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与重构:地方高校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0-07-14 08:39胡金龙郑文俊
湖北林业科技 2020年3期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应用型

胡金龙 郑文俊

摘 要: 在分析地方高校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明确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提出对接人才市场和地方行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目标,重构课程体系,紧扣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科教融合,探索多元教学方法以及构建人才培养保障体系等具体举措,并分析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效。研究成果可为地方院校风景园林特色化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 风景园林;人才培养;应用型;地方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020(2020)03-0035-04

Docking and Reconstruction: Reform and Practic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Local Universities

Hu Jinlong Zheng Wenjun

(Tourism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ollege,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541004)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ltivat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alents in local universities, the objectives and ideas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raining were clarified. Specific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optimizing the objectives of talent training according to the talent market and the needs of local industries, reconstructing the curriculum system, closely following the training of practical application ability to reconstruct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strengthening the integration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exploring diversified teaching methods and constructing the guarantee system of talent training. The primary effect of teaching reform was analyzed from many aspects.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local universities.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talent training; application-oriented; local universities

全國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纲要文件提出,应明确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近年来,众多高校围绕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大量改革与实践,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3个方面:①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风景园林专业具体课程的改革[1-2];②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风景园林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3-4];③不同层次高校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5-7]。对接社会、行业需求,重构人才培养体系,凸显人才特色,提升应用实践技能,确保人才培养类型、层次与行业和区域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对于提升地方高校风景园林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 新时代风景园林教育面临机遇

1.1 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为风景园林行业提供历史机遇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改善人居环境,构建美丽中国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8]。在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环境优化方式类型开始多样化,如湿地保护、PM2.5防控、生态修复、新型城镇、美丽乡村、国家公园、全域旅游等[8],风景园林从业范围由传统小尺度园林空间逐步扩展到大尺度人居环境营建。作为以园林景观设计与营建、生态修复、园林绿化施工为主要实践和研究方向的风景园林专业在履行上述使命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同时催生了大量风景园林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为风景园林行业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历史机遇。

1.2 地区经济发展与人居环境改善对风景园林人才需求巨大

旅游业是发展最快、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是产业链最长、关联度最强、综合效益最高的动力产业。十年来,旅游产业定位从“新的消费热点”(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到“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2009年12月的《意见》到“旅游强国”(515战略),标志着旅游业已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也显示着大众旅游时代已经到来。广西作为旅游资源大省,新景区建设和原有景区的升级改造,需要大量风景旅游规划设计人才。

2016年中共广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提出,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着力加强生态城乡建设,深入推进美丽广西乡村建设,加强历史文化名镇、传统村落和古树名木保护,依托山水地貌优化城市形态,实施山水林田湖海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推进石漠化综合整治,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维护生态安全。保护广西的青山绿水、建设美丽乡村、营建宜人的人居环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大量熟悉地域环境特点的风景园林专业人才。

2 地方高校风景园林人才培养面临问题

2.1 人才培养目标无法适应新时代人才市场需求

新时代在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风景园林服务面向不断拓展,如美丽人居建设、旅游景区开发、新型城镇化、生态修复、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传统风景园林教学主要集中于小尺度、小空间的规划设计,注重城市绿色空间的营建,而对于大尺度景观环境的规划引导、生态恢复缺少关注,无法适应新时代人才市场需求。

2.2 课程体系无法体现地方高校办学特色

传统风景园林课程体系主要遵循《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同时参考北京林业大学、同济大学等风景园林强校而制定,包含园林史类、规划设计类、植物类、工程类等课程。课程体系规范有余而特色不足,未能充分结合地方资源优势,导致人才培养特色性不足,区分度不高,缺乏核心优势专长。

2.3 实践教学无法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

传统实践教学形式比较单一,大二、大三主要在实验室、模型室、设计室等校内实践教学场所进行,大四集中在行业单位进行生产实习,学校与园林公司、设计院、景区、公园、以及地方园林部门合作建设有校外实习基地,但双方合作形式简单,仅是认知、参观、体验,为大三、大四学生提供一定的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岗位[9],校地协调育人程度低,无法有效对接地方行业、企业的需求。

