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浩峰
一批印度士兵6月16日在拉达克集结。
“军方已在拉达克地区东部部署防空武器系统。”这是《印度斯坦时报》6月28日所报道的一则消息。
自6月15日印度一线边防部队跨越中印实际控制线,向中方人员发起暴力攻击以后,印度国内在几个方面出现某种程度的失控迹象。
尽管此后,中印两国在不同场合进行过不同层级的交流,且印度总理莫迪本人也曾为局势降温发表过讲话,可目前看,在印度,无论是军队中,还是媒体里,以及民众间,都有人陷入一种极端民族主义的疯狂。
如今要考验印度总理莫迪的政治智慧了——该如何让印度这头“大象”恢复理智?毕竟,清醒与冷静才该是印度的正确选择。
疯狂,并非是从6月28日才开始的。本质上说,6月15日印度边防部队的越线暴力攻击行为,就是彻底的疯狂之举。
中国和印度虽然尚未解决边界争端,但已于2005年达成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迈出解决边界问题的第一步。同时,中印边界西段实际控制线很清楚——加勒万河谷位于实控线中方一侧。长期以来,中国边防部队一直在这里巡逻执勤,对当地管控情况十分清楚。
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6月24日在记者会披露——
今年4月以来,印方在加勒万河谷抵边越线修路架桥,单方面改变当地现状。中方多次提出严正交涉。5月6日凌晨,印度边防部队趁夜色越线进入中国领土,蓄意挑起事端。中国边防部队不得不采取必要措施,加强现场应对和边境地区管控。
赵立坚称,经过中方交涉,并施加军事压力,违反此前双方共识、挑衅在先的印度方面,只得同意撤出在加勒万河谷的越线人员,并按照中方要求拆除越线设施。
6月19日,印度总理莫迪召开全国党派大会。
赵立坚还称,6月6日,中印双方举行了一轮军长级会谈。印方当时承诺:不越过加勒万河口巡逻和修建设施。双方同意在加勒万河口两侧各自建立观察哨。
可6月15日,印度方面一线边防部队胆敢公然再次跨越中印双方实际控制线,向中方前往交涉的官兵发起暴力攻击,进而引发激烈的肢体冲突,造成人员伤亡。
在刚进行了军长级会谈,双方达成共识尚不满十日的时候,印度一线边防部队此举,堪称疯狂。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于6月17日与印度外长苏杰生通电话。王毅要求印度方面停止挑衅,严惩责任人。可印度一线部队的疯狂,此时似乎已经传染到印度不少地方。在新德里,竟然有人跑到中国大使馆前示威;更有人拿出自家的中国产电视,从阳台上摔下来;还有人烧中国手机……
某种程度上说,印度一些老百姓的愤怒倒也不是无来由的。他们的信息来源无非印度媒体。而6月17日印度各大媒体都在用大篇幅报道在中印边境冲突中死去的陆军上校巴布。绝大多数印度媒体并没有分析印度军队越线袭击中方人员在先,而是在鼓吹——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中,印军阵亡的最高军衔者是一名准将,仅仅比巴布高一级而已,此后中印冲突再无校级军官死亡;还称巴布曾经在刚果(金)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时战功卓著;更谎称巴布是遭到中国军队伏击而阵亡的。
一些在印度有一定知名度的人也跳将出来,譬如37岁的印度知名摔跤运动员苏希尔·库马尔呼吁印度民众一起抵制中国货,建议印度政府出台政策限制中国产品进入印度。知名板球运动员哈尔巴江·辛格则在社交媒体上转发他人评论,附议称要“抵制全部中国产品”。
媒体连篇累牍没日没夜地“拉仇恨”,加之一些名人推波助澜,使得印度一些人陷入更深的疯狂。从印度网民在推特上呼吁卸载来自中国的应用软件,发展到印度一些部门、地方政府开始了实锤抵制——譬如印度铁路部门和电信部门威胁要停止与中国公司的合作;一批6月18日抵达孟买港的中国货物,迟至6月28日仍滯留港口;新德里空港有三批中国货物滞留超过两天。一位中国手机品牌的高管表示,从深圳来的零部件,在印度海关卡了三天。甚至中国台湾地区在印度为苹果公司代工的富士康工厂也受到牵连。路透社称,印度主要港口的海关官员要求富士康提供额外的清关材料。
印度西部马哈拉特邦浦那地区一个名为“Kondhawe-Dhawade”的村子,甚至开始呼吁当地的店主,尤其是那些卖手机的,不要再卖中国牌子的手机了,优先卖印度货。村长尼厅(Nintin Dhawade)是这么煽动民族主义情绪的:“我们村以村里的小伙子参军而闻名,也为国家贡献出了不少摔跤选手。考虑到各位村民的情绪,我们决定将中国产品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清除掉。”
