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路径

2020-07-14 08:50杜远征
乡村科技 2020年14期
关键词:成人教育精准扶贫农村

杜远征

[摘 要] 通过科学可行的方式开展农村成人教育,能切实推动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取得实效。目前,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提出应秉承全局观、大局观,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把握好精准扶贫总方向,建立多元化发展体系,推动农村成人教育稳步发展。

[关键词] 精准扶贫;农村;成人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2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14-12-2

精准扶贫是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重点工作,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扶贫工作的精髓和亮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保障,是指“针对不同贫困区域环境、不同贫困农户状况,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区域、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1]。教育是整个扶贫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当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面临诸多问题和挑战,经济发展水平低、教育资源不均衡等问题加剧了农村的“教育贫困”[2]。立足实际,从多元化的角度出发,切实提升精准扶贫大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速度和效果,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推进农村成人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

在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推进农村成人教育工作,无论对于农村、农民群体还是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3]。从农村角度来看,结合农村发展实际,有针对性地发展农村成人教育,能提升农村整体科学文化水平,为农村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奠定扎实的教育基础,打造良好的农村精神风尚;从农民群体角度来看,发展农村成人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推进智力扶贫,为农民群体提供更多便捷且有针对性的学习机会,丰富群体知识储备,特别是种植业、养殖业、技术工种等多层面的知识储备,使农民群体掌握更多实用的知识技能,能切实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提升工作、创业竞争力,增强社会适应性和社会地位;从社会角度来看,科学开展农村成人教育,有助于加快精准扶贫的进度并优化其效果,优化人才资源储备,提升农民群体科学文化素养,增强其职业技能和脱贫致富能力,切实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2 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科学稳步推进农村贫困地区成人教育,是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4]。立足当前我国农村成人教育发展实际情况,不难发现这一领域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2.1 教育扶贫机制不完善,共享协调机制欠缺

资源有效利用、合理共享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成人教育发展中必不可少。目前,虽然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受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整体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优化和整合程度仍较低,对资源的共享和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相关政策针对性弱,且未落实到位,与之相关的各管理部门之间统筹协调力度不够,职责划分不清晰,从而导致了诸如活动中心、文化站等多种资源未能完全开放,无法共享。资金层面也存在类似问题,对于财政拨款的利用不够充分,未形成多元化、体系化运作模式。

2.2 培训项目设置不适切,知识供需不匹配

目前,在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中,在培训项目设置、课程安排上存在很多问题。大部分地区在设置农村成人教育课程时,未进行科学调查和研究,未切实了解农村成人群体的需求,更未能依据当地的经济发展需求来设置相关课程和培训内容。调研发现,多数农村地区成人教育课程多集中于家政服务、劳动力转移宣传等方面,针对农业种植养殖及技术性技能培训的课程较少,广度、深度均有所欠缺。这就使得农村成人教育课程和培训项目设置不适切,知识的供给与农村成人群体的知识需求匹配度较低,农村成人教育效果欠佳。

2.3 宣传力度不够,参与率有待提升

对农村成人群体,特别是农村中贫困劳动力进行有针对性的、科学持续的成人教育培训,提升群体就业、创业能力,增强其专业技能,有助于提升我国精准扶贫效果、效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多方面加大对农村成人教育的宣传力度,出台了类似学费减免、提供生活补贴等多种措施,旨在提升农村成人教育的参与度和实际效果,但当前我国农村成人教育的参与率并不乐观。原因在于,从宣传层面来看,宣传力度不够,宣传途径单一,很多农民群体对于精准扶贫政策下农村成人教育的相关政策并不了解;从参与积极性来看,持观望态度或拒绝态度的比例较高,多数人默认农村成人教育的实效性不强或流于形式,因而参与积极性不高。

2.4 师资力量匮乏,发展持续性不足

农村成人教育的对象、培养目标有其特殊性,这一领域对师资力量的需求与普通学校教育有很大不同。精准扶贫下的农村成人教育需要一支熟悉农村、了解农民且具有丰富的农村生产经验和城镇化发展知识储备的综合型教师队伍。当前此类教师十分匱乏,大部分农村成人教育教师以科学文化知识的普及为主,缺乏农村农业实践经验,教学实效性有待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直接影响教育效果,相应教师资源缺乏导致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缺乏持续性。

3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路径

精准扶贫视角下,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宗旨是切实提升农民群体的专业就业技能,提升农村劳动力群体的综合素质,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良好风尚,从而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5]。在探索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路径的过程中,要秉承多元化、实用性、适用性原则,提出可行性较强的建议。

3.1 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在政策支持层面,各地政府应联合相关教育部门,立足农村当地实际发展情况及需求,切实做好相关顶层设计工作,采取多元化措施保障农村成人教育工作取得实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做好监督、评估相关工作。在经费保障层面,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是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的重要基础,政府应加大针对性的经费投入,严格监督经费使用情况,做到专款专用。

3.2 增强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在精准扶贫的指引下,农村成人教育的培训项目和课程设置要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在进行课程设置之前,要进行充分调研,了解农村群体的教育需求,从农民脱贫致富的角度出发,设置能提升农民群体专业技能、综合技术的项目和课程,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实践性,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农民群体能真正掌握他们所需的、能助力他们脱贫致富的专业技能,实现农村成人教育的供给匹配和均衡。

3.3 打牢群众基础,注重宣传实效

农村成人教育针对的对象是每一个农村劳动力,因而打牢群众基础,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农村成人教育的热情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这就需要想方设法提升宣传效果,拓宽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一方面,要建立农村成人教育宣传网络。多元化主体利用多元化的渠道和方式,如通过广播、微信群、QQ群等,扩大宣传覆盖面,使农民可以便捷、高效地获取教育培训的相关信息;另一方面,要多项举措并举,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成人教育的积极性。积极树立教育脱贫的典型和榜样,树立农村群体教育脱贫的信心和决心,真正激发其参与学习的热情。

3.4 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多元化保障体系

在农村成人教育发展进程中,要进一步统筹教育资源,逐步形成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合力。政府要切实做好顶层设计工作,对精准扶贫指导下的农村成人教育事业发展进行宏观层面的把握,在资金保障、政策扶持等多方面提供有力保障。发展进程中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多途径调动教育资源,切实增加农村成人教育的有效供给;注重与高校合作,特别是与职业院校的专业技术合作,多举措重构文化价值观,为农村成人教育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注重技术支持和保障,不断完善农村成人教育的基础设施,加大网络学习资源建设和远程多媒体学习的开发力度,真正为农民群体提供更多、更科学、更便捷的学习资源。

参考文献

[1]何悦,张清学.基于精准扶贫的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17):158-160.

[2]顾鹏程.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研究[J].南方农机,2019(21):87.

[3]許超,杜方方,颜玄洲.精准扶贫政策下的教育扶贫困境与路径探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4):27-28,30.

[4]徐红梅.农村成人教育扶贫成效提升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7(20):155-157.

[5]张伟平,李期.农村成人教育与精准扶贫的对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8(2):17-20.

猜你喜欢
成人教育精准扶贫农村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分类分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工作中的实践探索
微课教学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