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出现新的传播特征及演变规律,形成了全新的校园舆论传播格局。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存在模式落后和解决方式不当等问题,直接影响了高校学生培养和学校形象建设。欲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必须深入了解新时代网络舆情传播特征,聚焦舆情发展动态、科学研判舆情,把握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创新管理机制,把控网络舆情管理进程;创新管理方法,提升网络舆情管理能力;整合管理资源,科学引导网络舆情发展,以塑造高校网络舆情良性生态环境。
关键词: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CN61-1487-(2020)10-0098-03
随着媒体融合不断发展,高校逐渐具备了处理网络舆情的经验,并形成了相应的舆情管理机制。但是受经验、人才和技术等多种局限性影响,多数高校在应对和管理网络舆情进程中,所取得的成效甚微。因此,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进程中,高校要坚持正确的办学育人方向,大力推动校园内各类媒介资源全面融合,探索适合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预警、分析和引导机制,帮助学生正确看待网络事件,使舆情管理贴近学生,从而牢牢把握网络舆情管理的主动权与话语权。
一、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及演变规律
高校网络舆情是网络舆情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师生借助网络对校园事件、社会现象或者热点事件发表意见、情绪和态度的舆论现象。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涉及的内容类型更复杂,舆情传播的渠道更多样, 舆情扩散控制的难度更大。鉴于此,要对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及演变规律进行系统化分析。
(一)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特征
高校是多元思潮交流融合的重要阵地。自媒体时代, 做好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对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有重要作用。综合来看,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传播呈现如下特征:
第一,高校网络舆情内容类型更复杂。其中既有社会重大新闻和热点事件,也有与高校校园、教学领域相关的敏感问题。在自媒体平台,学生可以匿名发表舆论见解,使高校网络舆情内容更加分散、复杂。
第二,高校网络舆情生成速度快、传播扩散迅猛。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推动下,网络舆情交互性强、生成速度快,一旦某一事件引发学生关注,会在短时间内生成高校网络舆情。同时,高校网络舆情传播速度极快。开放共享是高校文化的主要特征,恰恰与网络文化相一致。高校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素养和创新意识,能够熟练操作使用自媒体平台,因此,网络舆情能够在短时期内得到迅速传播。
第三,高校网络舆情受众群体复杂、舆论扩散控制难度大,一旦失控,影响深远。随着当前高校学科建设不断成熟,高校网络舆情受众群体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学科, 复杂的受众群体影响了网络舆情的管控难度。高校网络舆情是对学生思想、态度和意见的综合,良好的网络舆情教育能够有效传递正能量,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思想引导和教育。自媒体时代,学生人人都有自主发声的权利、意愿和途径,加上自媒体平台的隐蔽性,增加了网络舆情有效管理网络舆情的压力,容易出现“裂变式”“弥散式”传播。因此,自媒体时代,高校要针对网络舆情新特点, 正视传统舆情到网络舆情的环境转变,把握网络舆情管理规律,做好輿情教育。
(二)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
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遵循传播学规律,经历从形成到发展,再到顶峰、衰退的波动性演变过程。正确认识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对有效开展高校舆情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网络舆情形成阶段。高校学生关注的网络舆论信息范围广,主要倾向于国计民生、高校教育等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热点事件。自媒体环境下,通过对网络信息源进行热议与关注,从而在短时期内在微信、微博等各类自媒体平台上进行迅速传播,实现从点到点、从点到面的交互传播。学生通过积极讨论、互动,在多元互动下,网络舆情得到持续性发酵,从舆情向舆论演变。
第二,网络舆情集聚阶段。高校网络舆情的受众群体相对集中,在学生线上讨论与线下互动交流过程中,实现了意见、信息和认知态度的相互融合,形成了新的舆情认知。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线上虚拟空间与线下讨论分享相结合,实现了网络舆情集聚。
第三,网络舆情整合阶段。在网络舆情逐渐高涨后, 舆情突破临界点,转化为两种形态。当网络舆情表达的诉求得到满足时,舆情就会消散。当舆情诉求未能得到有效回应,舆情就演变成舆论,达到舆情传播新的峰值高度。
二、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成熟度与自媒体发展之间存在明显的“错位”现象,尤其是多数高校未能及时转变舆情管理理念,网络舆情管理处于被动状态,管理成效并不明显,存在舆情管理隐患,容易引发校园舆论事件。
(一)管理机制陈旧,舆情认知水平不高
目前多数高校管理者对网络舆情的处理与认知仍停留在传统媒介时代,即使部分高校认识到互联网时代的新变化,但对自媒体时代的网络舆情缺乏充分了解。无论是对校园网络舆论信息的净化、调节,还是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管理与引导,尚处于“空白区”。此外,对自媒体平台中学生的网络舆情信息收集认识不够。部分管理者存在较为消极的抵触情绪,对自媒体平台的操作与使用能力较弱,仅有部分学校能够熟练使用微信、微博和抖音等自媒体平台对网络舆情事件及时发声、精准回应和科学引导。整体上看,自媒体时代,高校管理者要提升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构建符合实际的全新网络舆情管理机制。
(二)管理方法落后,舆情解决水平不够
网络舆情多从虚拟空间出现,在传播演变后,成为影响高校管理的“现实”问题。因此,高校需要具备实效性强、突出重点的网络舆情管理方法。但目前高校管理者对网络舆情的产生动因、演变规律和解决应对缺乏有效了解。未能及时针对网络舆情信息制定科学的干预对策和介入机制,影响了网络舆情处理的最佳时效。在网络舆情的控制、解决对策上,缺乏科学、柔性的“引导型” 管理,特别是高校缺乏主动回应网络舆情信息的意识,学校舆情管理过程中,学校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机制, 容易造成新的网络舆情问题。
(三)管理力量分散,舆情引导水平不足
在应对网络舆情演变过程中,高校需要对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进行研判、对网络舆情内容进行及时回应,从而有效化解网络舆情风险。而想要有效管理网络舆情问题,就需要高校具备专业、充实的力量。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随意性,学生借助自媒体平台能接受多方位信息,也具有较大、较自由的传播空间,这对高校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受经验、专业人才等多方位局限性影响,多数高校在管理网络舆情时,只能采取被动管理的方法,很难正面引导高校舆情信息。
