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盛宇
【摘要】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采用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18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患者, 经随机数字表法分配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9例。对照组行内瘘切除重建手术, 治疗组行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比较两组血管内径及血管流量、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血管内径(3.90±0.90)mm、血管流量(292.27±17.06)ml/min均大于对照组的(2.10±0.70)mm、(155.16±14.24)ml/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手术成功率88.89%高于对照组的44.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0, 低于对照组的44.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患者采用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具有明显改善效果, 且并发症少, 在临床具有廣泛的应用价值, 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7.028
肾衰竭为一种常见综合征指在患者的肾功出现异常, 肾衰的患者呈大幅度上升趋势, 其致病因较多, 发病内损坏肾功能, 降低肾小球滤过率使体内血清肌酐、血尿素氮等指标水平含量上升, 电解质代谢功能失调致酸中毒, 肾损害及高钾血症等, 直接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水平。具有病情重, 病发率较高, 起病及进展较迅速等特点, 由多因素引起较为复杂, 主要临床表现恶心呕吐、水肿、尿量少等甚还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2]。因在初期其症状不太明显, 不能引起重视, 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 发生病情进展致病变等, 尤其肾衰竭易引起抑制水电解质相对平衡及人体代谢紊乱, 引发尿毒症、高血钾症等综合征。病情严重者甚危及全身器官, 致残致死率高且易继发并发症[3]。在临床血液透析为肾功衰竭病患主要替代方法之一, 可明显延长病患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主要方法。但顺利进行血液透析的关键是维持良好血管通路。有文献报道法自体动静脉内瘘对肾衰竭具有一定的疗效。目前阶段随技术的发展动静脉内瘘是血液透析较为理想血管通道, 对血液透析者实施动静脉内瘘术可有效疏通血液透析者血管通路, 使血液透析顺利进行。但动静脉内瘘因反复穿刺、感染、压迫、动脉硬化等因发生了狭窄和闭塞。血管内径超相邻瘘管直径50%, 主要与血栓形成、增高静脉压、感染、内膜增生等存在相关性, 动静脉内瘘狭窄作为动静脉内瘘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4-6]。传统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多用外科术内瘘切除重建或选择其他部位行新建内瘘甚将患者转为腹透治疗, 但血管资源耗费, 内瘘功能失调增加经济负担, 对患者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痛苦度增加。对动静脉内瘘狭窄采取及时安全有效治疗措施如经皮血管腔内血管成形术 即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对血管损伤低、安全性高、实用性高, 逐渐受人的关注和重视[7]。
因此, 本文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采用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 对其临床效果进行比较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8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患者为作研究对象, 其中男 10例, 女8例;年龄47~75岁, 平均年龄(55.6±6.7)岁。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9例。对照组中男4例, 女5例;年龄49~73岁, 平均年龄(55.7±5.9)岁。治疗组男6例, 女3例;年龄47~75岁, 平均年龄(55.4±6.1)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纳入者均经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依据临床资料确定为血液透析患者均经动静脉内瘘出现功能不良, 均符合该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
1. 2 方法 对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者采用取仰卧位, 在术时对动静脉血管路径标记, 消毒、局部浸润麻醉。在桡动脉与头静脉间纵行切开皮肤并分离皮下组织, 找出并游离头静脉, 结扎并切断近心端分支而对远端穿合适丝线备用, 食指触及桡动脉搏动, 游离皮下组织, 游离桡动脉并分支结扎。将已游离的头静脉用血管钳挑起并确定无扭曲, 结扎远心端, 出现了狭窄等不良功能。
对照组行内瘘切除重建手术, 行局部浸润麻醉后, 吻合口附近作纵切口, 长约为4 cm, 脂肪与浅筋膜交界处游离增粗动脉化内瘘静脉端同时向吻合口处分离并暴露出增生狭窄部位, 剪开深筋膜游离桡动脉, 结扎静脉远端狭窄部位, 用肝素盐水对静脉近段扩张, 用血管探子对压力大者近心端血管扩张, 止血夹夹住桡动脉 作一个适宜的纵切口, 然后修整静脉侧血管, 无损伤的缝线对动静脉连续吻合, 再放开止血夹触诊内瘘发生明显震颤。