面对如此局面,印度总理莫迪悄悄喷出一剂“清醒剂”。在6月19日召开的印度全国党派大会上,莫迪明确指出,中方没有人进入印度领土,也没有印度的哨所设施被拆除。
印度国防部长杰纳特·辛格希望俄罗斯尽快交付此前购买的武器装备。
这话已经非常清晰明了了——既然中方没有进入印度领土,那么,就是印度军人进入了中方领土,并发起肢体冲突。只要有一定逻辑思考能力的人,就能从莫迪的讲话中听明白——印度总理认为的中印边界肢体冲突之是非曲直是怎么样的。
此后,中印两国进行了不同层级的各种交流。
在6月23日的中俄印三国外长视频会议上,王毅就加强中俄印合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多边主义,完善全球治理;二是加强抗疫合作,携手战胜疫情。三是完善合作机制,形成三方合力,支持俄方举办首次中俄印防长会晤,提升防务安全合作水平。如此三方外长会谈,本身也在为印度和中国的边境冲突之解决找出路。
6月24日,中国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在详细介绍了中印近来边境冲突的全过程以后,还提到了中印在6月15日冲突后进行的三个交流。
一是6月17日两国外长通电话;二是两国国防部长通話正在协商中;三是6月22日中印举行了第二次军长级会晤,就管控紧张局势、维护边境地区和平稳定深入交换意见。
就在吴谦披露这些消息的同一天,俄罗斯在莫斯科举行纪念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大阅兵。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和印度三军仪仗队先后走过红场。而中国国防部长魏凤和、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也在同场观礼。
中国驻印大使孙卫东日前接受印度报业托拉斯采访时亦披露,6月24日,由两国外交部主管司长牵头的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也举行了会议,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沟通。
尽管《印度时报》6月27日披露称,中国和印度之间最近几轮军事层级对话未能打破僵局;包括相当于陆军司令的印度陆军参谋长纳拉万日前向莫迪汇报时,号称要准备长期坚守、长期对峙——可种种迹象表明,中国和印度仍希望通过谈判来解决争端,起码能暂时偃旗息鼓。
回顾20世纪60年代以来历次中印边境冲突,印度方面应该明白——同中国开战,捞不到好处!
1962年10月20日,中国边防部队对印度军队发起了全面自卫反击战,一路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于11月20日闪电般地抵达中印传统习惯线。对印度来说,这次战争失败的教训不可谓不深。直到如今,印度仍有人拿1962年战争说事。譬如好战分子往往叫嚣称,“印度已经早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可见对当年的战败深以为耻。
然而,选择战争还是选择和平,绝非意气用事可以做出正确的决定的。1987年至1988年之间中印解决边境矛盾的办法,对如今的印度执政者该有所启示。
1987年印度方面又到边境惹事,两国几乎到开战的边缘。可事态并未顺着当时的印度国内鹰派的预测而发展。中国方面不仅没有退缩,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访美时表示,尽管中国要求和平解决问题,但如果印度坚持在边界沿线进行侵略性刺探,中国将不得不作出反应。与此同时,解放军前线部队接到了中央军委“保持克制,坚决反击”的作战方针和指示。
面对如此局面,印度总理莫迪悄悄喷出一剂“清醒剂”。在6月19日召开的印度全国党派大会上,莫迪明确指出,中方没有人进入印度领土,也没有印度的哨所设施被拆除。
当时,印度方面有人自以为聪明地称,中国军队正在云南方向与越南军队作战,可能难以同时应对西藏方向。然而,当印度方面寻求苏联支持时,新上台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明确表示,希望印度放弃战争准备,与中国谈判。
