

师:两个故事结局也很相似,在船长和老汉的组织下,人们都顺利脱险了,但是,他们采取的方式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诺曼底号遇难记》中船长的话警示了大家:谁敢抢在队伍的最前头,一枪打死他。

师:很好,船长的威胁震慑住了大家。那么,在《桥》这个故事中,老汉有没有以死亡威胁大家?

生:没有。

师:那他是怎么做到组织大家有序逃生的呢?再读课文,思考讨论。

通过这样的对比阅读,引发学生深入文本,与文本对话:老汉平日受人拥戴,以身作则,置生死于度外,大公无私,这些原因,使得老汉能够顺利地组织好村民逃生。再通过修改情节和结尾的方式,让学生对比、深入思考,进一步了解小说题材的特点就是:设置悬念,结局意外。然后出示去掉了结尾的《在柏林》《窗》,让学生自主阅读猜测结尾,并从文中找出依据。当教师出示原文的结尾后,学生都会感叹意料之外,但又在情理之中。上述例子,学生在同题材的群文阅读中,通过阅读比较,了解小说题材的特点,并依据文本创造性地猜测结尾,这样的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多维度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在课堂上,挖掘课内外资源,运用“对比”策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据证己说、以理辩证、多维独创,都是为了培养学生高阶阅读的能力,也是展现高阶思维的过程。这样学生阅读的过程就变成了高阶思维的发展过程,这是提升阅读品味的必经之路。

作者简介:

李海星,福建省永安市,福建省永安市东门小学。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比较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历史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初探
基于高阶思维的数字出版理论教学优化策略研究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基于主动学习的政治“轻翻转”课堂的实践研究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