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学生党员 培养教育 “两课三学习四主动” 有效路径
基金项目: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项目编号:2018XGJPF3028)。
作者简介:胡沿林,长江大学文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320
“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强调,要充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在新媒体时代,特别是疫情防控中,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便于学生党员开展碎片化的学习,传统课堂教育重在学生党员理论素养的培养,高校基层党建工作中必须选择有效途径或载体,促进二者融合并加以实践,充分发挥出二者合力,使高校大学生党员教育更加深入、有效。
“两课三学习四主动”学生党员培养教育实践活动,主要是针对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及有意向入党的学生(以下此四类学生均简称为“学生党员”)开展的一项结合新媒体和传统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知识和理论学习,并应用到学习生活中的实践活动。目标是通过采取“线上+线下”“课外+课内”相结合的形式,利用网络平台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使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随处可见、延续不断,打造柔性思想引领方式,实现主流价值的有效传导,并以党建促团建,同时带动全体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
“两课”指对学生党员设置“党课”“时事政治”课程,保证学生党员体系化理论学习。“三学习”指支持学生党员“深入学”,鼓励“创新学”,提倡“天天学”。“四主動”指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阵地,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学生党员“主动学习知识”,“主动分享心得”“主动参加活动”“主动监控舆情”。
开展“两课三学习四主动”活动,能够保证学生党员对党的政策、发展具有体系化的深入认识,又能够充分利用等新媒体保证随时学习和及时学习,且可以正确引导舆论导向。同时,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线下活动,包括小组讨论、公益服务等方式,将知识落实到实处。
(一) 开设“两课”,使学生党员可以“深入学”
在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分课)之外,开设“党课”“时事政治课”两门课程,每一门4个课时,每3个月开设一期,全年共4期。此两门课不计学分,但记入学生党员表现成绩。要求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参加,进行轮训,在一年内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安排参与课程。有意向入党的学生可申请参加,作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的实际表现,记入档案,作为申请成为入党积极分子的主要见证性材料。
在课程设置上,结合“两学一做”的要求,以《党章》《党史》《习近平治国理政第二卷》为主要依据,进行课程设置和教材准备,使得学生党员可以“深入学”,构建学生党员知识体系。通过集中体系化培训,把理论武装学生大脑,同时开展的形势政策教育能够让学生党员正确深入的认识当前的时事政治,引导正能量。
(二)合理运用网络平台,让学生党员可以“天天学”
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成为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运用已有成熟平台或者搭建基层党组织网络平台,引导和推动学生党员“主动学习知识”“主动分享心得”“主动监控舆情”。
一是加强网上社群平台建立。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建立覆盖学院、年级、班级、学生组织四个层级的组织体系,层层构建联系、服务、引领学生党员的网上社群。从专职教师、党政干部、思想政治辅导员和学生干部中选取优秀代表,定期发表评论文章,传递网络正能量。要求学生党员进行互动和讨论,并鼓励学生党员在社群平台上进行知识分享。在四级体系运作良好的基础上,向全校延伸,进而建立覆盖全校的五级学习体系。
二是适当运用新兴小视频平台。灵活运用“抖音”等小视频新兴平台,直播校园事、身边人,展示学校和党员形象,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三是建立舆情监控队伍。从学生党员中选择合适的人员建立舆情监控队伍,并鼓励所有学生党员自发进行舆论监控,对网络尤其是新媒体进行监控,及时了解和掌握广大师生的思想动态,开展正确的舆论引导。
(三)优化线下活动,促进学生党员“创新学”
其一,鼓励学生党员自发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习传播社、青年理论研读俱乐部等组织,将经典理论学习与新媒体相融合,实现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学习。
其二,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党员“主动参加活动”,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如思想引领、公益志愿、学霸养成、运动健身等活动,增强教育实效性。
“两课三学习四主动”教育活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探索,通过理论-实践-理论-实践螺旋上升的良性循环,使学生党员收获全面完善的学习效果,预期可获得如下成效:
(一)理论知识系统化
通过“两课”的培训,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不断巩固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加强学生党员意识形态引导管理,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真正进头脑,为学生党员思想教育学习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让学生党员队伍的理论知识系统化。
(二)实现思政教育时尚多元
通过构建新媒体体系、开展服务,将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蕴藏其中,这一做法契合青年学生喜欢动态活跃的心理需求,使主流思想更加有效地传导给青年学生,进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通过搭建交流、互动的网络平台,在一对多、面对面教育的基础上,增添多对一或多对多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三)理论与实践效果双重强化
一方面,通过多样式的线下活动,理论学习的成果落实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之中,实践活动巩固了理论学习的知识。另一方面,加强课题教育与线下活动的组织,建立线上与线下相呼应的学生党员社群,激发出学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强化学习效果。同时,运用学生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思想教育覆盖范围从学生党员扩展到全体学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全体学生的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
在开展“两课三学习四主动”实践活动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强制度,严格规范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若要确保“两课三学习四主动”活动效果,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用制度建设推进学生党员的规范管理。规范的制度管理,对学生党员有指导和指引作用,特别是考核和监督,在动辄百余名学生党员的管理中非常有效。比如针对“两课三学习四主动”活动要求,制定学生党员考核积分卡,每月、季度、学期进行考核,评定考核等次:优秀、合格、不合格,通过考核加强管理和监督。
(二)树品牌,突出党建特色
在推进“两课三学习四主动”活动时,要注重品牌建设,利用品牌的吸引力与辐射力,既把学生党员紧紧凝聚在周边,又能扩散开来,影响更多周边大学生。品牌建设也可与基层党建创新项目相结合,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党员的理论知识学习更加系统,另一方面有了项目经费的支持,学生党建活动可以以更加新颖、活泼、多元的方式开展。
(三)重融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基层学生党建工作中,基层党组织会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理论学习,开展的实践活动也不少,如何让理论学习与实践达到一线串珠的效果?答案的关键在于“线”。“两课三学习四主动”实践活动中,要突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与呼应,将零散的内容有序的整合起来,达到真正的融合,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学习实践载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文章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226.
[3]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15(Z1):6-8.
[4]高琼.书院制下高校学生党员自主教育管理模式的实践和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20(1).
[5]乔丽娟.基于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培养实效性路径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7).
[6]周璐雯,顾婷,朱凯玲.大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现状调研及创新对策研究——以湖南本科高校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