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在婷
摘要:本文从松浦友久与李白诗歌、日本学者与唐诗意象、日本学者与唐诗模仿等三个方面探寻奈良时代日本文学里面的唐代诗歌踪迹,为我们深入了解唐诗与日本文学的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奈良时代;日本文学;唐诗
一、松浦友久与李白诗歌
谢眺的敬仰并非是偶然,而是有一定的原因的,他认为原因如下:首先从李白的诗歌特点来看,李白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明亮的,诗歌中使用的词语也以色彩明亮的词为主,如“清、明、辉、白、碧、绿”等,另外像“白玉、白壁、白水、白鹭”和“清辉、清猿、清秋”等语汇是李白的喜好。诗歌本身所具有的“清丽”、“清俊”、“清新”、“轻清和婉”的特点也能引起李白发自内心的认同。松浦指出李白“具有基本秉性素质方面看,在过去众多诗人中,李白同谢眺极为相近,而李白也独对謝胱产生强烈共鸣感。“在李白诗中所言及的古人中,他对谢胱的感情不同于对其他古人的感情,“李白对谢胱似乎有一种强烈的出自内心的认同感。”松浦指出,这种认同感,并非仅由于身世的相同,最根本的是诗人的资质秉性相同所致。
二、日本学者与唐诗意象
“溯本探源”是日本学者一贯采用的文学研究方法,或从中国古老神话中寻找原型,或从中国诗歌的两大源头《诗经》和“楚辞”中找寻出处。松浦友久在其论著《唐诗语汇意象论》中,详析中国古典诗歌中“猿声”、“蛾眉”、“断肠”等意象,对其成型史作了清晰的梳理。王晓平和日本学者中西进合著的《智水仁山中日诗歌自然意象对谈录》,着重研究诗中自然意象,并从中日神话传说和古老民俗中探索两国诗歌意象的源流。
松浦友久曾试图从《诗经》入手探寻“猿声”的用法,经考察无新的发现,于是转向“楚辞”,他在“楚辞”中整理出早期出现于中国诗中的“猿声”:“雷填填兮雨冥冥。狻啾啾兮又夜鸣。——《九歌·山鬼》”;“狻狄群啸兮虎豹嗥,攀援桂枝兮聊淹留。——《招隐士》”。为进一步探究“猿声”何以见于“楚辞”而不见于《诗经》,松浦友久先生梳理了“猿声”作为诗歌意象的形成过程。他认为,首先是长江流域的地理与生态适宜猿猴生长与繁衍,长江流域的民众也熟悉猿猴。其次,猿声与人们的感觉有共通性,易引发人们内心的悲哀。再次,汉代文化和艺术中心在黄河流域,晋朝起文学中心南移,及至南朝长江流域一跃而为文学中心,北方文人客寓南方,怀念中原故地,渴望恢复失土,强烈的“客寓”意识挥之不去,易引起共鸣的“猿声”已成为诗中常见意象。
三、日本学者与唐诗模仿
在日本,有着“学问之神”称号的菅原道真是最早开始模仿白诗排律的诗人。
菅原道真幼时便长于诗歌,后来更是苦心专研汉诗,其诗文集《菅家文草》十二卷和《菅家后集》在日本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道真曾因政治原因两次被贬谪,这与白居易颇为类似。可能也正是如此,同样的境遇让他将白居易引为异代知己,在贬谪期间,他创作了大量的讽喻诗,其中不少直接模仿白居易,最明显的便属《寒早十首》。
除了菅原道真,日本还有不少诗人模仿白居易诗歌进行创作,如藤原忠通;日本“六歌仙”小野小町、在原业平、喜撰法师、大伴黑主、僧正遍昭、文屋康秀;日本平安时代前期的文官都良香等众多诗人的创作都深受白居易的影响。
又如:日本诗人岛田中臣就参照白居易的《春日题干元寺上方最高峰亭》,写下了诗作《春日雄山寺上方远望》:“不是山家是释家,危峰望远眼光斜。今朝无限风轮动,吹绽三千世界花。”而白居易《春日题干元寺上方最高峰亭》原诗如下:“危亭绝顶四无邻,见尽三千世界春。但觉虚空无障碍,不知高下几由旬?回看官路三条线,却望都城一片尘。宾客暂游无半日,王侯不到便终身。始知天造空闲境,不为忙人富贵人。”仔细分析可以看出,岛田中臣这篇诗歌结构和灵感都来源于白居易诗,但在此之上又进行了融汇与加构,显得更加灵动,已经摆脱单纯的模仿了。
参考文献:
[1]高文汉.论日本文学史上“敕撰三集”的诗风[J].日语学习与研究,1995(3):32-37.
[2]顾姗姗.奈良·平安前期日本与新罗使、渤海使之间的汉诗交流——从分韵诗到次韵诗[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0(2):25-33.
[3]郭雪妮.奈良诗僧弁正在唐汉诗考论[J].外国文学评论,2015(4):141-154.
[4]黄少光.奈良·平安朝汉诗编撰事业于日本文学史上的意义——以诗序为中心[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9(2):15-22.
[5]林范武.从唐风文化的影响看奈良时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J].文化学刊,2015(3):148-150.
[6]刘亚迪.淡海三船的佛教信仰及其对汉诗创作的影响[J].戏剧之家,2015(12):260-262.
[7]潇潇.奈良寻唐风[J].中国服饰,2015(10):106-107.
[8]张彦萍.日本奈良·平安时代的汉诗文化论考[J].文学教育(中),2014(2):6-7.
[9]赵双.论日本奈良佛教艺术对唐文化的吸收[J].美术大观,2018(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