2.4 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达成

新时期就业市场对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要求,传统針对城市园林的教学方法,以教师理论讲授为主,同时辅助以课程实践和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无法达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新时期风景园林实践面临现实问题更加多元,需要结合不同的课程特点充分利用线开放课程、MOOC(慕课)、虚拟现实等多样化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

3 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目标和思路

3.1 人才培养目标

桂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身心健康,系统掌握风景园林学科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知识,能胜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应用、工程技术与建设管理、风景资源与遗产保护等方面工作,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实践能力见长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重点培养满足美丽中国和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对接就业市场需求实践能力见长的应用型风景园林师和满足地方旅游产业需求的风景旅游规划师。

3.2 人才培养思路

围绕“培养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风景园林专业人才”这一主线,坚持“风景园林+旅游”融合、人才培养与地方产业需求融合,优化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核心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构建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实现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与风景旅游行业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认知和实践创新能力,增强人才培养规格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构建面向旅游产业的地方高校风景园林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人才服务面向。

4 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具体举措

4.1 对接就业市场和地方行业需求,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借鉴国内外风景园林院校办学经验,实地考察东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等10余所高校,学习特色化办学经验,梳理总结不同类型院校风景园林办学特色及人才培养模式。走访桂林市园林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广西博驰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广东新空间旅游规划公司等风景园林和旅游企事业单位,根据毕业生就业趋向及用人单位反馈,进行风景园林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和人才培养质量个案分析,并组织区内外专家研讨论证,结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找准人才培养的服务面向,围绕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这条主线,重新修订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人才培养目标,使其既与新时代社会发展和产业需求相适应、又凸显学科交叉融合的特点。

4.2 围绕风景旅游规划设计核心能力培养,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紧密围绕广西地域性人居环境建设需求,深入挖掘地域资源优势,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构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应用与工程管理、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等三大模块化课程群。在满足《高等学校风景园林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2013年版)》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现有优势学科基础,重新整合教学内容,设置《旅游规划原理》《旅游区规划设计理论与实务》《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旅游景观设计》《乡村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规划制图》等旅游规划类课程,自编《旅游规划制图》《旅游景区规划设计》《旅游景观设计》《旅游区规划设计理论与实务》等风景旅游特色课程,开发《桂林神龙水世界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广东古兜温泉度假区改造提升规划》《梧州泗州岛旅游开发建设规划》等旅游景观规划教学案例。通过风景园林与旅游规划跨专业知识的复合渗透,系统提升学生旅游景观规划设计能力。

4.3 紧扣实践应用能力培养,重构实践教学体系

依托广西风景园林和旅游等产业集群优势,开展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协同育人,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打造第二课堂育人体系,实现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推进风景园林专业与地方产业的深度融合。风景园林专业分别与桂林市园林园艺博览园、桂林市园林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中科院广西植物所、贺州姑婆山景区、广东新空间旅游规划有限公司、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规划院所和旅游企业联合建立校地协同育人基地。采取课堂与课外结合、教学与科研结合、实习与就业结合、专职教师与校外导师结合的“四结合”教学模式[10],通过产教融合和校地协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实际参与到实际项目的各个环节,真正提升学生实践动手和创新能力。

4.4 强化科教融合,探索多元教学方法

充分发挥风景园林专业教师服务社会能力强,承担规划设计项目多的优势,强化科学研究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推行工作坊模式,采用本科生导师制,由导师根据学生的能力特征和兴趣爱好,并结合导师自身的研究方向,从“科教融合、协同培养”的角度,为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总体设计[11];教学采用真题制,专业教师将所承担横向课题根据课程特点划分为一系列小课题,用于具体的实践教学;根据课程特点及课程的不同阶段,灵活运用在线开放课程、MOOC(慕课)、虚拟现实等多种教学方式,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深度学习,提高学生学习与发展成效。在课程教学中,以真实项目实训入手,适当引导理论、知识学习,形成“实理一体化”。在课程考核中,充分发挥“以赛代考、以赛促学”的优势,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整体方案把握能力。

