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娜 李岩
[摘 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不仅是物质生活的优渥,更是精神文化的繁盛。本文基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重点分析当前乡村文化振兴存在的问题,并从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角度提出促进乡村文化振兴的对策,特别指出乡村文化振兴要围绕乡村特色的文化资源开发文化产品、培育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特色乡村文化产业。
[关键词] 乡村振兴;文化振兴;乡村文化产业;乡村创意
[中图分类号] D422.6;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3-10-3
从现如今的社会发展来看,区域进步与发展不仅与物质基础有显著的关系,与文化也有紧密的联系。所以,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研究区域文化发展现状与文化振兴的具体实施措施意义重大。总的来讲,乡村文化是乡村老百姓真实风貌的写照,文化进步与发展会推动改变老百姓的生活习惯、思考方式等,这些改变会助力经济发展。所以,从乡村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经济振兴重要,文化振兴更重要。
将“乡村文化”输入中国知网进行搜索,共得到1 668条检索结果。综合分析得出,我国学者对于乡村文化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乡村建筑和乡村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并且侧重于拥有历史文化资源的名镇、古村;对资源相对稀薄的地域、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策略等方面的研究较少,并且结合乡村經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中的综合价值体现的文献较少。因此,基于普适性的乡村文化振兴及乡村文化认同感重建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1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振兴现存问题
当前,在我国乡村文化振兴推进过程中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口号性质大于实际行动、内容不完善等。简单来讲,乡村文化振兴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其关系着区域的经济、文化、生态等诸多要素,所以推进乡村文化振兴时需考虑生态、经济等多方面,这样乡村振兴的现实结果才会更加突出。
1.1 文化建设整体布局设计欠缺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正在探索一条具有乡村特色、关注人文情怀、提升乡村文化自信的乡村文化振兴之路。但是,目前我国乡村文化建设存在“重形式,轻内涵”的发展局面,侧重将乡村打造成城市布局,忽略了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资产、非遗类文化遗产以及乡村传统建筑、人文景观,整体布局缺乏对乡村生态与文脉的调研与思考,甚至存在盲目开发建设导致人文生态圈遭到破坏。同时,缺乏文化内涵建设认识,仅限于文化展演等单一的文化活动形式,文化活动室也变成一种“陈设”[1]。
1.2 乡村文化产业缺乏品牌特色,创意水平低
现今,我国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重复性建设、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乡村大量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文化元素未能得到深入挖掘,受创新环境制约导致创意不足,“特色化”“本土化”特征不突出。当前,我国乡村文化产业主要表现为服务水平低,以价格竞争为主,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加工工艺较落后,科技优势利用不明显,缺乏文化内涵,创意开发水平低,文化创意转化率低。目前还大量存在未结合乡村自身的发展实际与特色,盲目发展文化产业造成资源浪费的情况。以乡村观光为例,项目欠缺对当地文化底蕴的深入挖掘,产品和服务大同小异,竞争优势不强,大多依靠自然风光、农家乐、农业采摘、特色农产品等传统发展模式。缺乏个性与文化内涵导致乡村旅游并未形成自己独有的品牌特色。另外,过度关注自然资源,缺乏深刻认知和深入挖掘当地民居建筑、饮食、节庆、舞蹈音乐等民俗和历史文化,造成产业发展水平低、链条短、规模小[2]。
1.3 文化建设人才缺乏,缺乏有效制度载体
城市化进程加速的同时带来了农村中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工作,造成农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分布不合理,大批乡村人力资源扎堆城市。乡村中具有活动能力、文艺技能的人口正在减少,人口结构失衡,乡村文化振兴能力进一步减弱[3]。人力资源匮乏的前提下,更缺乏运行社会生活的有效载体和管理机制,尽管我国在非遗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一些优秀民俗活动仍旧失去了运行基础,如舞龙、灯会等优秀的民俗活动正在被淡化。乡村文化礼堂、乡村舞台在阶段性的文艺演出之后往往成了乡村文化展厅被搁置。因此,目前乡村文化建设与振兴缺乏布局规划、本土队伍、专业人才、品牌作品及相应的运作机制,急需文化艺术资源下乡,让更多专业人士去规划、指导和引领乡村文化振兴。
2 文化艺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对策
2.1 推进智力下乡,助力乡村统筹规划
就乡村文化振兴实践来看,比较关键的一项内容是统筹规划。要想实现文化振兴,首先要找准文化立足点,这样振兴的基础会更加稳固。在此基础上做好长远规划与布局,文化振兴的长效性和稳定性会得到增强。例如,“孝”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主题,在我国很多地区“孝”文化受到了冲击,但是农村地区的“孝”文化保留是比较突出的。基于此,当地政府在文化振兴的过程中,以“孝”为主题进行文化主题拓展,并基于乡村特色和民风民俗进行“孝”文化开发与建设,这样围绕“孝”文化可以构建起以“爱”“感恩”等为主题的多条文化发展线路。在文化主题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格局、丰富内涵,最终的文化振兴效果会尤为突出[4]。
