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大智慧

2020-07-14 17:15王海霞
山西教育·幼教 2020年6期
关键词:葫芦成语小朋友

王海霞

案例背景:

一天,有位家长把自己种的葫芦拿到班上。大大的葫芦立即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老师,这个葫芦好大!”“老师,葫芦里面是不是有个娃娃?”一向博学多才的图图煞有介事地说:“你们都不懂,这是一个宝葫芦,这个葫芦还能把妖魔鬼怪吸进它大大的葫芦肚里呢!”看着孩子们兴奋的小眼神,我也加入了他们的队伍:“你们知道么,有一位神仙爷爷,他就随身携带着一个大宝葫芦,他不仅会用宝葫芦降妖除魔,还能从宝葫芦里变出神丹妙药,救治穷苦的百姓呢!”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兴趣:“他是谁?老师,你快给我们讲讲他的故事吧!”于是,“铁拐李”出场了。接下来,“铁拐李”的七个伙伴也陆续登场。“吕洞宾”“何仙姑”“张果老”……这些神仙一个个无所不能、神通广大,并且他们都有着勇敢善良、乐于助人的品格。孩子们和老师一起搜集八仙的信息和图片,还自制了八仙使用的法器宝物,并请家长帮助一同缝制了八仙的服饰。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自然真实的状态下,成功上演了这个成语故事。从倾听故事到理解故事再到发现“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一成语的内涵,一颗小小的文化自信的种子开始根植在幼儿心田。

案例实录:

攒足了好奇之后,“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个神奇的成语故事首先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我是故事的讲述者,也是故事里八位神仙的“代言人”。忽而是憨态可掬的汉钟离,手摇蒲扇,音色厚重洪亮;忽而又是美丽动人的何仙姑,手持莲花,声音婉转动听……配合PPT上的图片,八仙就这样在孩子们的耳朵里、眼睛里“活”了起来。

铁拐李出场时,小朋友们的表情变了,好像有点嫌弃的样子。胆大的铭铭举手说:“老师,这个铁拐李怎么这么邋遢,破衣烂衫的,还拄着个拐杖,他的脚瘸了吗?”

轩轩说:“怪不得叫铁拐李,他的脚一定是瘸了,对了,他也一定是姓李。”

“老师,我看到他背着一个葫芦!”豆豆接着说。

“铭铭观察得很仔细,轩轩的判断也完全正确。但是你們可别小瞧了这位大神,他不但神通广大,而且还是一位乐于助人、普度众生的好神仙呢!豆豆看到了他的葫芦,这个葫芦不是普通的葫芦,它可是个宝葫芦。铁拐李的葫芦里装的全是珍贵的药材。不过,他的药不是用来出售赚钱的。如果有老百姓生病了,他就把葫芦里的药送给穷苦人,帮他们治病。”

听到这里,孩子们刚刚还在嫌弃的小眼神变成了崇拜的目光:“老师,你以前就给我们讲过不要以貌取人,我们不能光看一个人的样子,就说他好还是不好。”

轮到那个矮小精干的张果老出场了。“老师,他为什么倒着骑毛驴?”“他不怕摔下来吗?”“对呀,他能看到前面吗?”

“孩子们,张果老倒着骑毛驴,他是在教育我们不要光看前面的花花世界,有时要看看走过的路,想一想以前做过的事,这样才能经常反省自己啊!”

“老师,我明白了,就像我今天要想想昨天或者以前做过的事,要是有做得不好的,今天就要改掉,对吗?”说话的是乐乐。

“对,就是这个道理!”

接下来,吕洞宾、何仙姑、汉钟离、蓝采和、曹国舅、韩湘子,也随着图片和老师的讲述闪亮登场了,每一个人物都引发了孩子们的讨论。

成语故事的情节比较容易理解,那么怎样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寓意传递给孩子们呢?何不来一个古今穿越?

在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的时候,我出示了几组图片。

第一组图片:孩子们在运动会赛场上进行比赛。

“这些照片上有谁,在做着什么?”我问。

“有晨晨,他在推小车!”“还有丁丁,他在跑接力。” ……

“这些小朋友的比赛项目都一样吗?”