三、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构建策略
随着当前媒体融合加速发展,自媒体赋予学生更多发声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交流互动平台。高校网络舆情对师生的影响日益加大,并成为影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序推进的重要因素。为此,高校要立足自媒体时代网络舆情传播特征变化,创新舆情管理机制,及时处理、科学引导舆情信息,为学生塑造健康成长环境。
(一)创新管理机制,把控网络舆情管理进程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要针对时代环境, 完善过程管理和系统管理,创新管理机制,科学把控管理进程。
第一,要注重构建校内舆情信息净化机制,并将其与网络舆情管理相融合,切实改善网络舆情管控效果。高校要及时收集网络舆情数据,研判高校网络舆情系统的净化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制定舆情管理目标。
第二,要注重构建网络舆情管理持续优化机制,将网络舆情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适应网络舆情的复杂性特征。高校要重视研究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并针对规律制定可执行性强的管理机制。针对网络舆情信息的海量特征,持续优化管理机制,有效解决网络舆情管理问题。
第三,要注重完善网络舆情管理风险防控机制,并且具体明晰职责和人员。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且对舆情处理提出了快速应对的要求。因此,高校要认真梳理网络舆情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网络舆情风险防控、预警和应对机制,确保第一时间有效化解网络舆情风险。总之,通过构建网络舆情自净、防控和持续性管理机制,实现对网络舆情信息的全过程管理,进而真正适应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论管理的各项要求。
(二)创新管理方法,提升网络舆情管理能力
自媒体环境下,高校在处理和应对网络舆情时,要注重提升管理能力,通过及时创新网络舆情管理思维,实现科学有效管理。
第一,要及时把握网络舆情信息的回应时机,牢牢把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自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对网络舆情信息处理的时效性要求较高。高校要适应“黄金4 小时”的信息传播要求,坚持“第一时间”对网络舆情时间进行“第一定义”。
第二,要及时把握网络舆情信息的回应尺度,牢牢把握网络舆情的“主导权”。高校在管理网络舆情时,要立足事实,精准回应,及时传递有权威、说服力强的回应信息。
第三,要正确把握网络舆情信息的回应方式,牢牢把握网络舆情的“方向性”。高校要破除旧的硬性管理方法,构建互动性强、有温度、沟通效果好的舆论信息回应方式, 增进师生了解和信任,从而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走向。
(三)整合管理资源,科学引导网络舆情发展
自媒体环境下,随时随地都可能出现新的热点事件, 学生也愿意借助自媒体平台“发声”,高校网络舆论信息管理面临新的复杂挑战。当然,自媒体平台的互动性、生动性优势,也为高校更好开展网络舆情信息管理提供了全新机遇。
第一,在自媒体环境下,高校要注重整合网络舆情信息管理资源,充实舆情管理力量,确保实现舆情信息最佳引导。要重提高做好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工作认识,设置专门的网络舆情管理机构,并且选聘专门的人才。要完善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通过专人负责,从而及时发声。同时,要注重做好学生日常引导工作,通过发挥学生会、团委等学生自治组织力量,建设专兼职网络舆情管理队伍,确保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第二,要重视做好舆论信息的科学引导工作。通过充分整合校内各种媒体资源,加强校内官方媒体传播力。同时,高校要积极适应自媒体时代的传播环境,重视学校官方自媒体平台建设,强化网络舆论阵地建设,从而及时、准确向学生传递信息、解读舆论事件,使学生科学、理性看待网络舆情事件。
四、结语
网络舆情管理是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网络舆情直接反映了学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信息,充分反映了学生的思想动态变化。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涉及的内容更复杂,防控难度更大,增加了网络舆情管理的压力。为此,高校应及时关注学生舆情变化,争取舆论主动权,科学预判网络舆情发展走向,构建科学引导、良性互动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为高校学生营造积极、良性的舆论环境。然而,自媒体时代发展迅猛,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创新难度大,未来仍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宁 , 李新春 .“微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对策 [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018(5).
[2] 成涛 , 谭雅颖 .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挑战和应对 [J]. 湖南社会科学 ,2019(3).
[3] 凌晨 , 冯俊文 , 吴鹏 , 张善飞 . 基于 SOAR 模型的高校网络舆情应急响应研究 [J]. 情报科学 ,2019(9).
[4] 高芳放 .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方法及其功能探讨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0).
[5] 吴喜兰 . 新媒体时代“90 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分析和探索 [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8(1).
[6] 牛建强 . 论高校舆情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功能及路径 [J].社科纵横 ,2019(6).
[7] 丁蕾 . 基于公共关系原理的高校舆情危机应对思路——以湖南外国语职院为例 [J]. 智库时代 ,2018(12).
[8] 马春影 .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 [J].铜陵学院學报 ,2018(3).
[9] 边隽 .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 [D]. 河南大学 ,2011.
[10] 邹新 . 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J]. 三峡论坛 ( 三峡文学·理论版 ),2019(4).
[11] 魏伟华 .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 [J]. 中国成人教育 ,2017(17).
[12] 梁雪云 . 网络舆情的分析与研判机制研究 [J]. 今传媒 ,2016(5).
作者简介:赵俊霞(1982—),女,汉族,山西晋城人,中共大同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董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