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化”型网格:“网格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20-07-14 02:28吴寒斌
青年与社会 2020年13期
关键词: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网格化

吴寒斌

摘 要:文章对“网格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探索,是在引进计算机网格化概念,借鉴网格化社会治理思路的基础上,以“支部建立在网格、数据录入在网格、部门协调在网格、全员党建在网格、党旗飘扬在网格、群众路线践行在网格、组织基础夯实在网格”等“七个在网格”为工作抓手和主要内容,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现“七化”型转变,即:“党建网格化、网格信息化、信息沟通化、网格标识化、活动项目化、服务组团化、评价动态化”。

关键词:网格化;学生党建;七化型网格;工作模式

一、问题的提出

“网格化”的概念最早诞生于计算机领域,目的是优化计算机节点结构,提升算法效率,后被引入和应用到社会生活领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创造性地用“社会治理”代替“社会管理”,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以来,“网格化”管理就被作为一种综合化、信息化、精准化、系统化的社会治理思路迅速点燃了学术界的研究热情,并在社会治理领域、特别是社区治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所谓网格化管理,就是借用计算机网格管理的思想,将管理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单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各网格单元间的协调机制,使各个网格单元之间能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透明地共享组织的资源,对每一网格实施动态化、精细化、全方位管理,以最终达到整合组织资源、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1]。

有研究者指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需要重点关注的核心要素主要有三个,即制度、资源、联通。然而在现实中,传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组织架构一般都是采取校、院、系三级纵向管理体制,注重制度对人的刚性约束,这对于加强领导和组织保障,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制度化水平,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我们也应看到,这种模式硬性管理有余,人文关怀不足,只强调由上而下的纵向执行力,而忽视了左右贯通的横向联通力,呈现出“制度建设有余,资源联通不足”的特点。面对新时代新挑战,这种单一的纵向行政命令式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观念多变、价值取向多元、生活方式多样的特点,难以适应系统化、动态化、精细化、人本化管理的新要求,制约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效能的提升。面对这种状况,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引进网格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以“七个在网格”建设“七化”型网格:“网格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探索

现实中,我们借鉴“网格化”社会治理的思想,结合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际,提出以“七个在网格”为主要内容的“网格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模式,实现党建网格“七化”型转变,即“党建网格化、网格信息化、信息沟通化、网格标识化、活动项目化、服务组团化、评价动态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支部建立在网格,促进党建网格化,完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组织架构

细分网格是党建网格化的基础性工作。党建网格化,就是要把党支部建立在网格上,按照学生的专业特点、年级分布、生活空间和物理临近性、工作便利性、设置差异化等原则,根据“学校—学院—楼栋—网格”四级区域化党建总体要求,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将学生寝室划分成若干个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党支部书记,并将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相对均衡地划分归属到各个网格中,实行网格化管理,形成由网格党支部书记为负责人,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为工作骨干,普通同学共同参与的区域化、网格化学生党建工作格局的创新模式。通过将支部建立在网格上,加强了党组织对网格的领导,完善了学生党建工作的组织架构,增强了网格间的横向联系,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融入学生的生活空间,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提升了党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亲和力和凝聚力。

(二)数据录入在网格,促进网格信息化,助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资源整合

如果说党建网格化是在物理层面横向细分网格,并在其上建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组织架构的话,那么将数据录入到网格就是在网络层面推进党建网格的信息化。通过建立网格化党建工作综合信息平台,将网格内学生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班干和学生会干部、社团学生骨干、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志愿者等不同主体的身份信息、特长信息、兴趣信息、联系方式等录入信息平台,根据他们不同身份特点和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不同主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针对性合理化地分配任务、确定职责、落实责任,强化团队合作意识,以大数据助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资源整合。

(三)部门协调在网格,促进信息共享化,加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沟通联通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并不是一件孤立化的工作,而是事关学校党建工作全局,头绪众多,涉及面广,很多具体工作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协调配合才能有效完成。因此,网格化党建必须以构建党建网格化综合信息平台为契机,推进各个部门在网格层面的工作协调,并主动对接学校现有的数字校园、智慧校园、企业微信工作平台等信息化平台,实现多平台的信息共享化。通过信息共享化,加强各主体间的信息沟通与联通,使各相关主体和各部门能主动围绕学校党建工作大局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形成齐抓共管促党建的生动局面。

(四)党旗飘扬在网格,促进网格标识化,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和创先争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结合我校持续开展的“争创支部堡垒榜、争创党员先锋岗”的“双创”评比活动,我们在网格中积极推进“党员身份标识化”活动。由学院统一制作党员身份标牌,要求党员在网格中亮出自己的身份,通过“亮身份、比服务”,让每一位党员认识到自己肩负荣誉與责任,让党的旗帜高高飘扬在网格,极大地扩大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党员的身份意识,激发了他们创先争优、“两学一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五)全员党建在网格,促进活动项目化,形成“一网格一特色”的网格化党建工作格局