4.5 以师资队伍、平台建设为抓手,构建人才培养保障体系

一是通过“校外引进、校内培育”,以及结对帮扶、转型发展等形式,提高教研团队的整体水平;二是通过挂职锻炼和行业实践,全面提高教师的专项业务能力,聘请行业专家充实“双师”队伍,设立“企业教授”岗位,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任务,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三是组织专业教师积极参加各类规划设计大赛、学科竞赛、教学比赛以及各类学术活动,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指导能力和创新能力;四是加强教学管理平台建设,以应用实践教学为主干,使产学研一体化办学系统化、制度化[10];利用实践教学网络化管理平台,有效保障教学质量。

5 教学改革的初步成效

5.1 培养了一批对接就业市场、地方经济的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

教学改革实践以来,2014~2018届风景园林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均在95%以上。用人单位问卷调查显示,大部分毕业生在风景园林和旅游行业从事相关工作,89%的用人单位认为风景园林专业毕生具备较强综合能力,70%以上用人单位认为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开拓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表现出的较强的风景旅游规划设计能力,给予较高评价。大量毕业生任职于甲级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和国际知名设计公司,如广西博驰旅游规划设计公司、广东新空间旅游规划公司、奥雅国际设计集团等。部分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成立规划设计公司,专注于旅游景观方面的项目规划,业务量及服务地域不断扩大。

5.2 大学生综合实践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学科融合、文理兼修,拓展了学生在文化景观保护、民族村寨开发、旅游创意策划等方面的综合应用与创新思维能力。在校学生具备较强的跨专业知识迁移和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在风景旅游行业竞赛和科技创新创业活动中成效显著。学生获得“挑战杯”大学生科技竞赛奖国家级奖项4项(累进创新银奖1项、交叉创新三等奖1项,为广西唯一),国际专业设计竞赛奖14项,自治区大学生创新成果奖3项,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40余项。

5.3 师资队伍不断优化,服务社会成效突出

通过跨学科交叉和产教融合发展,优化了专业师资水平和结构,壮大了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学改革过程中,从甲级规划院引进3名技术骨干,派出7名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或高校访学;5人次荣获国家旅游局青年专家、旅游规划人才等称号。教授团队领衔主持完成《贺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桂林市重点旅游片区发展规划》《桂林神龙水世界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广东江门古兜温泉旅游区改造提升规划》等50余项风景旅游规划设计项目,其中神龙水世界景区等4个项目目前已建成为国家4A级景区。完成灵川、三江、龙胜、环江、忻城、宁明等县30多个贫困村的旅游扶贫规划公益行动任务,大量本科生参与社会服务实践活动,光明网、国家旅游局网、《广西日报》等主流媒体作了专题报道。

参 考 文 献

[1]杨香春.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园林史》课程教学改革[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8,39(2):78-81.

[2]栾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项目驱动式教學模式探索与研究—以《风景园林设计原理》为例[J].现代园艺,2019(8):209-210.

[3]王桂清,张秀省,吕福堂,等.基于复合应用型园林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以聊城大学园林专业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8,36(3):11-15.

[4]梁娟,周红灿,孔繁磊.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地方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4(7):61-63.

[5]朱里莹,黄启堂,任维,等.“大工程观”视野下风景园林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探索——以福建农林大学为例[J].丽水学院学报,2018,40(6):84-88.

[6]蒋亚华,李素华,张颖,等.宿迁地方高校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5):153-155.

[7]谭祎,蔡如,刘小冬,等.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风景园林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为例[J].中国林业教育,2018,36(1):9-12.

[8]陈珺,吴桂昌.关于中国风景园林行业发展的探讨[J].中国园林,2018,34(3):87-92.

[9]胡金龙.基于就业导向的地方高校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19,25(14):130-132.

[10]郑文俊,王金叶.地方高校风景园林卓越人才培养体系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2,12(12):33-35.

[11]张水潮,杨仁法,宛岩.基于科教融合的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5,27(01):79-82.

(责任编辑:夏剑萍)

猜你喜欢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应用型
应用型本科院校机械控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电信管线资源管理系统在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化电网技术在电网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理论研究
产业教授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现路径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风景园林设计中对于人性化理念的应用探讨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
新时期下中国风景园林标准化体系的构建
城市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