治疗组取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 具体内容做好操作及测量为迈瑞M7, 7L4S探头, 低压球囊扩张导管、Conquest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高压球囊(波科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 MU86)等准备工作, 首先采取仰卧位, 内瘘肢体向外展并注射局麻, 超声引导下在静脉内瘘狭窄部位接近心端处行穿刺至血管处并置血管鞘同时静脉注射与肝素钠20 mg加10 ml生理盐水, 使全身肝素化, 经狭窄处置超滑导丝, 因此球囊在超声引导下顺利经狭窄段并超声监控下增加大气压至14~24个大气压, 直到完全充满球囊, 充分扩张狭窄部位, 使球囊边缘与狭窄部位达到完全平行保持1 min左右, 待球囊减压后取出体内球囊、导丝、血管鞘等工具, 完成手术[8-10]。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血管内径及血管流量、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血管内径及血管流量比较 治疗组血管内径、血管流量均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手术成功率比较 治疗组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血液透析为治疗肾衰竭的重要手段, 可有效缓解病情恶化并延长患者的生命, 作为血液净化的有效方法。血液透析采用半透膜原理以扩散、对流方式使身体血液内的各种有害物、代谢废物及较多的电解质清除均排出体外, 慢慢减少内源性毒素, 至清除毒害物质使血液起到净化, 水电解质达平衡状态。然而血液透析在清除大分子、脂溶性高、易結合血浆蛋白引发中毒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内瘘重要形成因素之一为内瘘狭窄或狭窄后血栓等[10, 11]。据临床进行外科开放术的创伤性大, 对血管损伤大 , 疼痛感较明显, 感染率高, 内瘘成熟时间较长等特点, 不适于临床应用。在临床中对内瘘狭窄者推荐用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对内瘘狭窄处可进行多点扩张, 术创伤较小, 能够有效节约血管, 以防使用临时导管进行过渡, 避免患者受到双重伤害。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首选择穿刺部位, 具体部位与血管条件、 内瘘部位和病变部位等决定。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尽可能保留远端血管, 使用恢复快、无需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等方面存在一定优势[12-14], 近来已逐渐取代外科术, 因此, 针对内瘘狭窄作为首选疗法之一。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血管内径、血管流量均大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手术成功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知采用动静脉内瘘治疗后, 出现的并发症经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后具有疗效确切, 并发症较低, 治疗目的简便快速。表明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对动静脉内瘘可更快控制症状, 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 对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功能不良应用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具有明显改善作用, 对疾病控制更有帮助, 有一定临床参考意义, 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 顾福嘉, 田茂露, 胡英,等. 介入手术联合口服培哚普利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功能不良的疗效. 国际移植与血液净化杂志, 2017, 15(3):25-29.
[2] 黄小妹, 张先进, 肖伟,等. 静脉内膜剥脱术重建动静脉内瘘的通畅率及静脉病理学改变. 中国血液净化, 2016, 15(8):436-440.
[3] 余燕婷, 高占辉, 赵刘兵,等.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与手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效果比较.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7(12):1305-1308.
[4] 王勇刚, 王晓林, 王林风,等. 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临床疗效.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9, 51(1):76-78.
[5] 郭玉芹, 张崇高. 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 2018, 34(7):16-17.
[6] 陈彬.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瘘血管狭窄中的应用.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17, 16(1):61-63.
[7] 倪志玲, 黎晓辉, 刘琴, 等.超声引导和DSA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对比分析. 临床医学工程, 2019, 26(6):721-722.
[8] 王璐. 142例血液透析病人内瘘狭窄后PTA术的护理. 全科护理, 2018(6):698-700.
[9] 朱景航, 库媛, 黄学卿,等.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8, 27(11):73-78.
[10] 陈松, 李晓颖, 于黔,等.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超声引导下PTA术后的疗效观察.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8, 34(4):342-346.
[11] 郝良玉. 经皮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治疗血液透析用自体动静脉瘘血管狭窄.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5, 47(12):1468-1469.
[12] 邵吉红, 陈其军, 范汪洋,等. 球囊扩张治疗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的围手术期护理. 现代实用医学, 2015, 27(10):1381-1383.
[13] 贺丹, 葛俭俭, 万梓鸣,等. 钙磷代谢紊乱对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球囊扩张术的影响. 广东医学, 2019, 40(8):121-124.
[14] 郑尘非, 孙文学, 贾秀芬,等.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血管狭窄中的应用.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5(6):426-429.
[收稿日期:2020-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