通过“网格活动项目化”的制度设计,改变了之前单一的上传下达式的活动形式,以网格为单元,由各个网格根据各自的网格特色、关注热点、资源优势等自主申报党建活动项目,由学院结合年度党建工作要点组织专家评审,择优立项,并在活动开展中注重凝练特色,培育学生党建工作优势活动品牌,着力打造“一网格一特色”的学生党建活动格局。通过活动项目化引领,极大地激发了各网格自主设计开展党建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各网格主体的内生动力,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氛围,增进了大家共同做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六)服务组团化,群众路线践行在网格,强化网格化党建的初心和使命

马克思指出,共产党人没有什么特殊利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民族求解放,为人民谋幸福。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实现这一初心和使命的现实路径。高校学生思想活跃,需求多元,对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更好的服务学生,引领青年,我们大力推进群众路线践行在网格,根据不同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利用网格化信息平台,发挥心理、英语、音乐治疗三个专业同学的不同特长和优势,匹配服务主体,提供组团式、针对性服务,提高了服务精准性和服务效能,密切了党群联系,提升了网格践行群众路线的能力和水平。

(七)评价动态化,组织基础夯实在网格,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管理效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兴国的组织基础,担负着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等重要职责。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现实中,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重发展、轻教育、弱管理”的不良倾向,一些基层党组织党员发展工作按部就班,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把关不严、执行不力。一些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存在功利主义倾向。入党后,理想信念淡漠、宗旨意识薄弱,把自己等同于普通学生,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认为只要在“关键时候”表现一下就行了。为了克服这些弊端。我们在网格中推行动态评价机制,将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常规“三会一课”和主题教育的情况、项目化党建活动的参与度和贡献度、参与社会服务与社会实践情况、组团化服务同学、创先争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等现实表现录入网格化信息平台,建立党员日常成长档案,进行动态化评价,对日常表现达不到党员标准的学生党员进行提前预警、教育帮扶,同时畅通出口,对动机不纯、不思改正、思想和行为长期不符合党员身份的党员予以留党查看、清除出党等严厉管理措施,从根本上纠正部分学生中存在的“入了党就进了保险箱”的错误观念。动态化评价夯实了网格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基础,增进了网格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极大地提升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管理效能。

三、“七个转变”:“网格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实践效果

通过以“七个在网格”为抓手的“七化型”高校学生“网格化”党建工作模式的构建,在实践成效上实现了“七个转变”。一是通过支部网格化,将支部建在网格上,强化网格间的沟通联通,实现了从单一纵向行政层级化的管理体制向纵横结合的管理体制转变。创新网格化学生党建工作的组织架构,不是要抛弃传统的行政纵向管理体制,另起炉灶,重来一套,而是在完善纵向管理体制的同时,拓展网格化的横向组织架构,形成纵横结合、相互补充的新的管理体制,在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的基础上,补齐“资源”和“联通”两项短板,提升组织管理效能。二是通过网格信息化,实现了学生党建工作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网格信息化适应了新时代融媒体、大数据、智能化的对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挑战,能够根据大学生的专业、身份、特长、思想、兴趣、心理等方面的信息精准匹配、精细管理、精准服务,提升了组织管理的针对性和精细化水平。三是通过信息共享化,实现了由单一管理向齐抓共管转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是党组织的“自留地”,而是需要各个部分协调配合,通力合作。通过网格化学生党建工作信息平台和智慧校园平台、学工信息平台、社团服务平台、心理健康平台等信息化平台的主动对接,克服了学生党建工作由党组织单打独斗单一管理的局面,形成了多主体齐抓共管的党建工作格局。四是通过网格标识化,让党旗飘扬在网格,实现了由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转变。之前一些学生党员缺乏身份意识,工作内容仅限于上级安排的任务,缺乏服务的主动性,处于被动应对的状态。通过网格标识化,开展党员“亮身份、比贡献”活动,促使每位党员时刻以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审视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增进了争当先锋、服务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五是通过活动项目化,实现了“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改变传统的任务摊派式的党建活动组织方式,采取项目化设计引领党建活动的开展,通过“公示党建要点-网格竞争性设计-专家项目评审-确定项目实施”等机制,充分调动了各网格设计和开展党建活动的内生动力,实现了“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六是通过服务组团化,实现了由个别服务组团式服务转变。网格化学生党建工作模式较好地发挥了网格专业交叉、资源共享的优势,根据服务对象多样化的需要,针对性精准式地提供组团化服务,比如在“爱在夕阳红、健康老龄化”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通过网格组织應用心理学专业和音乐治疗专业的党员和志愿者走进社区为老年人服务,适应了服务对象身心一体化的健康需求,获得了社区和老年人的一致好评。七是通过评价动态化,实现了评价工作静态评价向动态评价转变。通过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利用网格化信息平台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日常表现作点滴式记录,进行动态化评价,较好地提升了党组织在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中的评价精准性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 郑士源,徐辉,王浣尘.网格及网格化管理综述[J].系统工程,2005(3):4-5.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西省高校党建项目:“网格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17DJYB050)成果。

猜你喜欢
学生党建工作模式网格化
以党建网格化探索“户长制”治理新路子
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设计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载体的创新与实践
刑事执行检察工作模式的理性构建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机构的专业化建设研究
化解难题,力促环境监管网格化见实效
新媒体平台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