2.2 谋篇布局引人才,挖掘内涵创特色
在推进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找准自身的个性与特色,强调特殊性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要想真正实现文化振兴,需要对乡村的文化底蕴进行挖掘,以发现更多具有特色性的文化主题。在发展文化和振兴文化的过程中,必须尊重村民及地区的传统,这样文化振兴才会获得更多人的支持。文化振兴需要布局、需要规划、需要表现特色,但是乡村人员是难以完成此任务的,所以当地政府需要积极引进高素质人才来为乡村文化振兴出谋划策,同时深入挖掘乡村文化的内涵,这样乡村文化不再是一个符号,其会成为一个体系。总体来讲,优厚的乡村资源为产业开发提供了无尽的源泉。挖掘乡村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关注村民的需求,开发特色项目,可以发挥村民自主力,激发源动力,从而提升乡村振兴主体持续的内生动力,建立有效运行机制与载体,从而建立乡村文化振兴长效机制[5]。
2.3 打造文化品牌,培养自身造血源
乡村文化振兴要想取得预期的效果,需要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这样文化振兴的结果会更加突出。基于乡村文化振兴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发展考虑,在实践中需要做好调研工作,需要以乡村的实际情况为根本立足点,突出抓好文化品牌建设。在文化品牌建设的基础上进行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乡村文化会成为产业进步的重要动力。以陕西省“白鹿原”为例,利用“白鹿”文化进行资源整合,使得白鹿原成为关中的特色小镇,也成为“白鹿”文化的重要输出者和践行者。再比如,山东省青州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农民画在市单位的大力推动下有完善的历史脉络与继承技艺。但是,目前当地农民画产业价值链短,积极对接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凤凰艺术学院的专业团队进行特色农民画品牌文化创意设计是今后要走的一条路。调研农民画村,进行乡村规划设计、节庆文化活动开展、乡村环境美化等,围绕农民画特色打造一系列优秀的文化项目和作品,进一步推动乡村文化建设,打造文化品牌[6]。
2.4 文化创意赋能“一村一品”,活化产业价值生态链
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要整合构建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和生态系统,大力拓展乡村文化创意。在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文化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乡村创意农业、深化加工业和特色旅游业等产业。为了实施乡村文化创新战略,需要协调“人文、地理、景色、特产”等要素,开发乡村总体创意营造工程,特别是要把文化资源、生态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的产业链、价值链,赋能农业农村产业产品文化内涵,提高农产品、农业产业的文化层级。同时,大力开发培育农业文化产品,拓展农业的文化功能,协调乡村书馆、生态博物馆、民俗艺术馆的建设,打造“一村一品”,培育乡村文化IP的“一源多用”,推动乡村文化资源向乡村文化经济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乡村产业振兴,形成经济与文化的生态流转[7]。
3 结语
在国家号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社会大背景下,积极强调乡村文化振兴是非常必要的。乡村文化振兴无论是对于政策解读、产业发展还是乡村文化内容丰富均有比较重要的作用,所以在乡村振兴的大环境下对文化振兴进行研究并强调设计和创新具有突出的现实价值。就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来看,要想保证鄉村文化振兴的有效性,确定明确的振兴目标和方向,要对现阶段乡村文化现状以及振兴文化过程中实施的措施等进行分析,对乡村文化有更全面的认知,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化产业发展的基本理念提出乡村文化振兴的基本策略,强调文化振兴的创意性发展,这对于实践工作而言现实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马永强,王正茂.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视域[J].甘肃社会科学,2008(6):75-78.
[2]陈楚洁,袁梦倩.文化传播与农村文化治理:问题与路径——基于江苏省J市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观察,2011(3):87-96.
[3]丁永祥.城市化进程中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反思[J].江西社会科学,2008(11):212-214.
[4]单福彬,李馨.创意农业中乡村文化资源开发的关键问题分析[J].北方园艺,2016(15):198-202.
[5]段小虎,闫小斌,荆皓.从“农村文化建设”到“乡村文化振兴”:研究维度与思维模式的转变[J].图书馆,2018(9):1-4.
[6]王宁.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发展进路:基于浙江农村文化礼堂的实践探索[J].湖北社会科学,2018(9):46-52.
[7]谢珈,马晋文,朱莉.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乡村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企业经济,2019(11):8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