“不一样。”

“那么八仙过海的方式一样吗?”

“也不一样。”

“八仙,有不一样的宝器,有不一样的过海方法,不一样的本领,但他们都经过自己的努力到达了东海,对吗?”

我刚说到这里,图图便接着说:“老师,我知道了,运动场上的小朋友也像八仙一样,他们比着不同的项目,但都在拼命地冲向终点。”

“图图说得对,那么我们就可以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形容运动场上的小朋友了。小朋友们在运动场上一个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每个人都获得了好成绩。”

“老师,我明白了,那是不是我们的区域活动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呀!你看,我们每个区的小朋友都在做不一样的事,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本事,但我们都完成了任务。”甜甜说。

我点了点头:“甜甜能想到区域活动和八仙过海之间的联系,说明她动脑筋了。”

接着,我又给孩子们看了一组祖国各行各业建设者们工作的图片。

“老师,他们做的事情都不一样。”

“建筑工人在盖高楼;医生在给病人治病;警察在抓坏人;农民伯伯在种地……”

“我们知道了,他们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在为我们劳动,在建设我们的国家。”

从成语故事到寓意的理解,从感性的认知到理性的发现,我发现孩子们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孩子,总是在这样不经意间成长着。

分析与反思:

1.抓住契机,体现以幼儿为主体的真教育。

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一定是建立在尊重幼儿、与幼儿平等对话基础上的真教育。当教师弯下腰来,关注孩子的一言一行,关注孩子们的关注时,教育就会为孩子们敞开大门,就有了孩子们的自由天地,有了师幼间的真诚对话,有了生命的对视。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几次的倾听与捕捉,发现了难得的教育契机。

当幼儿嫌弃铁拐李邋遢腿瘸并同时发现了他的葫芦时,教师细数了铁拐李救世济民的事迹,引发了幼儿对评判一个人标准的思考,即不可以貌取人。教师及时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揭开了葫芦的秘密,展现了铁拐李乐于助人的形象。

当幼儿看到张果老倒骑毛驴表示很惊讶时,教师就此揭示了张果老倒骑毛驴的用意,即要学会反思。

2.逐层提升,注重语言学习的特点。

从倾听故事到理解故事再到揭示成语的含义,体现了从语言的外部学习到语言的内部吸收,体现了从单纯的语言学习到深刻思想升华的学习过程。

教师利用两组图片的展示、分析,是对故事的巧妙迁移,促进了幼儿从理解故事到理解成语内涵的思维转化。在观察、讨论图片的过程中,幼儿学会了举一反三,由对故事情节本身的理解跨越到对与故事相对应的、现代的人与事件的理解,并将这种理解运用到具體事例中,进而揭示了成语的文化内涵。

3.文化浸润,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

成语是中华语言文化中独有的语言形式。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众多可以挖掘运用的内容题材,只要我们善于寻找并且善于将这些素材进行加工转化,就能让它们成为易于幼儿理解接受的活动材料。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几乎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或典故。幼儿园开展成语教学活动重在让成语通过师幼互动对话、语言运用、美术、表演等艺术形式活起来,让幼儿充分感知、理解并灵活运用,支持幼儿做活动的主体,继而逐渐培养幼儿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自信。

感受与启发:

忘不了那场国旗下的演绎,幼儿装扮起来,一个个真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张果老”倒骑着毛驴悠然过海,“曹国舅”出其不意地一个跟斗翻身过海,“铁拐李”拄着拐杖一瘸一拐地潇洒飘过......

幼儿在国旗下进行了真诚的宣讲:爱祖国,就要热爱我们国家的灿烂文化,学习传统文化,就是爱国的一种表现。文化自信,就是爱国的一种态度。在这一刻,我真心感受到也发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带给幼儿的精神力量。

一次语言活动,一次成语学习蕴含了太多的爱与责任,延伸出太多的美好与担当。如何启发幼儿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在他们幼小的心田植入文化自信的种子?作为教师,我们要接受挑战,也要担当重任。

(责任编辑:牛丽真)

猜你喜欢
葫芦成语小朋友
葫芦瓜
宝葫芦
拼成语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画葫芦
Let’s DIY Poster
猜成语
巨大的葫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