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楚华
摘要:本文重点探究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具体方法,依据当前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现状,从提高学生组词造句能力、锻炼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鼓励学生日常累积好词好句、加强学生日常写作训练这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其目的在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20)06-0240-01
一、引言
对于小学生而言,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非常重要,其不仅关乎小学生的写作水平,还与小学生的语文成绩有莫大关联。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通过结合学生学情来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促使其主动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以下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具体方法。
二、提高学生组词造句的能力
部编版语文教材对小学生提出的识字要求是,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掌握音序检字法与部首检字法查阅字典。在课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把生字整理到笔记本上,并记忆对应的偏旁部首、音序音节以及汉字结构等,特殊汉字刨除在外,要达到一定的造句和组词的能力,如此在课前预习中才能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得以加强。但是在课前预习中,学生遇到生字和生词会通过查阅工具书的方式了解,对工具书过度依赖,不利于学生对生字生词含义的理解,更不要说完全理解了,因此应用起来非常的困难①。比如,在教授<植物妈妈有办法》这一课时,其中有一个“纷纷”的生词,学生可以将它理解为多而杂乱的意思,但在造句中,个别学生写成“下课铃一响同学们纷纷走出教室”,从表而看这句话并没有任何的语法错误,但是纷纷不只多而杂乱的意思,还有一个接一个地,接二连三地的意思。基于此,教师需要做好指导工作,保证学生适当的应用工具书。
三、锻炼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实际上,学生语言文字運用能力的提高需要立足于理论与实践。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要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肩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需要考虑知识讲解与如何加快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速度,然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判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如,学生的语文成绩能够将当前语文教学问题充分的表现出来,尽管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语文成绩之间关系不大,但语言文字在试卷上的表达情况和应用情况在考试中会有所体现②。基于此,在语言文字应用方而,理论知识能够给学生的语言文字使用带来一定影响;针对实践中的语言应用需要体现到具体活动上。比如,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语言文字运用方而的活动,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以实现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目的。
四、鼓励学生日常累积好词好句
学生若想学好语文知识,一定要保证勤奋认真的学习态度,通过日常积累和应用,才能使学生学会怎样正确使用语言文字。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需要在平日教学中更多地鼓励学生积累好词好句,并将意思相近的词句集中到一起,深入研究它们的共同点,从多个方而学生对进行深入掌握词语的正确应用方法③。比如,在教学《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时,其中有很多描写动物的词汇,让学生进行积累并研究其具体含义,此种做法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在之后的语文写作中不会出现无词可用的情况。只有学生累积大量的词汇,才能保证他们写出生动且优质的文章,进而实现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的目的。
五、加强学生日常写作训练
在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训练时,需要与部编版教材的特点有机结合,精心准备课堂教学任务,如此不但能够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还能切实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时期的教育工作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低年段的学生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的方式是抄写句子;而中年段的学生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的方式是仿写一些句子,并把其中优美的词汇或者是关键词摘抄到笔记本上,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联想与之有关的词汇,有效锻炼他们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与上述内容相比而言,高年段的学生加强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的方式为仿写优秀文章中的优美句子,通过此种方式来对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锻炼,实现加强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目标。
六、结语
综上,若想加强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十分重要,这便需要教师做好细致工作。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性格特点、学习情况展开因材施教,保证每个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都能得到提高。首先要鼓励学生对字词理解,之后利用所理解到的含义进行造句,进行小组比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此种方法,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提高。
注释:
①张英杰.提升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方法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9(24).
②党巍,分析高校语文教学中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培养[J].智库时代,2019(32).
⑧李敏,为学生的言语生长而教——对新课标中的“语言文字运用”的理解与落实[J].华夏教师,201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