当年7月,时任印度总理拉吉夫·甘地在北方邦国大党支持者的一次群众集会上说,有关中印边界局势的错误报道是由某些西方大国蓄意传播的,目的是要在印中两国之间制造误解和紧张。1988年12月,拉吉夫·甘地访问中国,寻求实现中印两国之间的真正和解,希望两国能共享和平之福。到1993年,两国签订协定,以确保实际控制线两侧的和平。
据公开资料,两国1996年、2005年曾签署两项双边协议,规定两国军队都不得在边境冲突中使用武器。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两国边境冲突的规模。甚至可以说,6月15日印度边防部队越线暴力攻击中方人员时,如果没有此等双边协议的约束,而选择动用枪炮的话,双方冲突早已升级。可见,当年的和谈成果,毕竟影响了当下的局势走向不至于继续失控。
值得注意的是,印度一线边防部队挑衅中国,发起边境摩擦的大背景——是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6月28日全球累计确诊上千万级别。印度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目前已超55万。同时印度面临新冠病毒检测能力差、人口流动、粮食危机、蝗虫灾害等情况。
解放军早前控制多名印度士兵。
种种内部问题,导致印度产生了一股邪火。比起拉吉夫·甘地时期的国大党来,莫迪带领的人民党自2014年重新执政以来,实用主义至上的民族主义情绪在印度许多地方发酵。
今年的印度,除了和宿敌巴基斯坦继续不时开战、与中国发生冲突以外,甚至与尼泊尔发生冲突。尼泊尔总理卡德加·奥利称,早在今年3月,尼泊尔方面在出席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外长理事会会议时,就被印度施压,印度方面一再强调“印度和尼泊尔关系特殊”。
然而,印度并非尼泊尔的宗主国。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印度也不可能用19世纪英国人对待印度一般的方式去对待周边更弱小的国度。同在今年3月,印度驻尼泊尔大使兰吉特·拉伊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一次活动上说,传统上印度是尼泊尔最大的外来直接投资国,但由于“尼泊尔自身的原因”,未能吸引住来自印度的投资。他倡议印度与尼泊尔共同努力,未来5年把两国的贸易总量扩大5倍。在尼泊尔特里布万大学访问学者比姆·布特尔看来,印度方面诚然可以多想着和尼泊尔扩大贸易,共同发展,然而,不该为此去损人利己,更何况,损人往往不利己。
比姆·布特尔称,莫迪政府对中国的外交策略,简直是“椰子”式的,看起来很强硬,但外强中干。“印度的战略自相矛盾。”布特尔说,“印度文明本身代表着一种不同于西方的世界观,同时印度是一个有抱负的大国,但在对华政策方面,印度的战略家们却采纳了所谓的西方战略思维。”更令布特尔忧虑的是,印度战略家们自以为是,认为印度已经强大到足以成为全球超级大国和关键参与者的地步。但是,印度在经济、政治、战略、技术和军事方面均落后于人。布特尔进一步分析说:“通过与美国签署基础性协议,印度假装自己是亚洲的一个超级大国。但事实上,印度连一个成功的南亚参与者都算不上。莫迪就任总理后,印度失去了南亚的朋友和盟友。”
自莫迪上台以后,颇亲美。印度和美国签署了《后勤交流备忘录协定》《通信兼容与安全协议》等。特别是今年2月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印度时,美印签署的《地理空间合作基本交流合作协议》,将使美国能够与印度共享先进卫星和地形数据,用于远程导航和导弹瞄准。
未来的印度向何处去?仅仅从地理位置上考量,印度都不能用美国式的思维主导国家战略——毕竟美国距离亚洲还是比较远的;其北方是加拿大,南方是墨西哥,东、西是大西洋和太平洋,邻国少,某种程度上说,美国是个大个头的岛国。而印度位处亚欧大陆的正南面。如果以非洲、欧洲、亚洲组成的社会地理学的“世界岛”来看,印度又恰恰位于中心。如此地理位置,使得印度必须要处理好与不同文明的众多邻居的关系。如果处理不好此等关系,则印度绝没有太大前途。莫迪也好,未来的印度执政者也罢,必须看清这一点。至于印度国内的整合——土邦林立,种姓制度始终无法向现代社会迈进……终究也是其发展的绊脚石。
目前看,短期内,无论是莫迪本人,还是印军高层,都应该意识到总体实力上、地缘政治上,印度不足以和中国开战。如何管控国内情绪,该是印度当局当下工作的重点。印度,该学会当个好邻居。然后,才能图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